-
楼主 / Maplefield
- 时间: 2011-1-09 21:55“咖啡馆是个会让人毁掉自己、让人发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绿色、用孔雀绿,再衬以黄绿色、粗糙的青绿色,我用这些来表现在低矮的咖啡馆里蕴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魔鬼熔炉一样的氛围中,泛着硫磺的颜色。”——凡高
苦艾酒一瓶艺术家和诗人趋之若鹜的毒药。
苦艾酒是凡高的“绿色缪斯”,超越理智可以到达不凡,而代价是世人眼中的疯狂。1890年7月27日,凡高在一片麦田中,面对着灿烂的阳光,对着自己扣动了扳机……那一枪,没有把凡高打死。他苦熬了两天,但他未喊叫一声。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苦难永不会终结。
恶魔之灵:苦艾酒
苦艾酒的传奇,至少已经流传了两百多年。这故事中包含了艺术和风雅、时尚、性、凶杀、医药、毒品等的主题,雅俗皆有看点。
苦艾酒在1792年诞生于瑞士瓦尔德特拉韦尔地区,当时是68度烈性酒,含有苦艾(Wormwood)、茴香、海索草、茴芹等药草,被用作医治百病的药酒。曾被军队当成防疫品发放给官兵。这种有轻度致幻作用的绿色烈酒,很快便流行起来,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尤其受到欧洲艺术和知识界人士的喜爱,在法国更成为流行时尚,被称为“绿色小精灵”。很多大名鼎鼎的画家都与苦艾酒有各种瓜葛。高更在巴黎初见凡高,就向他推荐苦艾酒,还说,这是唯一适于艺术家喝的东西。而后,苦艾酒则成了凡高的至爱。
马奈画了《喝苦艾酒的人》,德加画了《苦艾酒》。两幅画都引起过道德人士抵制的风波,就因为题材问题———在当时正统的社会观念里,这令人上瘾、产生了大量街头醉汉的“绿色小精灵”,应该被视为“绿色魔鬼”。
“绿色魔鬼”在传说中还有催欲效果。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享乐主义在法国蔓延,举办波希米亚饮酒狂欢会的红磨坊盛极一时,人们在红磨坊喝得最多的,就是苦艾酒。 -
-
第 2 楼 / Maplefield
- 时间: 2011-1-09 21:58苦艾酒是凡高和莫奈的宠儿,它被称为绿色仙子,它被认为是一种功效强大的催欲剂,英国诗人ErnestDowson甚至为它留下了这样的诗句“Absinthemakesthetartgrowfonder”(苦艾酒使妓女变得更多情)。
没有苦艾酒就没有《向日葵》
美国堪萨斯大学阿诺尔德教授分析了凡高晚年的书信和有关记录,发现苦艾酒是画家艺术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
法国医生PierreOrdinaire博士1789年蒸馏出一种高浓度的烈性酒,含有苦艾和不同量的其他常用药草,这种酒很快便流行开来。苦艾酒液碧绿透明,闻之有怪味,尝之味道特别苦。它神奇的效果在于能使人产生一种特别的兴奋感。能使人兴奋的是其中的苦艾脑(thu—jone),这种化合物类似于大麻中的有效化学成分,是苦艾酒致幻作用的来源。不过,在卫道士们看来,它简直就是去精神病院的门票。然而接触到它的人都深深地爱上了它,沉醉在它所带来的梦境里无力自拔。
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它深深的嵌入到了欧洲的文化发展历程里,它可以激发艺术家的灵感,这体现在毕加索和凡高的作品中,甚至还体现在凡高血淋淋的耳朵上,法国印象派大师埃德加·德加在1876年创作过一幅油画,即以苦艾酒为名(下图),作品中充满了在酒精麻醉下的消沉和淡淡的忧伤。英国作家奥斯卡·怀尔德,怪人Toulouse—Lautrec,诗人查里斯·波特莱尔,爱伦坡和二十世纪著名的作家海明威等都饮醉过这种酒。
《凡高传》中有描写凡高饮用苦艾酒的描述:凡高白天在阿尔卡萨的乡间写生,金黄的烈日让这头寂寞的兽干渴难耐,便在星夜里一头扎入“绿色缪斯”的怀抱。多年以后,阿尔卡萨这处苦艾酒徒们麋集的地方竟因这种“令人疯狂的绿色”,成了绘画史上的一处名胜。苦艾酒还曾是海明威、毕加索、王尔德和莫奈的宠儿,被誉为“绿色仙子”,更是他们创作的灵感泉源。如果没有苦艾酒,怎么会有这么多文学作品及艺术品诞生呢?
令人疯狂的“法国毒药”
苦艾酒在阿尔及利的驻军中流行起来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事。当时,遇到身体不适的情况,就会在喝的水中滴几滴苦艾酒。但是,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都喜欢尽量调配出高浓度的苦艾酒,似乎这也是治愈思乡症的最好方式。这种产于非洲太阳下的植物,很快成为一种令人上瘾的饮品。
后来一场禁酒的运动席卷欧洲大部分地区,目标所指就是这种苦艾酒。在1908年8月,JeanLanfray,一个瑞士的农民,以喝苦艾酒而闻名,他杀死了全家人。这个故事在整个欧洲上了头条,宣称这就是在苦艾酒的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媒体也许忘记了他在这天还喝了很多葡萄酒和其他烈酒。就这样,苦艾酒在瑞士的商品生产于1910年被禁止了。 -
-
第 3 楼 / Maplefield
- 时间: 2011-1-09 22:04苦艾酒的风行,让那些像王尔德般的街头醉汉明显地多了起来;因此苦艾酒遭到“卫道士”们的敌视与诅咒也就不足为奇了。顺带遭殃的,还有那些画家们。
早在1859年,马奈的一幅《喝苦艾酒的人》就遭到了沙龙评选委员会的断然拒绝。原因据说是马奈“失去了道德感”,因为苦艾酒当时虽然未被禁止,但至少是一桩丑闻。他的同行德加,闯的祸则更大,后者的名作《苦艾酒》1893年送伦敦参展时,竟引发了英国人的“反法”浪潮,不苟的英国人将苦艾酒看作是“法国毒药”;当然,这就跟将梅毒说成“法国痼疾”一样的不公平。
至于到底是哪位天才第一个跟“绿色缪斯”发生了关系,现在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可以追溯到缪塞的时代。他是法国公认的天才,十几岁就出版诗集,31岁就晋身法兰西学院。可自打那以后,他几乎没写过一首像样的诗,因为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有意思的是,直到1914年,法国政府也开始禁绝苦艾酒的时候,那些为坚守最后一道防线的酒徒们还在近乎绝望地呼喊:“看在上帝的份上,苦艾酒至少还激发过缪塞的灵感!
重回人间
在瑞士农民家庭悲剧96年之后的2004年,瑞士终于继欧盟1981年解禁之后,在本国开放了苦艾酒的生产和销售,但百年的限制还是对苦艾酒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最明显的一点是:通晓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法的人几乎都已经不在了,而市场上现在所销售的苦艾酒大多是用色素和香精来调配至需要的颜色和味道,这与百年之前的苦艾酒已经相去甚远,仅能得其仿佛而已。
苦艾酒配方复杂,主要原料有茴香、海索草、蜜蜂花、桧、肉豆蔻、婆罗纳等植物,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从多年生草本植物苦艾中提取的苦艾汁,它赋予了苦艾酒灵魂。苦艾酒的成份包括1.5%的苦艾草精华,柠檬香油,薄荷萃取物以及40%-68%不等的酒精。
“吮吸一枚金属纽扣”的仪式
“在一个阴天的下午,伴着氤氲的空气和沉闷的太阳,坐在街边的圆桌旁,轻轻地浅啜一口苦艾酒,让这绿色的仙子带着沉积百年的忧郁冲进心里,闭上眼睛,仿佛就能回到了毕加索的时代,转而又像是坐在了莫奈和凡高的身旁……”传统的喝法是倒一盎司的苦艾酒至专用的杯子,然后将专用的勺子放在杯子上方,放一小块方糖在上面。之后用两至三盎司的冰水将方糖溶解在杯子里,原本清澈的酒液会变得混浊起来,最后用勺子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法国作家于斯曼形容苦艾酒的味道象是“吮吸一枚金属纽扣似的”,“虽然加了糖将令人反感的味道冲淡一些,但还是有一股黄铜味”。不过也有很多人看法不同,他们觉得苦艾酒香醇无比、回味悠长。王尔德说:苦艾酒可能是世界上最富诗意的东西,一杯苦艾酒和一轮落日又有什么区别呢?他在进入佳境之后形容自己看到的情景:我感觉大簇大簇的郁金香,在我脚边挨挨擦擦。苦艾酒又叫忘忧酒,当你进入幻觉,所有的烦恼都结束。
无论是人们口耳相传的绿仙子也好,还是媒体与政府眼中的绿色恶魔也好,苦艾酒终究从地域回到了人间。
附:苦艾酒发展史
【1792年】
法国pierreordinaire博士蒸馏出了一种高酒精度(68%或更高/标准酒精度136度)的烈性酒,含有苦艾、茴芹、海索草和不同量的其它常用药草,这种酒被用作医治百病的药酒。它很快便非常流行,其他人也开始蒸馏这种酒,并很快有了一个昵称“lafeeverte”(绿色小精灵)。
【1870年】
葡萄根瘤蚜开始对法国葡萄酒业造成长达三十年的摧残。葡萄园遭到这种称为葡萄根瘤蚜的小虫破坏,它沿迂回的路径啃食葡萄根茎。因此,葡萄酒变得稀少并且非常昂贵,在葡萄酒紧缺的这一时期,苦艾酒迅速成为酒吧文化中的宠儿,而且销售规模巨增。
【1890年】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享乐主义在法国蔓延成为一种时尚,典型的例子是人们纷纷参加红磨坊的波希米亚饮酒狂欢会,并表演古怪行为,使红磨坊成为盛极一时的娱乐中心。巴黎的红灯区位于蒙马特区中心,经营者很清楚苦艾酒传说中的催欲效果,从那时起苦艾酒和“红磨坊”就变成了同义词。
【1910年】
苦艾酒在瑞士遭查禁。有3600万多升苦艾酒销往法国。
【1912年】
美国颁布苦艾酒禁令。有2.2亿多升苦艾酒销往法国。
【1915年】
在其流行的最旺盛时期,苦艾酒在法国遭到查禁。在向军队配给苦艾酒作为预防疟疾的防范措施几年后,法国政府决定禁止饮用苦艾酒,归咎的原因是一战期间配给的酒普遍丢弃在战壕中。但是影响更大的原因可能是来自法国葡萄酒业的极大压力,他们认为苦艾酒会侵占他们的市场。
【1998年】
当苦艾酒在欧洲许多国家遭查禁半个多世纪后,苦艾酒于1998年7月21日获得英国政府允许的批文,在欧盟合法销售,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突破。
【2000年】
首个在法国以商业目的酿造的传统苦艾酒(自1915年发布禁令以来)终于解禁。在法国奥塞小镇由法国苦艾酒博物馆参与酿造的苦艾酒,尤其受到了热烈欢迎。
此后,苦艾酒成为名流人士追逐的目标,一些专事生产的人则不断改进配方,苦艾酒在持续两百年的争议声中蜕变。
请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
第 4 楼 / Emirato
- 时间: 2011-1-09 22:26
-
第 5 楼 / 花落花开
- 时间: 2011-1-09 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