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要求荐股,对于荐股人,其实是个思想汇报,汇报自己对经济环境的基本研判,汇报自己对行业的学习和分析,汇报自己对公司行号的跟踪观察,以及根据以上分析所做的投资操作,这本身并没有问题,袒露自己的心路,分享赚钱赔钱的酸甜苦辣,以求互勉,共同提高投资水平嘛。但纵观一路财经网站,投资论坛,行家名嘴们很少有揭短的失败总结,更难见惨痛的投资教训,相反地,我们读到的是“黑马”,“牛股”,年回报多少多少等等。久而久之,这些人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俨然成了常胜将军。建议朋友们找些投资失败的日记和事例读一读,可能更有裨益。比如:Peter Lynch的“One Up on Wall Street”;Jim Cramer的“Real Money”。
记得十几年前,倚仗自己在MBA时学的几个金融名词和概念,踏进了投资市场。初始,自己还会利用P/E,FP/E,P/B,D/E等进行分析,基本围着成份股打转转,坚守“买入持有”的长线投资原则。几年下来,自己的组合还不错,因此,心头开始高了,不仅喜欢买股,还特别喜欢“讲古”,许多同学朋友还真把你当专家,自己当然也挺飘飘然。殊不知,那是一个出“土产”巴菲特的大年代,大牛市,买啥都涨。然而,在那个开始每天比较谁的回报率最牛的年代,的确有些 “大师”们推荐的组合,每月都能翻翻,再看看推荐的那些股,嘿!连PE都没有,人家荐的是潜力,美名曰“增长股”。这有啥说的呢,也没太多资料数据可分析,就算有,也都是该公司撰写的一些报告,外加分析师们的文章。你还别不信,这些股还真涨,稍稍迟疑就有踏空的痛苦,只要买进,就有“不在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快感。打那以后,什么投资分析和技巧,都不如找到“大师”,找到有潜力股消息的大师,十年过去,当年的“潜力股”至今仍倒背如流,哪怕它们已经人间蒸发好多年了。那些年,MSNMoney罗致的专栏分析师,香港的“讲股六叔”,成了选择股票的重要消息来源,只叹这些大师为什么不能像加西的铁筒们时刻在坛子里溜达溜达,直至“点抗”泡沫和Bre-X丑闻以后,梦才终于醒了。
其实,投资股票和买卖汽车,买卖衣服有许多相似之处。合适我的车,却未必合适你,我喜欢的衣服,可能别人会不屑一顾。如此浅显的道理,怎么换成股票就不明白了呢。无论做什么样的投资,和买车买衣一样,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综合条件,有些人小赌怡情,有些人喜欢赌身家性命;有些人好长厢厮守,有些人偏好一夜情;有些人3%就心满意足,有些人要翻三番。各人所好,无可厚非,关键是和买车买衣一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条件要什么,能争取要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必须指出:股票是生意,是经营,不是钱。想要钱和想要好的公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可以武断地说,没有功课和经历为基础的股票投资,即使别人能赚大钱,你可能还会小赚大赔,因为,你没有信心,没有根据,你就不可能重仓3.88的Teck并持有至今。
建议筒子们自己给自己荐股,把根据找足了,然后拿出来晒晒,花篮砖头一概笑纳,假以时日,必有所成。学会了这一招,就能得到一只一辈子可以享有的“股票”,成为胆大艺高之人。当然,如果没什么兴趣,不管什么账户,最理想的产品就是GIC,这可是我最不想推荐而又最极力推荐的唯一选择。
_BBCODE_WROTE: |
股票是生意,是经营,不是钱。想要钱和想要好的公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
不能理解。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那为的啥,解闷?:lol:
_BBCODE_WROTE: |
其实,投资股票和买卖汽车,买卖衣服有许多相似之处。合适我的车,却未必合适你,我喜欢的衣服,可能别人会不屑一顾。如此浅显的道理,怎么换成股票就不明白了呢。
|
这个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买这个股票偶就买不得?股票又不是庄稼,长得好不好还要看各人花的功夫。股票不就是一种赌博么,赌对了就赚钱,赌输了就赔钱,很普世的道理啊。如果偶信任某位股票高人,他买啥偶买啥,他啥时卖也啥时卖,他赚偶赚,他赔偶赔。那适合他的股票也不适合偶了么?
提出这种理论的人,大都是在故弄玄虚。。。:lol:
本那比经略 _BBCODE_WROTE: |
不能理解。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那为的啥,解闷?
|
好玩啊,有无穷乐趣啊;另外还有一种责任感在肩上.你想想,工人每月要拿钱回家,他要养家啊.要对人好,让他比市面均数能多拿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