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公義仍然是公義,重覆的道歉就不一定是有分量的道歉。
大溫二埠(New Westminster;下稱新西敏市)市長賴特(Wayne Wright)不久前為該市百年前的排華歷史作出正式道歉。同一天,聯邦新民主黨本拿比—新西敏選區國會議員朱理民(Peter Julian)也在國會發言,作出相同姿態。用朱的話說,新西敏市將成為第一個對歧視華人史作出道歉以及首個跟華人和解的城市。新西敏市的做法非常好,但不值得重覆效仿,有它做代表就足夠了。
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加拿大政府已經在2006年就人頭稅作出了歷史性的道歉和賠償,緣何還要單挑某個城市另搞。據說當年正是新西敏選區的國會議員,向政府提出了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有點順藤摸瓜意味。而且大溫加和會組織主事人朱偉光,致力敦促政府檢討1860年以來涉及政府的歧視華人事例。朱先生顯然碰到了既耐心又通情達理的好領導,新西敏市長叫了多位研究人員用8個月時間,從1874年至1926年的市議會紀錄中,整理出37頁市府針對華人的政策,涉及就業、移民、文化活動、居住環境等方面的歧視資料。說白了,罄竹難書的事情一件沒有,都是些「任何僱用東方勞工的組織將無法獲得政府合約」、「禁止華人慶祝農曆新年」等不痛不癢的陳穀子爛芝麻。
如果放在當時的大環境衡量,新西敏市似乎還算不上和華人有重大「冤仇」,而且,隨著歲月流逝以及加國政府對歷史爭議的一貫負責態度,本就沒有甚麼「道歉」「和解」一說了。
然而,新西敏市還是拗不過有些華人對歷史問題「一絲不苟」的探求精神,這個市道歉了,但彼此的笑容有點尷尬。因為,與人頭稅的加拿大道歉相比,這簡直就屬於簡單重覆。它只是凸顯了新西敏市政府對族裔和解的誠懇態度,並不會給華人社區加多少分。在加拿大道歉之後,華人應該展現的是面對未來的更寬廣胸懷,而不是在某些單一個案上斤斤計較的精神。
但是,在新西敏市道歉之後,有些人還要把這種「道歉」延伸到溫哥華、維多利亞等五個城市,甚至還追向卑詩省政府,迫省長金寶爾就範。看來,加國相關城市似乎要為華人成立「平反冤假錯案委員會」,否則,很難應付
@些無休止的「訴訟」。
有的時候,一些華人這種鍥而不捨精神是會帶來反效果,我指的是其他族裔感受。要說在加國的「冤情」,華人比不過原住民和日本裔,原住民被驅趕到保留區還強制安排進入住宿學校,如同當年中國的插隊下鄉進「五七幹校」。二戰期間,加國政府不但沒收日裔財產,還把他們關進卑詩內陸冰天雪地的集中營,如同文革時候的「牛棚」和「勞改」。其中,相當部分還是日裔土生加國公民。和原住民和日裔相比,我們必須學會自我安慰、見好就收。
華人在撫平歷史創痛的同時,更須用平實和客觀精神面對過去。那些不合理甚至野蠻的做法,經過近百年拿來檢驗,當然能夠看出其中非常荒誕之處,但我們也應看到哪怕是當年人頭稅的後人,甚至他們的七大姑八大姨等,今天都享受著加拿大給他們帶來的一切。既然已經有了加拿大道歉,那麼,帶著感恩心情和加國一起積極面對未來,才是對待歷史的正確態度。(来源:星岛日报)
大头,你不是回天朝省亲了吗?
如何破锁的?
噫,大头签名档:"承接以下业务:吵架,刷屏骂人,割双眼皮,调戏管理员,代人告黑状,代写小学生寒暑假作业,欺负同学,马甲顶贴,代交公粮,代人投票,代发花篮,代扔砖头,替考,代挖坑灌水,代拍马屁,作托,实时跟踪网友,搬运工,扎耳朵眼,要债逼债,探听个人隐私,修复处女膜,来信垂询,非诚勿扰",业务范围很广

下雨不愁 _BBCODE_WROTE: |
让我们为老油条鼓掌
|
看来作者写这文章明显有政治的因素,看到新民主党的议员为华人过去受过的不公伸张努力并成功了就心痒痒的。把那些新民主党的人的名都点出来了。是中桥的吧。
高贵林总管 _BBCODE_WROTE: |
温东红卫兵发出动员令了。
|
那家伙经常装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可列举的事情和他的逻辑推断能力都有问题。在我看来他甚至连本拿比的刘先生都不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