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因謠言引起的搶購潮再起風波,受滿載劇毒農藥的船只沉沒導致污染水源的傳言影響,番禺和順德部分地區的居民連日來瘋狂儲水,有的更大量搶購桶裝純淨水、礦泉水。不過,當地政府和自來水公司均表示,這純屬謠言,並沒有所謂劇毒農藥船沉沒的事情。
廣東因「非典型肺炎」引起的藥物搶購潮尚未平息,受到「中東戰爭」謠言困擾,廣州、深圳、珠海等地又掀起食鹽、糧油搶購潮。
謠言一波接一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廣州《南方都市報》接到讀者報料,稱12 日上午7 時許,一艘滿載劇毒農藥的船只在番禺沙灣水道沉沒,致使番禺這一主河道的水源受到嚴重污染,自來水公司將在短期內停止供水。這一消息在很短時間內就傳播開了,由此引發番禺和順德部分地區的居民瘋狂儲水。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番禺區市橋鎮、南村鎮和石樓鎮等地的居民都陷入了恐慌。有的居民把能用的器皿都裝滿了自來水,有的甚至把浴缸都盛滿了清水。民眾不僅爭相儲備清水,還大量購買桶裝純淨水和礦泉水。
市橋鎮西麗南路一家桶裝純淨水銷售部的小姐稱,他們也有聽說沉船的消息,隨即就有很多用戶致電要求訂購桶裝水,需求量比平常增大了一倍。由於需求量猛增,送貨人手不足,公司老板親自出門送貨。同時他們在南村鎮、石樓鎮等地的分公司也紛紛打電話要求增加桶裝水供應。
當局查證無沉船
對於所謂船只沉沒的地點說法不一,有的稱是在自來水公司取水的沙灣河道,也有消息稱是在順德三洪旗附近(屬於倫教地區)。番禺區海事局獲悉此事後,立即派出巡邏艇搜索檢查,並無發現。
番禺區自來水公司水廠的有關負責人接受查詢時表示,曾接到無數民眾打電話查詢,他們立刻對水源水質進行抽樣檢測,並沒有發現明顯變化。
順德倫教地區自來水公司一位小姐稱,這一傳言在3 天前就已出現了,但順德境內確實沒有發生過沉船事故,水源水質也沒有發生變化。
內地人脆弱 政府不懂應變
太陽報14日報道,廣東各地民眾近日出現一次又一次的恐慌,有專家認為原因是民眾基於生存本能的即時反應,加上廣東人心理脆弱和政府沒有及時應對,令謠言迅速傳播。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綜合研究室副主任柯可昨天接受專訪時表示,廣東人經過了多年平穩富庶的生活,心理較脆弱,加上對國際恐怖事件迭出的思想聯系,當這種與關乎民生的謠言出現時,民眾便寧可信其有,先下手為強,瘋狂搶購必需物品;而羊群心理造成愈來愈多的人加入搶購。
國際負面消息太多
柯可認為,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民間化,人與人的訊息交流迅速。而互相幫助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當民眾得知消息,就即時遍告親朋好友,造成訊息膨脹,最後變成了人盡皆信的消息了。
柯可說,近年內地民眾接收到國際上的負面訊息太多,例如世界各地不斷出現的恐怖襲擊事件、美伊開戰在即等,當訊息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再遇到謠言時,民眾的心理就徹底崩潰了,於是造成了大范圍的恐慌。
不過,柯可認為,經過肺炎謠言後,民眾的心理承受有了一點免疫力,所以米鹽和沉船謠言並沒有造成太大恐慌。他認為現在環境污染太厲害,加上一些惡意的人為因素,以後還會有機會出現類似事件。
搶購潮蔓延港澳
明報14日報道稱,廣東省前日搶購米鹽的風潮,吹到香港北區。北區部分超市和糧油雜貨店昨天一度無鹽賣,有商戶更將鹽價抬高一倍,不過搶購潮急速冷卻,粵港米鹽供應無大影響。但接連發生的搶購潮,惹來部分市民的反感,暗罵盲目跟風的人是否發了神經。
上水石湖墟的糧油雜貨店店東芳姐表示,昨晨她們甫打開門做生意,就有不少來自深圳的市民大量買鹽,一買十多斤,一個上午已售出了100 斤鹽,足足等於平日兩天的生意。至中午時分,她將售價調高,由2 元一斤,加至4 元一斤。不過,附近一帶的糧油雜貨店則未有跟風加價,繼續維持賣1.5 至2 元一斤。
百佳和惠康超級市場皆表示,雖然本周二及周三的米鹽銷售量都有輕微上升,但貨源很充足,絕不會缺貨,市民毋須擔心。
另外,澳門消委會亦關注到近日澳門市面先後出現白醋、食鹽及米等被抬高零售價的現象。消委會警告商人切勿囤積這類貨品,除影響市場正常供應外,亦會抵觸法例,須負上刑事責任。
嚴打造謠者
廣州拘一人
明報報道,針對廣州、深圳等地出現搶購食鹽、糧油現象,廣東省有關部門負責人緊急辟謠稱,搶購現象完全是謠言引起的,不要聽信謠言,盲目搶購。據悉,廣州已處理多名哄抬物價奸商,一名謠言散播者則被拘留。
廣東省食鹽專賣局負責人表示,目前全省市場食鹽庫存十分充足,足以供應全省3 個月之需,滿足民眾日常需要完全沒有問題。廣東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官員指出,該省糧源油源非常充足,按全省居民口糧需要,目前光是國有糧食庫存足夠供應半年有余。
廣東省有關部門還表示,從13 日起將加強對糧油、食鹽市場的物價檢查,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行為,對別有用心造謠惑眾、擾亂市場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不法分子,將采取有力措施堅決予以嚴厲打擊。
居民搶購鹽
一年用不完
明報報道,受到食鹽可治療非典型性肺炎與「中東戰爭」謠言困擾,深圳前晚起掀起搶購食鹽、大米潮,位於羅湖區的沃爾瑪超市,前晚一個多小時內食鹽被搶購一空,大米的銷量也比平時倍升,市內其他超市,亦出現相同現象。直到昨日早晨,仍有市民手提幾袋大米從超市走出來。記者在春風路萬佳超市門前詢問一名兩手提? 三包大米的中年女子,問為什麼要買這麼多,女子說:「看別人買自己跟風。」
在深圳警方和居民委員會的耐心解釋下,深圳的搶購潮從昨日中午開始基本平息。不過,由於庫存食鹽一時缺貨,各超市對食鹽采取每人限購五袋( 每袋1 市斤) 的規定,每袋售價1 元8 角,與平時相同;而購買大米則沒有限制,到昨日下午,前往超市搶購大米的顧客近乎絕? 。萬佳超市劉經理表示,顧客大量購買食鹽,一年都用不完,他呼吁市民不要相信謠言。
深圳布吉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是深圳市民生商品的主要供貨來源,雖然市區出現食鹽、大米的搶購潮,但批發市場的食鹽價格並未波動,100 斤1 袋的食鹽價格為98 元人民幣。
太陽報:搶購潮中的政府反應
廣東省政府:全省米、鹽足夠半年食用,誤信謠言搶購,做法不智。
廣州市政府:前晚連夜開會商討對策,將檢控不法商人。
深圳市政府:搶購米、鹽因誤傳所致,可笑幼稚。
番禺區政府:搶購並不嚴重,前晚傳出沙灣沉船意外,均屬誤傳。
珠海市政府:事件只屬個別事故,已加強監管米、鹽價格。
東莞市政府:前晚已發布公告安撫市民,呼吁市民不必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