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发的装备贴,被别人说是显摆贴,那我也来凑凑热闹,大家说一下自己在打羽毛球过程中:
受过什么伤
怎样治疗的
防护措施和购买的防护装备
这样有助于大家保护自己,交流心得,对于刚开始打球的朋友也很有帮助。
先说说我自己吧。
可能是岁数大了,有许多时候是想法到了,但是身体已经跟不上去了,这样就会强迫身体做一些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会很容易受伤。
我受过的伤包括:脚踝,手腕。潜在的危险包括,膝盖,肩膀。
从下往上说吧:
脚踝,原来经常受伤的部位,所以变成了习惯性的崴脚,后来买了一双羽毛球鞋,就没有崴过了,看样子专门的羽毛球鞋还是很科学的呀。
脚踝受伤之后当然是要休息的了,差不多好了之后就要进行一些适应性的活动,可以稍微打打球,恢复一下力量训练,这时候最好是带上护脚踝的护具,我的是在sport check买的,一对,感觉整个脚踝都被抱住了,就跟滑雪的boot一样,所以不会再崴到的。不过不建议长期带着护具,因为一个是麻烦,不方便,再就是用护具会使脚踝无力。
我受伤的部位倒是不多,脚踝是一个,应该是落地动作的问题,不是些的问题。还有就是肩膀,经过发力动作的改进,好很多了。
然后是膝盖,这个可能会被初学者忽略,但是随着水平的提高,当运动变得更加剧烈,需要频繁的起跳,制动,膝盖所承受的压力就会加大,那么膝盖受伤的几率也会加大,目前我只是觉得有时候膝盖会隐隐的不舒服,不过已经开始注意了。
容易对膝盖造成伤害的因素包括:
不正确的技术动作
场地情况
球鞋
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包括起跳,落地,跨步等,最好有老师进行辅导,纠正错误的脚步姿势。
场地情况最好是专门的羽毛球馆,地面情况对于膝盖造成的冲击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泥地面(室外的比较多) > 木板地(community center) > 胶垫+地板(专门的羽毛球馆)。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去羽毛球馆会好一些。
球鞋也是另外一个因素,可以参考红旗车关于初学者装备选购的帖子。
不要等到膝盖感到不舒服了才去想着防护,那时候多半已经是晚了。所以建议大家带上护膝,我有一个运动伤的医生告诉我,膝盖最容易受伤的时候是在制动的时候,就是当你跨上一大步前场救球的时候,是膝盖承受压力最大的时候。一个好的护膝可以支撑你的膝盖,减少膝盖组织的移动,从而保护膝盖。我用的是从一个医疗用品商店买的护膝,护膝的两侧带两片钢片,起到强力支撑的作用,大概25块钱吧。如果只是平常的弹力护膝,效果则没有那么明显,如果用的话,建议从下面往上面挽起一下,起到的支撑效果会更好。
腰部我倒是没啥问题,许多高手都批评我打球没有用上腰的力量,也许是因祸得福吧,哈哈。所以如果有腰受伤的朋友,可以补充一下心得。
然后就是肩膀了,也是很容易受伤的部位,我感觉最主要的是不正确的技术动作造成的。此外,运动前的热身动作也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肩膀的热身,平常我们许多朋友都是做案头工作的,后背,肩膀和脖颈肌肉都会比较紧,如果没有做准备工作而直接剧烈运动,肩部肌肉则很容易拉伤。至于护具,我还真没看到。
还有一点,肩膀很容易受风,所以当运动完后或者中间休息的时候,不要站在有风吹到的地方,最好披上一件外衣。膝盖也是同理。
赫,浑身上下都伤过。
我是那种肌肉块不大,柔韧性好的类型,所以受伤的情况不多。但是有时候在超出身体负荷或极少数特殊的情况下也会受伤。跳高、举重我伤过腰,而且一拖拖了几年,踢球伤过膝盖和踝,打排球伤过踝,橄榄球搞了个脑震荡,跑步拉伤大腿内侧···下个楼梯都伤过脚趾!倒霉!
奇怪的是羽毛球还没怎么伤过,感谢天主,哦弥陀佛!
我踝关节韧带好,一般打排球篮球落地踩着人都不会怎么伤。最近一次踝关节受伤是前年过年在老家打排球,一个背飞,飞过了,落地踩到网柱上,当时是咔嚓一下,疼得我鼻涕都出来了,以为完蛋了。回家加压冰敷再加上秘传的按摩手法,3天后绑上绷带就打羽毛球去了!
年纪大了有心无力伤害事故容易发生,所以多点运动多点了解自己的身体这样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万一受伤了,有出血的首先止血,晕厥的首先救醒。没有外伤的就尽快冰敷。减少患肢活动。24--48小时内只要控制内出血对以后的康复帮助很大。48小时后再做按摩等治疗。
另外,减少受伤还有一点,就是平时要做力量练习!
肘部,我经常看到有人带着护肘,还听说过网球肘之类的,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从没受过伤,所以没发言权。我的反手可以劈杀,我想主要是因为肘部力量比较大的原因吧,得益于初高中玩命打网球的结果。
最后一项是手腕,则是我心头永远的痛。我的手腕伤还真不是因为打羽毛球打坏的,是因为游泳.......anyway,养了一年呀,才觉得好点了,一高兴去打乒乓球,直拍发球用力过猛,结果又悲剧了..........
治疗了N次,大夫让我养着,我不老实,又去打羽毛球,原来的握拍姿势有问题,伤上加伤,后来被迫用左手打球........
在教练的哼哼教导下,痛下决心,改正了握拍姿势,还别说,手腕还真的不那么疼了,然后又把大夫的话抛到了脑后头,不过这次还好,大夫一直说情况是一次比一次好,不过说我还是用手腕太多了,要多休息。
总结经验教训如下:
1.正确的握拍姿势
2.手腕的热身活动
3.护腕
护腕最好是紧一点,其实并不需要太大的面积,我现在的护腕就是大夫给我做的,一个弹力套而已,套在手腕关节处,防止关节和筋的移动。当休息时,最好将护腕拿下来,让手腕关节的血液流畅。
别看手腕也许是所有容易受伤部位中最细的,但是我的经验是,如果手腕受伤了,是最难养好的,所以一定要特别留心,而且羽毛球运动必须用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