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一,施化下辈子再过二十岁吧。二,施化写的是帖子,不是政论文。
施化原来就是拿这种东西当“史料”的。
[quote:856bb06b9d]彭德怀急于保蒋,拒不执行毛主席提出的,在战略相持阶段,我军‘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背著毛主席,和朱德、杨尚昆、彭真、邓小平等商量,大搞冒险主义、拼命主义,先后调动了一百零五个团,共四十万兵力,全线出击,打攻坚战、消耗战。彭贼保蒋卖力,得到了蒋介石的欢心。[/quote:856bb06b9d]
把这种红卫兵搞的东西也拿来当“史料”,这不太滑稽了么?
百团大战,一百零五个团,四十万兵力?做做算术吧!一个团平均有3810人!这是团么?
[quote:856bb06b9d]彭德怀的遭遇生动地说明了:在中共党内其实存在著这样一个“潜规则”──谁抗日谁就是坏人,谁不抗日谁就是好人;[/quote:856bb06b9d]
要是这样,如何解释彭德怀后来名列中共十大元帅第二、首任国防部长的殊荣?
[quote:856bb06b9d]中共欺骗和怂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使自己绝处逢生。被中共出卖的张学良后悔莫及,宁愿跟随蒋介石回南京以接受审判来赎罪。[b:856bb06b9d]玩弄张学良于股掌之上的是周恩来,晚年张学良到美国之后多次在访谈中称赞周,这不是他说违心话,而是故意通过抬高周来掩饰自己的愚蠢[/b:856bb06b9d]。[/quote:856bb06b9d]
这种话居然也有人信?
[quote:856bb06b9d]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可以向苏联“老大哥”一边倒,跟苏联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quote:856bb06b9d]
请问这是指的哪个条约?
[quote:856bb06b9d]在七十年代,毛泽东又可以向“不共戴天”的“美帝国主义”抛出橄榄枝,以改善国际上千夫所指的形象。[/quote:856bb06b9d]
中美关系正常化居然也成了老毛的罪过了。

既然施化如此重视这篇“史料”,我就从网上古狗了一下这个“历史学家”谢幼田。现摘录一段:
[quote:d7c6d02e5f]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首先是盡力避免戰爭爆發,日本政界的一些有遠見的政治家也認為中日之間的戰爭對雙方不利。在日本狂熱的軍人的鼓動下,軍人浪人不斷地在華挑釁,局面終於一發不可收拾。國民政府不得不進行戰爭的全面準備,包括物質的準備和精神的準備,也開始了“攘外安內”的策略,來解決有蘇聯的國際背景,並且掌握有軍隊的共產黨問題;同時盡量延緩戰爭的全面爆發,即在抵抗日本侵略軍的同時,遵照“一面交涉,一面抵抗”的原則,忍辱負重,以換取準備戰爭的時間。這是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期間的基本戰略和策略。歷史已經證明蔣介石所制定的戰略和策略是成功的,只是“西安事變”的出現,使得“攘外安內”的策略半途而廢,而有抗戰勝利以後的劇變。
但是蔣介石的策略與蘇聯和中共的追求相悖。俄國在上一世紀就和日本爭奪在遠東的利益而你死我活;蘇聯建立以後,其遠東的頭號敵人仍然是日本。因此,特別需要用中國人的抵抗力量,來減緩日本的壓力。[/quote:d7c6d02e5f]
从谢文来看,国民党当时因为准备不充分,不愿与日本开战。对此我也同意,老蒋一直抱着能不打尽量不打的态度,毕竟“兵者,凶器也”,如果能通过列强干涉而谈判解决,即使经济利益上受些损失,也比全面开战的损失要小得多。
但是,谢某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中共抗日的呼声说成是苏联的怂恿,这就有点离谱了。中共呼吁抗日,比较合乎逻辑的考虑是为了转移国内舆论的视线,减轻国民党对其围剿的压力。对不对姑且不论,但至少这和苏联没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苏联和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早已在一个叫“诺门坎”的地方干过一仗,以关东军惨败而结束。正是这一仗,使日本彻底打消了“北上”的计划。显然,说苏联为了减轻日本的压力而“怂恿”中共要求抗日没有任何根据。
堂堂的“历史学家”,如此的对待历史,整本书的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只是众多不同观点的史料之一,有必要把所有史料都拿来展览吗?不说明别的,只说明有人在历史资料上有不同观点。不过,对游同志而言,中共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观点,别的都不足信。这样表明一下立场也好,省的别人误解你。
[quote:d3cc569962="施化"]虽然我说过,如果游批引用的资料只是出于中共课本,我将不会与其讨论。但是游同志听而不闻,不当一回事。[/quote:d3cc569962]
不知我引用的哪些内容被施化认为是“中共课本”了,能否见告?
复习了一下帖子,发现你这段是跟在我说的关于张学良的那段之后。我说张学良当时剿共剿不下去,是有根据的。在东北军和中共红军的战斗中,东北军损失了一位师长,叫牛元峰。中共损失了哪位高级将领呢?我印象中没有。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东北军的损失比红军要大得多。考虑到东北军的老家被日本占领,成了无家可归之人,要求抗战的心情自然比较迫切。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中共一提出结束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东北军必然军心涣散。张学良即使想打也打不成了。
我从不反对阅读国民党方面所出的关于抗战的书籍。通过阅读,了解国民党方面抗战的历史,对我们全面了解历史有帮助。对双方正面描述己方的战绩,我相信基本都是真实的。但双方对对方的描述,我一般都给过滤掉了。国民党作为共产党的手下败将,心里不服,想必骂得会更多、更狠,那么其可信度也就更低。
[quote:94bbcea553="施化"]这只是众多不同观点的史料之一,有必要把所有史料都拿来展览吗?不说明别的,只说明有人在历史资料上有不同观点。不过,对[b:94bbcea553]游同志[/b:94bbcea553]而言,中共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观点,别的都不足信。这样表明一下立场也好,省的别人误解你。[/quote:94bbcea553]
强烈要求施化不要用“同志”这个词。你我政治观点有很大的区别,绝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同志。而现在“同志”这个词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你我也都不在其中,还是别用为好。
只要你承认中共的史料不是唯一正确的史料,我们就没有更多可以争论的了。
至于同志,并不表示我和你志同道合,而是指中共对一个信得过的自己人的尊称,而你名副其实。不过施化大多时候还是从善如流的,你不喜欢,下次不称就是。
[quote:d432dc67c1="施化"]只要你承认中共的史料不是唯一正确的史料,我们就没有更多可以争论的了。[/quote:d432dc67c1]
我个人认为,中共的史料,有许多美化自己的地方,也有许多过高评价自己的地方。以前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也有许多歪曲和贬低的地方,不过近年来有了一些改进,已经基本能够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了。而国民党方面的史料,也有与共产党同样的问题,但至今没有任何改进。除此之外,国民党在评价共产党的时候还有一种失败后不服气的心理在起作用,说出话来有些酸溜溜的。
[quote:d432dc67c1="施化"]至于同志,并不表示我和你志同道合,而是指[b:d432dc67c1]中共对一个信得过的自己人的尊称[/b:d432dc67c1],而你名副其实。不过施化大多时候还是从善如流的,你不喜欢,下次不称就是。[/quote:d432dc67c1]
奇怪,你是中共党员吗?如果不是,何以使用中共的称呼?
另外,你对中共使用这种称呼的范围的理解也有偏颇。中共对宋庆龄、傅作义、张学良、张治中都是信得过的,但从未称呼他们为“同志”。“同志”只是中共党内彼此的称呼。中共从不称呼党外的人士为“同志”,党外的人士也不会以“同志”称呼中共党内人士。
你可真行,这么点的小问题都要捣浆糊。

[quote:5769ff919d="施化"]
当然同意。精忠本身是没有错的,就象爱是没有错的一样。施化的文章之所以简短,就是省略了一些用来平衡的观点,只说大家没有想到的那部分,知道的就不必我重复了。
一个人的精忠,光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各种客观因素的交错作用,往往会使得人的愿望和结果相反。历史已经说明的太多了。
要真正了解历史,还是要读一些中共党史以外的历史书籍。我读书读得很杂,凡是抓到的都会一口气读完。当然读完了就有所心得,问题在于,我无法把我读到的全部内容复述给别人,因此这些心得只能和读完和我一样的书的人才可以分享。
谢谢你的回复![/quote:5769ff919d]这篇回复比原文有可读性,虽然老生常谈,但至少不偏颇。建议删除原文保留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