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7月22日報道 昨日下午,書展最吸引讀者眼球的,就是素有台灣女主持人陳文茜與房產大鱷潘石屹的對話。在對話活動之前,陳文茜特地召開了一個記者見面會。意外的是,出席記者會的不只陳文茜一個人,她身邊還有一位身材修長消瘦的年輕小帥哥。陳文茜親熱地稱他為“戡戡”,原來此人來頭不小,竟然是李敖17歲的兒子李戡。
用李敖話說韓寒不值得評
陳文茜身邊坐著一位不大言語、身材修長消瘦的年輕小帥哥。陳文茜親熱稱小伙子“戡戡”,原來帥哥是李敖17歲的兒子李戡。陳文茜介紹他時,他立即站起身拿出一本新書在身前,他是為了宣傳自己的新書《李戡戡亂記》而來。
陳文茜告訴記者,李戡的這本書是將台灣教科書各個版本中的諸多弊病收集、整理而成的一本戡亂記,她特地為該書寫了長達3000字的序言,而李敖則寫了2萬字的導讀。陳文茜說,李敖冒著30幾度的高溫,步行到自己家裡邀請她寫序,“我沒有理由不幫助這位有獨立思想的青年,他太像李敖了。”李戡確實像父親一樣狂傲,他稱自己這部作品是“劃時代的著作”,原因是他繼承了父親的光環、趕在自己18歲未成年之前出版並且引起了很高的社會關注度。
同樣是青年,有記者問陳文茜對韓寒怎麼看,陳文茜說,“用李敖的話說,韓寒不值得評價。她說:“作為上海市民,賽車先生的韓寒看起來蠻帥,其實沒有多少文化底蘊。對於上海世博的無知,顯得淺薄和沒文化,說話就像放屁一樣輕松。”
從小目睹親友為錢財反目
陳文茜和潘石屹的對話吸引了眾多讀者。兩人經過溝通後,將對話主題從“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變為“我們的貧窮與富有”。對話一開始,潘石屹就開始講述自己的貧窮經歷。他回憶說,自己童年時家裡很窮,在甘肅天水,媽媽病了家裡無錢醫治,家裡養不活妹妹了,就只能將她送人。潘石屹稱,因為貧窮過,他曾經非常渴望擁有財富,但是當他真的擁有財富的時候,才發現,人必須有兩扇翅膀才能飛翔,一扇是物質的,另一扇是精神的。
潘石屹回憶了痛苦的童年後,陳文茜則接過話筒開始了和潘石屹的第一次PK。她稱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潘石屹完全不同,“我生下來就沒有過過苦日子,因為我父母是台灣的有錢人家。”但是,從小目睹了太多親朋好友為了家產反目成仇的故事,陳文茜稱自己很早就明白,錢是會害死人的。富貴一輩子的陳文茜總結說,財富帶給人的不是幸福而是毀滅。因此,她現在給自己定下了生活原則:收入要比支出高,但不能高太多;堅決不投資房產;不買奢侈品。
連岳:李敖為什麼不行了?
陳文茜說,“用李敖的話說,韓寒不值得評價。她說:“作為上海市民,賽車先生的韓寒看起來蠻帥,,顯得淺薄和沒文化,說話就像放屁一樣輕松。”
李敖,陳文茜晚年都是這個路數,舊文重登一下。
===================================
李敖為什麼不行了?——連岳
李敖曾經是一代人的知識偶像,包括我在內,都對這個聰明、勇敢、追逐美色的知識分子著了迷。現在,他還一樣聰明,比如在所有反對“台獨”的言論中,他的論述也最為有趣:從地圖上看,台灣與海南島就像兩粒睾丸,而睾丸是不可以脫離主體獨立的;他也照樣能獵艷,娶了個年輕的女孩為第若幹任妻子;他也還一樣勇敢,跟所有的人唱對台戲。
但他這幾年,卻在我心目中慢慢不行了。看來,聰明勇敢追逐美色並不是值得欣賞的最本質特色。一味與主流觀點作對,也並非就是知識分子的本色——如果這個主流觀念是科學、人文、民主的話——李敖曾經大力贊揚恐怖主義,不遺余力地攻擊同性戀行為,前段時間,甚至為人類歷史上的極權統治大聲叫好。這些固然都是言論自由,可是這種議論裡體現出來的蒙昧主義恰恰是李敖年輕時極力反對的,李敖走到了自己的反面,他的不行就可以拿出來總結一下,我們年輕時沒他那樣的戰斗力,不汲取教訓,到老了,恐怕更加神憎鬼厭。
一是李敖“宣傳術”不行了;“老子天下第一”的戰術,曾經是李敖激怒“溫良恭儉讓”人群的最有效辦法,現在這一招,是許多書商與文青的慣技,用得已經惡心,人們倒還是願意聽一些平實的表述。李敖的女兒剛出了一本書,言語舉止全然要模仿他的父親,看了有一些難受,李敖的最大受害者,想不到是他的女兒。
二是李敖的“知識手段”不行了;李敖以超強的搜集資料能力與超人的記憶力為基礎,構築了他的文章帝國。單是書房,高峰期,就有四座。可是在網絡時代,他的兩大功能輕易就被“google"擊敗了。他自己曾經准確判斷出:網絡判決了李敖的死刑。可惜的是,在這個判斷上,他做了錯誤的決定:拒絕使用電腦。這個決定在早幾年恐怕還算是“酷”,在如今就是蠢了。現在小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都比李敖強的時候,他還在電視節目中拿出報紙的剪貼本,神氣活現地說:讓我李敖給你看一樣好東西……你會看到一個拒絕技術進步的人,淪落到了何等不堪的地步。
三是李敖的“批評方法”不行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說“不”,這種方法,在某個時空環境,是對的;換一個時空環境,可能全錯了。在極權統治時代,李敖說:不!我要有追求知識的自由、我要有評價歷史的自由、我要有寫文章的自由……全做對了。而李敖現在說:不!我要贊賞極權、蔑視弱勢群體、同意恐怖主義。同樣是“不”,意思卻全反了。李敖瞧不起所有近一百年來的書,有人拿波普爾的書問他:此書也不行嗎?他囁嚅半天,說:這書還不錯。但我估計,他還是拒絕看波普爾的書,不然的話,至少在批評方法上,他不會犯致命的錯誤。
當然,不可能要求一個人什麼時候都領先,李敖曾經的作為,讓他有亂玩的本錢。只不過,許多人也許不會把他現在的言論當真了,那只是一個害怕寂寞的老人自娛自樂罷了。
再見,李爺爺,祝你玩得開心。
2004年4月6日
李敖為什麼不行了?——連岳
李敖曾經是一代人的知識偶像,包括我在內,都對這個聰明、勇敢、追逐美色的知識分子著了迷。現在,他還一樣聰明,比如在所有反對“台獨”的言論中,他的論述也最為有趣:從地圖上看,台灣與海南島就像兩粒睾丸,而睾丸是不可以脫離主體獨立的;他也照樣能獵艷,娶了個年輕的女孩為第若幹任妻子;他也還一樣勇敢,跟所有的人唱對台戲。
但他這幾年,卻在我心目中慢慢不行了。看來,聰明勇敢追逐美色並不是值得欣賞的最本質特色。一味與主流觀點作對,也並非就是知識分子的本色——如果這個主流觀念是科學、人文、民主的話——李敖曾經大力贊揚恐怖主義,不遺余力地攻擊同性戀行為,前段時間,甚至為人類歷史上的極權統治大聲叫好。這些固然都是言論自由,可是這種議論裡體現出來的蒙昧主義恰恰是李敖年輕時極力反對的,李敖走到了自己的反面,他的不行就可以拿出來總結一下,我們年輕時沒他那樣的戰斗力,不汲取教訓,到老了,恐怕更加神憎鬼厭。
一是李敖“宣傳術”不行了;“老子天下第一”的戰術,曾經是李敖激怒“溫良恭儉讓”人群的最有效辦法,現在這一招,是許多書商與文青的慣技,用得已經惡心,人們倒還是願意聽一些平實的表述。李敖的女兒剛出了一本書,言語舉止全然要模仿他的父親,看了有一些難受,李敖的最大受害者,想不到是他的女兒。
二是李敖的“知識手段”不行了;李敖以超強的搜集資料能力與超人的記憶力為基礎,構築了他的文章帝國。單是書房,高峰期,就有四座。可是在網絡時代,他的兩大功能輕易就被“google"擊敗了。他自己曾經准確判斷出:網絡判決了李敖的死刑。可惜的是,在這個判斷上,他做了錯誤的決定:拒絕使用電腦。這個決定在早幾年恐怕還算是“酷”,在如今就是蠢了。現在小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都比李敖強的時候,他還在電視節目中拿出報紙的剪貼本,神氣活現地說:讓我李敖給你看一樣好東西……你會看到一個拒絕技術進步的人,淪落到了何等不堪的地步。
三是李敖的“批評方法”不行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說“不”,這種方法,在某個時空環境,是對的;換一個時空環境,可能全錯了。在極權統治時代,李敖說:不!我要有追求知識的自由、我要有評價歷史的自由、我要有寫文章的自由……全做對了。而李敖現在說:不!我要贊賞極權、蔑視弱勢群體、同意恐怖主義。同樣是“不”,意思卻全反了。李敖瞧不起所有近一百年來的書,有人拿波普爾的書問他:此書也不行嗎?他囁嚅半天,說:這書還不錯。但我估計,他還是拒絕看波普爾的書,不然的話,至少在批評方法上,他不會犯致命的錯誤。
當然,不可能要求一個人什麼時候都領先,李敖曾經的作為,讓他有亂玩的本錢。
只不過,許多人也許不會把他現在的言論當真了,那只是一個害怕寂寞的老人自娛自樂罷了。
再見,李爺爺,祝你玩得開心。
說的好
2004年4月6日[/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