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鹿湖居士
- 時間: 2010-6-08 21:58移民對於國人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了,自從一些國家對中國開放移民之後,移民就成了一些國人不約而同的選擇。選擇移民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向往國外的生活,有些是覺得在國內的生活不如意,有些想增加自己的人生閱歷,有些則是一時沖動趕潮流的結果。移民之後的狀態也千差萬別,有些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經過自己的拼搏,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有些則非常失落,無法接受這種落差。一些落差特別大的,選擇了回流,有些則迷失了方向,混跡在社會邊緣。更有甚者,因為移民導致家庭破裂,妻離子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每當我聽到和看到這種狀況,我都會有一種惋惜。作為移民群體中的一員,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完全可以理解他們的心路歷程。我想我可以以一種理性的、相對客觀的心態和視角審視這個問題。我始終認為,移民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是一個過程,決不是一種結果,更不應該成為一個目標。基於這樣一種認識,該不該移民,最重要的參考因素,就應該是移民之後會怎樣,自己能不能接受一種全新生活的考驗,所舍棄的東西自己覺得值不值得。對移民之後的一些困難是否有充分的預判,這種困難是否在自己所能接受的范圍。這是一個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博弈,個體差異千差萬別,沒有一種標准可以套用,移民的條件可以是固定的,但移民後的體會和感覺就很各不一樣了。
見得多了,聽得多了,根據我的所見所聞,我也大體的總結了一下哪些人群比較適合移民,而哪些則需要慎重考慮。我個人認為移民之後再選擇回流是個很悲哀的事,浪費了幾年的時間,又回到原來的軌道上,對自己、對家庭都是一個不小的損失。現在信息如此公開,在移民來之前為什麼不充分獲取信息,並考慮清楚呢?難道非要摔到粉身碎骨,才知道不能從18樓跳下去嗎?當然我完全沒有對這部分人群有任何不敬,我尊重任何人的選擇。
言規正傳,適合移民的人群:
一、 大陸官員的配偶及子女
在中國大陸當官是一個讓人無比羨慕的群體,世界上任何一種職業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這不單純是經濟上的,更是一種生活質量上的,沒有在中國做過官的人是無法體會到一言九鼎、眾星捧月、前呼後擁、傲視一切這種感覺的。但同時這也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尤其是現在政治形勢不明朗的前提下。把自己的配偶及子女移民到國外,同時把非法所得轉移出去,讓配偶及子女在國外揮霍自己的成果,並且給自己留個退路,還有比這更理性的選擇嗎?哪個官員要是不這樣幹,我都替他惋惜。
當然,官員本身就別移民了,犯事跑路的不在此列。來到西方國家之後,沒有比這群人更失落的了,有些人失去了特權,就等於失去了生命,甚至還悲慘,那就是生不如死了。
一次某大陸官員來溫哥華考察,臨走的時候要請我們幾個本地人吃頓飯,以示感謝。而且希望能見識一下當地的酒吧,接觸一下當地人的生活。我就領著眾人去了我曾經生活和戰斗過的地方。女招待有些認識我的,給了我幾個熱情的擁抱,這哥們排隊等著也擁抱他,結果女招待只是禮節性的和他打了聲招呼,我明顯的感覺到這哥們開始不自在了。我知道他回國之後,所有的消費都可以報銷,也就沒打算給他省錢。點了當天最好的套餐和酒吧最好的酒(酒吧檔次不高,最好的酒也不貴)。但結果這頓飯草草首場,賓主都很掃興。開始這哥們嫌食物不夠豐盛,怎麼就這麼幾個(開胃菜),主食就是每個人就一塊牛排,問我是不是看不起他。我無言以對。然後,又嫌環境嘈雜,能不能開個包房。我只能告訴他,西餐廳一般都沒有包房,再高級的也這樣。一會要筷子(酒吧就沒這東西),一會又嫌沒人給倒酒(高級西餐廳倒是有這服務)。我們幾個如坐針氈的看著他表演。最後終於捱到這頓飯結束,把這位爺送回了賓館。這件事給了我們幾個很深刻的教訓,陪國內領導吃飯要慎重啊。
官員的配偶和子女也面臨失去特權的問題,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好處不能全占,就看自己的取舍了。
二、 大陸富商的配偶及子女
中國商人階層財富的取得都帶著原罪,如不依附一些利益集團都無法生存,靠正當手段經營就意味著倒閉。由於職業上的關系,我對這種情況知之甚深。所以每個商人最害怕的就是清算,多少年的心血毀之一旦。把配偶和子女轉移出去,並轉移部分資產,以防萬一,在出現問題之後,也給自己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這也是一種絕佳的選擇。
商人本身就別過來了,沒有比中國大陸這個市場更容易攫取財富了,西方國家經濟體系運行了幾百年,已經沒有什麼空子可以鑽了。你在國內成功的經驗,來這會毫無用武之地的。既然已經掌握了國內的游戲規則,就繼續玩下去吧。
三、家庭背景一般,出頭無望,有學習能力、吃苦耐勞精神的人
這是我這篇文章討論的重點,實際上我認為這部分人最適合移民。誰沒有建功立業的抱負,誰甘願做一輩子的基層工作,但如果不幸你沒有過硬的家庭背景,那基本上沒有可能爬上去。鑽營、送禮、拍馬誰都會,技術都不差,從小練就的基本功都很扎實,但現在已經不講究這個了。你再鑽營能頂得上市委秘書長一個電話嗎?當你身邊的同齡人都混上了一官半職,風聲水起的時候,你原地踏步,並拿著和付出絕不匹配的收入的時候,生活就變得格外沒意思了。與其這樣,還不如痛下決心,徹底改變一下生活環境。
我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出國前一個同事,是個頗有幾分姿色的年輕女性,為了向上爬那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先後和幾個領導保持曖昧關系,逢年過節送禮那叫一個狠,有一個外地的在我們這裡掛職的領導的衣服都是她給洗。就是這樣,她仍然沒有能前進一步,先後敗給了市財政局長的外甥,公路局副局長的公子,銀監局局長的千金。我比較了一下我們的條件,我的家庭背景還不如她,她是本地人,我還是外地的;她工作有些年頭了,還能送的起,我剛參加工作沒幾年,掙的那點錢都不夠我自己花的;也沒見哪個女領導想和我保持曖昧關系。她都不行,我能行嗎?經過這番考慮之後,我毅然決定移民,而且我也從沒後悔。
還有一類人,我把他們歸結為可移民可不移民的行列。雖無家庭背景,但靠自己的拼搏在外企或私企占據了不錯的位置,獨當一面,並且收入可觀,生活質量上乘。或者有自己的小生意,做的順風順水。這部分人最需要慎重考慮了,來了之後落差也許十分巨大,如果受制於年齡,重新深造的可能性也不大的話,那還是別移民了,移民後一切推倒重來,未必能達到國內的水平。據我了解,在移民後糾結於回流還是繼續留下的大部分是這類人。
四、技術工人
如果有機會的話,這部分人堅決要移民,其他國家我不知道,就加拿大而言,技術工人十分好找工作,而且收入、福利、工作條件都是國內無法比擬的。
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可以充分享受加拿大的一切了。
五、農民(包括農民工)
基本原理同技術工人,就是來加拿大刷盤子也比在國內種地強。我舅舅種地,辛苦一年全家收入不到一萬人民幣,還用我多說嗎?
綜上所述,如果把移民看成是一個經濟行為的話,考慮投入產出比就不會很離譜。也就是說,失去的越少,那你獲得的就越多。每個有志移民的朋友,把自己的所失、對收入的預期、對風險的預判,自己的承受能力,包括心理的、生理的、經濟上的都羅列一下,然後博弈去吧。
最後,我想附加一條,無論怎樣也不要單純為了子女而移民。如果自己事業無成,條件欠佳,也沒有什麼可能給子女提供良好的環境,移民國外也不能把子女就推向社會。我堅信父母如果能給子女提供良好的條件,遠比那些條件欠佳的具有更大的成才機會,你認為那? -
-
第 2 樓 / 一步一腳印
- 時間: 2010-6-08 22:02
-
-
第 3 樓 / 一步一腳印
- 時間: 2010-6-08 22:05
-
第 4 樓 / anmedacn
- 時間: 2010-6-08 22:10
-
第 5 樓 / 板牙
- 時間: 2010-6-08 22:12
-
第 6 樓 / 還是無聊人
- 時間: 2010-6-08 22:13
-
第 7 樓 / 一步一腳印
- 時間: 2010-6-08 22:14
-
第 8 樓 / 一步一腳印
- 時間: 2010-6-08 22:15
-
第 9 樓 / 板牙
- 時間: 2010-6-08 22:16
-
第 10 樓 / 板牙
- 時間: 2010-6-08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