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凡凡
每年這個時候,我都要喝幾杯。趁著酒勁,放浪形骸。哭哭笑笑不停,嘮嘮叨叨沒完。
每年這個時候,我就知道,我大學畢業多少個年頭了,這個日子,依舊重復地問:有誰是1989年畢業的?有誰那個時候在北京?
其實,我知道,這個日子,與其說是在紀念我人生中最轟轟烈烈的革命事跡,還不如說我在祭奠自己的青春歲月。倘若時光能夠倒流,我覺得自己,也許可能當一個英雄。
每當我看電影,看到烈士們的英勇就義的模樣,我就唏噓:那天,軍車開赴城了,我們女子阻擊軍車隊伍,手挽著手,高唱著國際歌,淚流滿面。
如果那天子彈飛來,我早飲命黃泉了。可我們都活得好好的,我們幾個,現在板指頭數數,一個在日內瓦,一個在紐約,一個在巴黎,一個在蒙特利兒,一個在多倫多,一個在廣州,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溫哥華。
其實,有時候,想一想,英雄可能就是這麼煉就的。電影“十月圍城”不就是如此的光景嗎?我們在年少青春的時候,憑著滿腔激情,我們覺得這個世界不對,反正,哪兒都是錯。我們特真誠,我們不知天高地厚,我們想幫那些爺爺奶奶輩的大官們指點一下正確的路徑,——我們自以為領悟了社會,找到了治理國家的良計。
我們除了無畏的勇氣,還具備天真無邪的頭腦。我們自以為生長在祖國最燦爛的文藝復興年代,我們張開雙臂擁抱德先生,——這個世界社會制度萬能的良藥啊!我們無數次質問我們的國家:你為何就不能變革?
你也看到了,結局是什麼樣呢?
21年過去了,年年歲歲,總有這個悲情的日子,為了不被麻木,疼痛一下,以此紀念。
你對自己說:
該祭奠的,還得祭奠。這是青春,激情。
該緬懷的,還得緬懷。這是理想,驕傲。
該反思的,還得反思。這是清醒,成熟。
歲月繼續,日子繼續。歷史不能重來,為了不被麻木的疼痛,才是希望。
更多文章請訪問專欄:
凡凡專欄
凡凡 寫道: |
文章來源: 凡凡
如果那天子彈飛來,我早飲命黃泉了。
凡凡專欄[/url]
|
樓主的勇氣讓人敬佩。
怕有歧義,跳出來這句, 如果改為: 如果被飛來的子彈擊中,
樓上這位跟我一樣有這樣的歧義。
谷哥 寫道: |
樓主的勇氣讓人敬佩。
怕有歧義,跳出來這句, 如果改為: 如果被飛來的子彈擊中,
樓上這位跟我一樣有這樣的歧義。
|
這樣一改,完全跟樓主的意思不一樣了。樓主是說當時子彈沒飛,就是zg沒開槍。
你這意思是zg開槍了,只是槍法爛,他們幾個一個沒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