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事件让我回想起刚毕业在广东港资厂工作的经历。
先说一下我所知道的公司的组织结构。
中方总公司称为集团公司,下属很多家子公司,有港资,日资,台资和韩资。中方副总和人事部是子公司和总公司沟通的桥梁。
我们人事部主要有六个人,一经理,五职员。职员分管培训,招工,文娱活动,考勤输入,外事办证,饭堂宿舍管理和保安等。我的主要职责是外事办证。几乎天天出外勤,往返于总公司,劳动局,保险公司,出入境管理等政府机关之间。公司另外有会计部,物料部,生产部,工程部,质检部,电脑部,货仓,电房等。港方一名总经理,每月来几天。中方一名副总主要负责工会人事,港方一名副总负责生产管理。
我们公司大约有600-800人。据说高峰时最多有过1000人。职员(也就是白领)不到100人,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财务和人事人员。其它是员工(也就是蓝领),主要是生产线上的员工以及保安和饭堂工作人员。
再说管理。
公司有通过ISO9000认证,所以整套管理流程都有比较完善的SOP to follow。但就我所知,管理(如job segregation )的小漏洞还是存在的,但基本构架是不错的。所有工作人员(副总以上除外)打卡上班。上下班工作时间是固定的。工作时间出入公司要有经理的签卡。(我因为经常外勤,又任职人事部,在这方面灵活很多。)加班有加班工资,平时1.5倍,节假日2倍。工作时都穿工衣和工鞋。员工上班第一天报到时要交押金,辞工时,衣物退还后押金也退还。下班时要排队接受保安的探测器检查。好象规定是所有人都要接受检查,但我可能因为任职人事部的原因,没有被检查的印象。每天正常工作时间8小时,生产线上的员工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大概15分钟的休息时间。都是遵循当地劳动法的规定。感觉很多规定和这边的劳动法一致,只是员工没有年假和产假。病假有没有就不记得了。职员是都有的。
员工的住宿是专门修建的,感觉象学生集体宿舍,上下铺,公共厕所和冲凉房。职员待遇好很多。单身是一人一间。如三房一厅的房住三人。已婚职员则分给套房。租金从工资中扣。记得单人间不到100/月。套间也不过200-300/月。
招收员工,一般在公司门口会排长龙。填好表后,会有人检查身份证(确保年龄合格),因职位而定,另外检查视力等。各项检查合格的人会由招工部门负责人简单面试通过后,通知报到日期。在人事部办理手续后,经培训上岗。职员则一般通过人才交流会或者直接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收。所有招工程序都严格遵循劳动法。
公司饭堂早中晚饭都提供。质量应该过得去吧。我中饭一般在饭堂吃。觉得还行。记得是有1.5/份和2/份两种规格。
文化业余生活
总公司和子公司经常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每年一次的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甚至有总公司组织的各子公司之间的大型体育比赛。卡拉ok比赛,演讲比赛,交谊舞比赛,春节文艺汇演,甚至文学社,总公司和子公司的投稿征文等等。当然职员参与的机会多些,但员工也有很多参与的机会。作为人事部任职的我更是忙个不停,当然主要是玩个不停。
此外,还有组织公司出资的旅游活动。公司效益好的时候,组织过全公司近千人去世界之窗一日游。职员(1百来人)有组织去过
桂林,北京,平江等大大小小的旅游。大概一年一次。
员工大部分是农村来的。工资500到1千多。很多都是自己来的,也有职业介绍所组织成批来的。绝对是自愿。大多计划打几年工然后回流。
职员工资不太清楚,应该至少从1500起。工程部和电脑部应该高些。而且大多有去香港培训半年到一年的机会。培训回来当然价格就不一样了。
当然,这是10多年前的行情。现在可能又是一番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