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人生最大快乐
施化
去年秋天一个周末,接到好朋友周女士的电话,请我们夫妇俩晚上过去吃晚饭,她还透露说,先生刚从上海出差回来,带了十只活的大闸蟹。放下电话又惊又喜,知道我的这位朋友从不开巨型玩笑,这个做梦般的好消息一定是真的。果然,没过多久,我们几个好朋友就围坐在餐桌前,面对自己盘中热气腾腾的一雄一雌两只红红的大蟹,快乐得手舞足蹈。新鲜湖蟹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肉丰,膏黄,鲜滑入口。当螃蟹和着红酒下肚,顿时勾出了自己过去所有的关于蟹的美好回忆。一顿美餐在谈笑中尽欢而散。
这么珍贵的活蟹,费尽心思远隔重洋地乘飞机带回来,自己留着慢慢享用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省下自己的口福而和朋友分享? 我了解他们夫妻俩性情豪爽大方,同时对朋友体贴入微。他们记住周围几乎每个朋友的生日,生日一到,就给朋友送礼物送贺卡请客,年年如此,从未间断。但我也开始寻思,对许多人来说,分享的快乐说不定就超过独享的快乐。
有人马上反驳我,分享是最大快乐?扯淡!你肯把老婆拿来分享吗?虽然这个论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但是稍一分析就站不住脚。分享应该不是分割财产“吃大户”,“享”是个很具精神意义的词。再说老婆也不是我的私有财产,起码我自己是没有权力出让或分割她的。既然分享是很“精神”的,“分享”老婆说不定也就可以理解为:假如我的老婆优雅贤慧又花容玉貌,来访的男性朋友在和她相处的时刻都享受到快乐,并对我很倾羡,这里就有我的快乐。当然,这种解释毕竟牵强,远不如几对夫妻互相都觉得合适做“换妻游戏”的那种“分享”来的直截了当。
快乐和幸福在英语中用同一个词“HAPPY”,但在中文里还是有所区别。快乐应该有许多种,但随便找一种快乐出来描述,性质都属于情感的而非物理的。快乐无法用尺度来衡量,无法用数据来分析,仅仅不过是人的大脑受到某种外界物质的刺激反应而已,而且据说是左半脑。有科学家测定,当佛家弟子入定的时候,左半脑比右半脑兴奋,同时他们的表情是微笑的。快乐是精神上的,而财富是物质上的。快乐也许和财富有关,但两者绝对不成相关比例。当然了,分享的重点是“享”,也绝对在精神领域而不在物质领域。
还有人说,人生的最大快乐还有许多,比如创造的快乐、收获的快乐,等等。完全同意。但是在创造完成了以后、收获完成了以后,还有快乐吗?有,“分享”。一个作家或艺术家,在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象看着自己的孩子那样看着她的时候,无疑是快乐的。那还是不如发表以后,与人分享,得到读者观众理解欣赏的时候更快乐。
当你拿出一点什么与人分享的那一刻,自己一定已经收获了果实。当你把拥有的果实与人分享的时候,这些拥有一定会被放大,分给越多人,放大越多倍。快乐是一种情感,凡是情感,投射给四周都一定产生反馈。反馈回来的快乐,应当不再是快乐的重复,而是快乐的升华。所以说,分享是人生最大快乐。
2004年5月
“她还透露说,先生刚从上海出差回来,带了十只活的大闸蟹。”
“这么珍贵的活蟹,费尽心思远隔重洋地乘飞机带回来”
好奇地问一句:活物可以带进海关吗?如果没申报检疫,对有幸“分享快乐”的食客来说,违法也是要分担的。对加拿大主流文化如此明白的作者,一定知道这可不符合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啊!
欣赏施化文中的人情味。
海产品,据我所知干制品是没问题的,至于活的是否可以,不清楚,可查海关网页。海关严格限制的主要是肉制品和新鲜蔬果,海产比较放松。想那海里的生物是周游世界,挡也挡不住的,而畜产品就不同,地域性强。
[quote:af32483543="春节游客"]“她还透露说,先生刚从上海出差回来,带了十只活的大闸蟹。”
“这么珍贵的活蟹,费尽心思远隔重洋地乘飞机带回来”
好奇地问一句:活物可以带进海关吗?如果没申报检疫,对有幸“分享快乐”的食客来说,违法也是要分担的。对加拿大主流文化如此明白的作者,一定知道这可不符合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啊![/quote:af32483543]
提倡明瞭主流价值观的人必须也明了每一条海关规定,要求似乎高了一点。我们大家还是相互提倡宽容吧。
春节游客的提醒不无道理。不过原创园地没有规定所有原创情节必须是真实的。创作的虚构同时也加强了作品的真实。
[quote:ebb6021da7="施化"]创作的虚构同时也加强了作品的真实。[/quote:ebb6021da7]
明明是从华人超市里买的螃蟹,非要说成是不远万里空运走私入关的上海大闸蟹,这和北京秀水街上卖的[

bb6021da7]假名牌[/

bb6021da7]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如果说是超市上买的螃蟹,就无法显示“文章”中的主人慷慨“分享”的高尚了,因为这里的绝大多数人大概都有过请吃螃蟹和被请的经历,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但如果帖上了“上海大闸蟹”的标签,意义就不同了。在秀水街也一样,花几十人民币买个普通手表,戴个一、两年扔掉本不足为奇,但如果手表带着“劳力士”或者“雷达”的标签,那意义就不同了。
前两天才贴出“万恶之首--假”的“文章”,今天就堂而皇之地用起[

bb6021da7]假例子[/

bb6021da7]了。

[quote="游客
提倡明瞭主流价值观的人必须也明了每一条海关规定,要求似乎高了一点。我们大家还是相互提倡宽容吧。[/quote]
绝没有要“提倡明瞭主流价值观的人”一定要“明了每一条海关规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在民主法治的国家,这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和守法素质。海关不限制带活物入关,猫、狗及其它宠物都可以,只是一定要申报检疫,也就是说,要花上一大笔钱。如此一来,远道带蟹就不合适了。温哥华的蟹又大又便宜,还是不要从远道带的好。
好在施化已说明是虚构,让我们松了一口气。不过,虽是写文章虚构情节,还请施化下次慎用此类例子,因为其中暴露的思维方式和对读者的误导效果是不好的。作为提倡融入本地主流文化、扬弃母国文化中一些不好成份的作者,的确应该注意此类细节。
对不起,在这里要苛求而不是“提倡宽容”,实在是华人朋友在守法意识方面普遍做得还不够,一事当前,不先考虑是否合法,而更多考虑便利与友情。相比之下,第二代就好多了,有位朋友的孩子每次坐车前,都要问其家长是否带好驾照,并要未系安全带的同车人在起动前系好。而不少华人朋友在租房、维修等行业中普遍只收现金,配偶在其他国家的收入不报或少报、海关入禁时喜带食品和超过金额限制的礼品、现金而不申报等,都不利于华人形象的提升。希望本人上述“不宽容”的提醒对华人群体长远利益有好处。
施化文章的主旨和立意很不错,上述“挑眼”还请原谅。此外,作者发表文章后的快乐,愚以为是“成就感的快乐”,与“无私的分享”还有不同。因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得到他人认可、社会认可。即使不为发表,只在小范围内给亲友展示,得到鼓励或评点,也是一种成就感。“无私的分享”更重在“给予”,给予他人的同时就是自身一种极大的幸福。所以慈济有真言:“善待他人,就是为自己纳福。”当然,这只是个人见解,仅供施化参考。
[quote:7bc8573de5="游客"]施化文章的主旨和立意很不错,上述“挑眼”还请原谅。此外,作者发表文章后的快乐,愚以为是“成就感的快乐”,与“无私的分享”还有不同。因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得到他人认可、社会认可。即使不为发表,只在小范围内给亲友展示,得到鼓励或评点,也是一种成就感。“无私的分享”更重在“给予”,给予他人的同时就是自身一种极大的幸福。所以慈济有真言:“善待他人,就是为自己纳福。”当然,这只是个人见解,仅供施化参考。[/quote:7bc8573de5]
这位游客说得很好!
施化写“文章”的一个大毛病就是将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谈“分享”,却不分清分享的内容,所以我才说他的“文章”浅薄。
可以分享的内容有三种:一种内容是只有分享才有价值,分享的面越广,价值越大。这类内容的典型就是“思想”和记录思想的文章。所以,这一类的“分享”是受其拥有者自身的利益所驱动,分享的面越广,其拥有者越快乐。施化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尽管其内容浅薄幼稚,然而他与人分享的动力仍然非常强烈,所以总是迫不及待地写,迫不及待地帖。
第二种内容是不会因分享而贬值的内容。比如图书、软件、工具等等。我自己在用不着的时候别人来借,我自然乐意与他人分享。对他人有利,对自己也无害,何乐而不为之?
而第三种则是真正的“分享”,其内容的总量是有限的,与人分享与自己独享则有根本的区别。比如钱、食物、房子、衣服等等“私有财产”。这一类的东西如果与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成分就要相应地减少。对这类内容,人们一般是不会与人分享的,除非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或者精神病患者。
至于吃螃蟹请客,虽然自己占有的总量是减少了,但却享受了朋友聚会的热闹。在物质丰富、人情淡薄的社会,人们以物质享受换取精神享受并不足奇,物以稀为贵是符合价值规律的。
显而易见,第一类的“分享”其实不是分享,而是推销。如果是优质产品也还罢了,如果是劣质产品,这种“分享”其实是挺讨人嫌的。第二种的分享是最常见的分享。而第三种的分享由于拥有者需要付出自身的利益,其分享的目的一般也是清楚的。
将三种“分享”混为一谈,尤其是把“推销”式的“分享”与“吃螃蟹”相提并论,有点美化推销之嫌。
我这人比较“虚伪”,总喜欢把貌似高尚的面具揭起来,露出面具后面的模样来。

总之,“分享”的内涵,既在于“分”,又在于“享”。如果光分不享,比如杀地主分田地,地主就不“享”;或者与一个只知占人便宜的人在一起交“朋友”,就不是分享。
所以分享的重点在于“享”,这完全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大热天一片西瓜可以使人愉悦,中奖买一栋豪宅也使人愉悦,两者的物质占有是不可比的,然而精神愉悦可以比。这个道理已经被逸老汉在他的佳作《谁动了幸福》里说明白了。
所以,对“分享”的真正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至于我把“分享”一词搞含混了还是搞明白了,愿听网友继续分析。
欢迎游主任继续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