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炬台在IBC背景悠扬的乐声中慢慢熄灭,透过Coal Harbour的黑寂,北温的万家灯火显得异常温馨。
往日繁忙的IBC突然之间开始变得有些冷清,CTV,NBC,CCTV这些曾经在过去三周里以跑代步的工作人员,这会儿都开始端着咖啡小憩,或者和物流公司的人员一起做最后的设备打包。
冬奥,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想起昨天网友的一句话,冬奥结束,心里落空;又联想到阿妹的那首歌,“相爱过后动物感伤”,觉得真得特别能表达此刻的心情。闭幕式结束,所有媒体在IBC的联欢Party,正在上演。离开Waterfront,DT确实不是一般地疯狂。写下这篇稿子,就当作为自己的冬奥之旅留个纪念吧。
------终于学会上图了!华丽丽而且充满幸福感地裸奔一下,暴露奏暴露吧,不就是个ID嘛。
做了两届世界杯,却因为来加拿大而错过了北京奥运,但能够在第二故乡参与到奥运盛事,也算是弥补了一个遗憾。因为资源优势的关系,让我能更近距离或第一时间捕捉到赛场的小细节,而正是那些细节,才使我的冬奥之旅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在圣火熄灭的那一刻,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过去20天的精彩。佟健的伏地深吻,王濛的磕头感恩。王北星私底下显露出的无尽失落,王冰玉呼喊“妈妈,我爱你”那一刻时给我的震撼。那些世界名将,似乎永远也长不大的Shani Davis,精灵古怪的Apollo Ohno,还有因为教练失误丢金的荷兰速滑名将Kramer,因为推搡我的同事而最终登门道歉,送上荷兰队服,转眼间又像个小孩子一般跟我们开起玩笑。
------就这样结束了。

20天,足够和很多人成为朋友,很神奇地每天能在路上碰到,自己骑自行车去赛场的运动员,两个日本小女生Hosumi 和Codaira,当她们0.02秒之差屈居亚军的时候,我很意外自己也会为她们感到惋惜。而战胜日本,最终拿冠军的那位德国姑娘误以为自己跌倒已经无缘金牌,直到看大屏幕才发现己队已经胜出,那种从天而降的喜悦,我也会随着所有人一起为之莞尔一笑。
接触最多的还不是运动员,更是要深深敬佩一下那些媒体同行们。有幸见证了CTV和NBC两大巨头Brain Williams和Brain Williams(居然名字一模一样)的巅峰对决。感受到日本国民对于体育的热爱,一届冬奥会居然设立独立演播室的就有NHK,TV Tokyo, TV Sashi, TV Fuji等等六七家,也不知道他们的转播权是怎么买的。特别要感谢TV Tokyo的Su,她明明知道比卡丘的纪念章大街上两三百块都买不到,居然还特定送了两个给我。要感谢荷兰名记Stefan,我从第一天的特别讨厌他乱抢采访位到最后一天的相约索契再见,他的职业素养值得学习,更让我学会不要以第一印象禁锢自己的判断。
这次来了不少以前央视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同事们。
当年做世界杯的时候韩乔同志还精气十足,这次明显觉得老态了很多,体育还是很辛苦的,好在韩老师还是很乐观,依然能在女子冰球赛的解说中爆出“从两腿间捅进去”这样的喷饭之作(忘了找韩乔印证了,这俺也是听说的)。如果晚上的Party能见到他一定要问一下。甄诚也还是那么随和,现在确实也颇有自己的一批粉丝了,而当年他刚露脸和小燕一起主持的时候,包括我自己在内,得有多青涩啊!
还有朱宏涛,这位年轻的老大哥还记得我们曾经一起做皇马亚洲行,那也有7、8年之久了吧?还有刘建和张斌等这帮足夜的前辈,这次留在后方做全景,没机会让我尽地主之谊,实在遗憾。不过也不够意思,南非世界杯报名也没想起我来啊,弄得我现在想报恐怕已经来不及了。朱晓雨,希望你突然之间能带来好消息。如果能去南非,一定请你吃大餐。
---- 很喜欢于嘉解说篮球,以前不在一个部门没机会认识,这次终于见面了。不过小样居然敢开天窗一刻钟,你也够狠的,还好那一场没有中国队员,国内不直播。
一定要记住这位老太太,Mary Ann。俺的Team Leader,高人啊,操办过无数届奥运会的转播。
能不能去伦敦和索契,就看您一句话了!
TSN/CTV的James,放心,我会半夜打到多伦多去骚扰的,看你敢不敢不给我猛龙队的球票。
向毛主席保证,并不是所有项目的瑞典战袍都是LINING的,有图为证。领奖服和开闭幕式服装是的。

看来以后拍照请荷兰人帮忙是没指望了,Stefan大哥,什么时候照像技术能有你在话筒前1/10的水平,我才敢放心把相机交给你,我们又不是要大头照!
Hozumi,虽然只是银牌,但是依旧很开心,是这次混得最熟的运动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