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Shuiwen89的影响,突然觉得很有必要读一读人物传记。刚巧前两个星期在图书馆借的几本书,其它的书都已草草看过了(我的一贯作风), 唯有“朱熔基传”一直没看。原本打算全部还掉,却突然改变主意,决定不借新书,只留这一本, 准备硬着头皮把它读完,不给自己别的选择。
对我而言,看不感兴趣的书是治疗失眠症的良药。记得多年前在新加坡时,头一年没工作,呆在家太闲导致睡眠不太好。后来老公叫我准备考TOEFL,就想仿效传闻中的高手背英文字典。结果一拿起字典,眼睛就睁不开,很快便能入睡。到现在,字典第一页的多数单词都还只是似曾相识,似是而非。而读“朱熔基传”于我也只是叶公好龙,所以不到十分种,就想睡了。但是又不甘心。难道我就不能认真读一本人物传记吗?
又翻了几页,总算发现一段吸引我眼球的文字,是介绍我的家乡长沙的。原本在我心中一个很普通的小城市,竟被作者描绘成一座“连空气都弥漫着历史典故和传统文化”的古城。虚荣心作怪,让我不禁细读起来,也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
这本“朱熔基传”中提到的正是我所熟悉的长沙的南区和西区。说起长沙西区,就不能不提岳麓山。从小到大一直在长沙读书,每年的春游和秋游不是烈士公园就是岳麓山,几乎没有别的选择。也许是“只因身在此山中”的缘故,从来没有此山非彼山的感觉。“朱熔基传”序言却以蔡锷的“登岳麓山”开头,“苍苍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关于蔡锷的电视,也曾为英雄早逝而唏嘘不已。。。又想起半山腰的爱晚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句也随之浮现脑海。岳麓书院自然是游岳麓山的必到之处,但于我却印象不深。不知为什么,想到书院,就联想到光头的和尚和尼姑,是不是因为书院和寺院比邻呢?
岳麓山下不远处,有被大江东去之湘江水环绕的水陆洲和桔子洲头。和同学一起去过几次,也没有特别深的印象。我想它的出名多半是由于毛泽东大人曾在此一展其游泳健儿的风采吧?
城南的天心阁,一座古城墙围成的小公园,则是我的最爱。由於小学和中学都是在天心阁附近读的,经常和儿时玩伴到天心阁游玩。楼上的古炮不知摸过多少遍。爬到城头望着城墙下,想象着下面攻城的围兵,自己就是那手拿弓箭的卫士。。。顺便想提一下天心阁附近古香古色的街名 -- 古稻田,清香留,凤凰台,桂花井,平地一声雷,还有马王街和都正街,我年少时的身影曾在这里晃来晃去。。。
最后再补记一下我记忆中的长沙名店 -- 德园的包子, 九如斋的点心,德茂隆的酱菜,火宫殿的臭豆腐,吴大茂的小百货。各位如有兴趣,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哦。
有点忘了,那是十年前了,只记得湘江上来来往往的运煤的船,还是什么货船,追想老毛站在这
写下那独立寒秋,
我只记得舅舅带着我和表弟表妹们横渡湘江。想起那时胆子真大,现在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