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其他贴子里曾提及关注的重点是加国时政,而对中国政治及台海问题等等不感兴趣,由此引来一些网友的不同反应。有人说我们“限制自己也限制别人,与加拿大主流文化格格不入”云云,有人要我们“有良心,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祖国和人民”。时值新年,我们决定将我们迄今为止共同的认识和立场阐述如下,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一起商讨:
1、首先,我们不能不对自己的兴趣“设限”。因为我们的精力与时间实在有限,一段时期只能选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思考与交流,行行精通的能者智者在网坛大有人在,令人敬佩,但不适合我们几个人的情况,我们只能有所限制;其次,我们从未想要限制任何其他人。只是任何一个兴趣小组,都由志同道合者组成,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我们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尊重一切有不同兴趣和关注点的朋友及其组织,也欢迎任何人的随时加入,但我们的交流热点是加国时政,而不是其他。正如登山小组的人一般只吸纳对登山运动有同样热情的朋友,但却绝对无意限制别人游泳与滑雪兴趣一样,如果后者愿意在游泳与滑雪之外,也想一同登山,我们当然欢迎,但这个小组仍然只组织登山活动,并不涉及其他运动项目。这样的组织规则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包括加西网,也需要按“同气相求”来划分不同栏目。因此,我们并不认为提出小组的关注热点及非热点就是在“限制别人”。相反,允许所有不同观点的存在、所有不同类别组织的存在,并互相尊重彼此的自由选择,正是本地社会主流文化之特色,也是我们认同和维护的文化价值观。
2、关于中国政治的评论,我们的共识是:第一,如果作为学术研究或饭后消遣,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每个人都有权评点,无论观点如何。每个人的角度、出发点、掌握的资料、研究的功夫不同,结论也往往不一样。作为学术研究的中国政治话题,我们目前没有兴趣,也没有足够的研究,同时还缺乏雄辩的能力,所以不予介入。
第二,如果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正义感,想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认为,至少我们这个小组是不够资格的。因为我们选择了移民,我们当中有人已经入籍或正在等待入籍。我们从出来的那一天起,已经不再与国内的同胞同呼吸共命运了,我们对哪里发生的一切,无论过去还是现实,都无权批评与说教。如果我们真的如此在乎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我们就应该马上回去,与蒋彦永、刘小波、余杰、不锈钢老鼠及许多仁人志士们站在一起,抨击时政,改革社会,或者我们可以尽一己之力,到贫困的乡村做恂道的志愿者,教书育人、救死扶伤,哪怕我们仅仅是生活在哪块土地上,我们对她的现状、政策和困境都会有更多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总之,以我们的理解,如果要以主人翁的姿态评点中国时政,决不是在大洋彼岸轻松地指手划脚,而是要身体力行、无私无畏。
而我们这个小组是她的逃避者,我们所能做的,是在海外的任何一个国家,为中国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为她的每一分耻辱而惭愧。我们不能参与她的变革与改进,但我们可以用“律己”的言行来减少对她的指责与偏见。因为,无论我们在异国怎样的“入流”,身上的黄皮肤黑眼睛和中国口音,仍会在客观上使我们的种种细节折射中国的形象。我们希望,从我们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中国“好”一面,而不是“坏”的一面。
3、关于台海问题。我们认为,迄今为止,所有的争论都是在“理”、“法”“情”三方面进行。其实统独问题只是实力问题而已,具备独的实力,无理无法无情亦可独立,反之,有理有法有情亦永难实现。这就是台湾的悲情,或悲情台湾的现实。因此,与其争论台湾是否“自古属于中国”还是“近三四百年才为大陆染指”,与其探讨是否同种同文同血缘,与其做种种无益的争论,不如权衡一下双方的实力与决心。既然题无剩义,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决定不在此问题上多费精力与时间。
4、关于加国时政。我们认为,选择移民,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既然成为加国的公民(或准备成为),我们就不能局限于只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三的族裔社区。如果不介入新家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主流活动,不与其余百分之九十七的人口一起“与时俱进”,参与社会的发展、关注政策的变动、关心流行的时尚,我们就永远是边缘的人群,这个社会就与我们完全无关,除了过客一样的旅居,我们感受不到她的脉动与兴衰。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我们可能做不到百分百地参与,但我们却不能不为此而努力。这就是我们“适应派”三五知己需要经常交流与沟通的话题与热点。感谢加西网提供的“加国时政”论坛,在温哥华的众多中文网站中,只有这里,提供了专为针对加国时政的舞台,使我们可以将所思所想所遇所知的一切困惑与烦恼、心得与体会与移民朋友们分享。
谨此,我们欢迎友好的商讨,但恕不回复无礼的挑衅。
I am impressed not only by what you say but the elegant way you say it. Good luck to your group, I am happy to jump in at any time in my usual style which is sure to ruffle a few feathers but is still based on respect for people who take the time to deal with ideas.
I do not know if it is the sharing of good discussion, good food or good wine which brings us a greater sense of conviviality, or sharing our lives with others. Maybe it is all three.
顶.
Steve, when I last time suggested that you better change your topic on Taiwan and Quebec if you don't want to cause a war, your own "feathers" seemed ruffled a lot
Perhaps I was not elegent enough

坦诚地说,“限制自己也限制别人”,是我的个人判断,这个判断有我的认知逻辑,而且也不打算隐瞒。希望不要被看作是“无礼的挑衅”。
加拿大的时政包括面有多广,这不是一个学术小组的牵头人可以划定的。如果有一个人说,这个范围不超出加拿大国境,我个人认为这里就有限制。加拿大是一个孤立与世隔绝的国家吗?加拿大的时政与中国完全无关吗?想避开中国政治是可以的,当讨论到加拿大总理访问中国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进入中国国境的内容是讨论好还是不讨论好呢?加拿大国会议员阻挠中国五矿公司收购加拿大矿产,是基于对中国政治因素的考虑,这里既有加拿大时政问题,又有中国时政问题,可以理得清楚吗?如果说不讨论时政,只讨论摄影、滑雪,那是另一个范围,两者完全不相同。所谓时政就是时事政治,在全球化的今天,可以把一国的政治单独割裂开吗?比如加拿大的政治一定和美国有关,如果有成员开始讨论美国政治,超出你的限定范围吗?你一定会说,美国的政治可以讨论。既然美国可以讨论,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把中国限制在外?
限制自己,我指的是限制你MaidMarian自己本人;限制别人,是指限制有兴趣参加你的小组的其他成员。任何有意义的思想结果一定是在自由的条件下而非限制的条件下产生的,思想没有禁区,我想凡是饱受教育的人都可以理解。再深究一下,以MaidMarian这样广有影响力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倡导一种有违常理、与自由人权相对立的公众行为,结果又会怎样呢?
除非MaidMarian说,我指的加拿大时政,不是广义的政治范畴,只是具体的和移民有关的社会问题。那也可以,不过又何必避嫌似的把中国和台海带进来声明一下,烧香引鬼呢?你是不是想暗示说,少讨论那些不着边际的大问题,实际一点吧。这也可以理解,胡适当年就说过“主义”和“问题”,也许就因为他那么一倡导,不但问题没有解决了,大半个世纪了,中国的“主义”到今天还没有眉目。
总而言之,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提倡说,什么不提倡说,这听起来就有点象中国政治,而非加拿大政治。
最后希望有个共识,我们所谈的一切都是思想言论范围,与一切直接的政治参与无关。你同意吗?
只是使用一下表达权利而已,不在意有人回贴或不回贴。
做中国人太沉重。
应该是只要不违法,想怎么活就怎么活。想学英语的,去到楼上的去报名,想去主流社会的,就去,想在唐人街混的,也不错。100个人就有100种活法,谁又能说自己的活法最好最高尚?
[quote:fe014e7804="施化"]限制自己,我指的是限制你MaidMarian自己本人;限制别人,是指限制有兴趣参加你的小组的其他成员。任何有意义的思想结果一定是在自由的条件下而非限制的条件下产生的,思想没有禁区,我想凡是饱受教育的人都可以理解。再深究一下,[b:fe014e7804]以MaidMarian这样广有影响力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倡导一种有违常理、[color=red:fe014e7804]与自由人权相对立[/color:fe014e7804]的公众行为,结果又会怎样呢[/b:fe014e7804]?[/quote:fe014e7804]
呵呵,帽子工厂又开工了?
人家不过是一个兴趣小组,对兴趣不一致的人自然不欢迎。居然还让您给扯到“自由人权”上去了!人家要是在家里开个party,没请您去,是否也成了“与自由人权相对立”的行为了?人家难道就没有给小组限定一个话题范围的自由和人权么?如果说“加国时政”难以和“中国时政”截然分开,那顶多也只是人家自定义的“加国时政”和您脑子里的“加国时政”不太一样罢了,充其量也就是个内涵与外延、狭义与广义的问题,没什么大逆不道的行为吧?
人家就愿意限制自己和小组成员的思想,人家就不愿意产生什么“有意义的思想结果”,难道不许么?您以为所有人都愿意象您似的总以启蒙者自居、整天做“思想者”状、摆出一副“世人皆醉唯吾独醒”的架势?您不嫌累自己玩还不过瘾,还非要所有人都象您这样么?


施化先生,诚如您所说,加拿大的时政包括面很广,绝不是国境所能限制的,也绝不只限于移民问题。加国时政自然与各国外交政治相关,我们不可能不对马田访华与布什访加予以关注,说实话,我们对举凡一切与加拿大政治、经济、外交、教育、旅游等等任何方面相关的内容都感兴趣,无论它牵涉任何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与台湾、与香港、与西藏、与人权、与宗教,只要是热点话题,我们都会关注。但我们的出发点和立场是加拿大,不是中国、不是美国、不是台湾、不是香港,不是达赖喇嘛、不是法*功,不是中国的民族性,不是东方专制主义。也就是说,所有上述一系列的课题如果不与加拿大相关,就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话题或需要专门讨论的话题。比如达赖喇嘛与西藏问题,本身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我们不是藏学专家,平日也并不关心西藏流亡政府或藏独动向,但当他来访加拿大,涉及马田是否接见与活动安排时,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加国时政。在达赖喇嘛访加的期间,我们的讨论一定会涉及到中国的态度、藏独的历史,甚至佛学的源流,但我们的关注点仍是加国,而不是中国,不是西藏,不是佛学。同样,在我们刚刚贴上的“技术移民就业新思路“上,我们也谈到了中国投资海外带来的影响,但相信所有的读者都不会认为我们是在研究中国的海外投资,而只会认为我们在探讨加国移民就业的选择。所以,不以中国政治为研究对像,并不表示不谈及中国政治。以加国时政为关注重点,并不是要以国境为限,将马田访华这样头等重要的加国时政排除在外(写到此,想想都忍不住好笑!)。一篇文章,一个论题,是以加国时政还是中国政治为宗旨和主题,相信读者诸君自会清楚明白,并不需要先看“国境”线才能得出判断。
说到限制,我们限制的只是自己某一时期的兴趣而已,何尝限制过自己的思想和别人的自由?大千世界,学科众多,穷尽一生,亦必然挂一漏万。我们的限制,既是来自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比如精力与时间;也是学无止境的自知之明,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只能做成一件事,实在不能如很多智者能者那样面面俱到,样样精通。否则,以我们的中人之资,如果兴趣颇广,心得全无,实在是误人误己。此外,我们一直没有觉得自己已“饱受教育”,因为很多知识还未来得及学习;也不具有您所称的“影响力”,因为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我们是在“倡导一种有违常理、与自由人权相对立的公众行为”吗?请读者明鉴。
虽然我们仍不明白“烧香引鬼”的含义,但再次申明,所有与加国时政为主并与之相关的内容,都是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并不限于移民研究,虽然这一课题十分重要,而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只是界定一下本小组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范围,怎么就与胡适的“主义与问题”扯上,并因此成了“中国政治”?不过,话说回来,胡适的确是我们所敬佩的前辈与先师,正因为他的“少谈些主义,多解决些问题”的思想没能在中国施行,导致今日众多不学无术之辈只知空谈“主义”,不知身体力行、务实求知的流弊。
我们与您在最后一点总算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我们所谈的一切都是思想言论范围,与一切直接的政治参与无关”。所以,您无需担心我们“找靠山都难”的问题。
MaidMarian,你们的想法很好也很现实。至少不是在提倡某些自己都难以身体力行的观点甚至让人笑话。
作为去国之人,本来就不想怎样对中国之事说三道四,自己能做的是让新的环境中的人认识到更多中国人的全面形象,如果有可能,帮助推动政府与中国友好的政策。更实在的是了解本地政治和政治家,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心里有底,至少帮这些所谓起了华人名字或者自称华人女婿者提高一下水平:不是跑到华埠喊两声恭喜发财就算是够了。
对国际间的事,一切都与主义理想无关,只是大国之间的政治。对台湾有兴趣者,可以去看李敖有话说,这两天正在谈这方面的问题。这次他不像有人所批评的那样,只搞破坏不搞建设,而是引据论点,非常有趣。
This thread, started by the always serious Maid Marian, joined by the even more serious 施化 seems to have collected some of the more active people on this forum, including a certain anonymous but free sprited 游客 (with whom I agree on this one) and one of my favourites 游主任 who is always the voice of carefully reasoned arguments rather than emotion, Wanghu, ever worried that someone is planning to harm him, dyxxx the defender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and last but not least a brief comment from 子贤 in disguise (without the piglet symbol).
Why not get together at the Golden Szchuan on Broadway and Burrard or somewhere and have dinner and continue the discussion? Maid Marian could bring some of her merry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