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31 楼 / WANGHU
- 时间: 2004-12-28 10:41[quote:3ad46192e8="MaidMarian"]
是几个“适应”派的文化俱乐部,对台海问题、大陆政治等等并不热心亦不在行,相反,我们关注的是新家园的种种是与非、不同文化的相容与相异,追求人欲横流中的真情与真知,有限人生中的无限努力与奋斗。[/quote:3ad46192e8]
说得太好了,支持一下。 -
-
第 32 楼 / 施化
- 时间: 2004-12-28 11:14谢谢尚虹的详尽答复。其中有些观点其实我非常认同,你也可以从我的跟贴里看到。
非常准确,在一个利益多元,观点自由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的自由表达,都只代表个人的思考和理解。表达是一种基于人性的自然欲望,主观上是为自己,为自己的思考结果可以与人分享而得到快乐。客观也可能影响别人,更多情况下只是激发别人的思考,经过提炼加工得到更多的思想果实。那种以为自由表达就会引起天下大乱的人,不知道根据何种理论依据。如果依据是人群太愚昧,那恰恰需要通过自由交流来启蒙,而不是相反。思考不应该被人规定局限在某处(比如某种话题不可以讨论),头脑里有这种自我限制而又打算限制别人的人,与加拿大主流文化格格不入,无论是大文化还是小文化。
我对尚虹的清晰表达十分佩服。你没有必要再要求自己更清晰了。只是有些读者,没有看懂你关于回流的建议,就造势拥护(拥护的时候并没有表明他拥护的是哪一点)。他自己并不打算去订机票,却让有些其实只要经过一些努力就可以不订机票的人下决心订了机票,岂不冤枉。
努力学习英语,克服障碍,加速融入主流。如果做不到,就毫不犹豫订机票打道回府(回流)以免自己烦恼。这就是我和你完全一致的观点。
新年快乐! -
-
第 33 楼 / 施化
- 时间: 2004-12-28 11:55
-
第 34 楼 / 游主任
- 时间: 2004-12-28 13:26[quote:e63d7375eb="施化"]只是有些读者,没有看懂你关于回流的建议,就造势拥护(拥护的时候并没有表明他拥护的是哪一点)。他自己并不打算去订机票,却让有些其实只要经过一些努力就可以不订机票的人下决心订了机票,岂不冤枉。[/quote:e63d7375eb]
我没看到哪位网友在“造势拥护”,看到的只是人们对尚虹全面周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喝彩。不过,我倒是看到了有人在“没有看懂”尚虹帖子的情况下,就一口咬定尚虹在“建议回流”。
显然这里既没有尚虹在“建议回流”,也没有人在“造势拥护”,不知这个“自己不打算订机票”又是在影射谁,这倒有点“莫须有”的意思了。
[quote:e63d7375eb="施化"]努力学习英语,克服障碍,加速融入主流。[63d7375eb]如果做不到[/
63d7375eb],就毫不犹豫订机票打道回府(回流)以免自己烦恼。这就是我和你完全一致的观点。[/quote:e63d7375eb]
回流只是一种选择,其中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是一种综合权衡利弊得失之后而做的决定。如果下决心在这里定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这里的社会生活,第一代移民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的融入,但也能做到百分之七八十或者八九十。没有人是完全[63d7375eb]做不到[/
63d7375eb]的,事实上很多人考虑的只是是否值得去[
63d7375eb]做[/
63d7375eb]。而施化的说法,好像选择回流的人都是因为[
63d7375eb]做不到[/
63d7375eb],这是非常[
63d7375eb]政治不正确的[/
63d7375eb](politically incorrect)。[
63d7375eb]做不到[/
63d7375eb]和[
63d7375eb]决定不做[/
63d7375eb]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63d7375eb]做不到[/
63d7375eb]是能力不行,而[
63d7375eb]决定不做[/
63d7375eb]则是考虑各种因素之后的主动决定。说别人[
63d7375eb]做不到[/
63d7375eb]是一种歧视,而说别人[
63d7375eb]决定不做[/
63d7375eb]则是对别人决定的尊重。加拿大的主流价值观里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
63d7375eb]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选择[/
63d7375eb]。
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说:
[63d7375eb]努力学习英语,克服障碍,加速融入加拿大社会(我不喜欢“主流”这个词,因为我认为加拿大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有主流就有支流,融入这个社会应该得到提倡,但强调“融入主流”其实是对“支流”的一种歧视)。如果权衡利弊后认为不值得,那就应该认真考虑回流,并尽快做出选择。[/
63d7375eb]
我觉得尚虹的观点与施化的观点不仅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境界相差很远。 -
第 35 楼 / WANGHU
- 时间: 2004-12-28 18:43早先有一个帖子被删,那只是选取了施化的两段话,可能我的意图没有解释清楚让理解中专兽医的版主看了不顺眼吧。只好解释一下:
施化再三呼吁过:
[53eda02f7]中华民族不是劣人一等的民族,不需要与众不同地严加管束。[/
53eda02f7]又所谓,[
53eda02f7]那种以为自由表达就会引起天下大乱的人,不知道根据何种理论依据。如果依据是人群太愚昧,那恰恰需要通过自由交流来启蒙,而不是相反。[/
53eda02f7]
但他不知从何得出一个结论:[53eda02f7]只是有些读者,没有看懂你关于回流的建议,就造势拥护(拥护的时候并没有表明他拥护的是哪一点)。他自己并不打算去订机票,却让有些其实只要经过一些努力就可以不订机票的人下决心订了机票,岂不冤枉。[/
53eda02f7]
这个岂不是[53eda02f7]对每一个网友智力的蔑视[/
53eda02f7]吗? :lol:
-
第 36 楼 / 游客
- 时间: 2004-12-28 19:53此论坛看到今天,最真的人是施化!!!!!
有几个人敢象他那样把自己心中的想法亮在明处?????
正因为他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才会有反对有激动有愤怒,这都很正常,这才是真人!!!!!
一个人的圆滑想法说法总是得到别人的赞同那才是怪事,那是又一个神降临了.
能到加拿大来的都不是傻瓜,分辨得出什么是空洞矫情的故作姿态,什么是坦荡无惧的真情与真知!!!
洋洋洒洒几千字写下来,居然不敢表明自己“主张”什么,或“坚持”什么,如果不是爱唠叨的婆婆妈妈就是把中国人的投机心态发挥到了极致!也难怪有人喝彩,不主张不犯错不得罪人,中国人的典型心态!!!
[quote:91d24f7f1b="MaidMarian"]
不过,说到阅读能力,我与您的看法有所不同,我认为,如果在我的文章中确有写得不明白、导致读者理解有误的地方,就不该责之于读者诸君,作为笔者,我有义务就不明白或容易误会的地方予以解释或答疑。![/quote:91d24f7f1b]
我们的阅读能力原来决定于你的表达能力和解释能力呀,高见!那为何还要我们苦学英语?让西人多学习你的"义务"不就行乐?
[quote:91d24f7f1b="MaidMarian"]
再次感谢所有回贴者对我的鼓励与不同意见,恕不一一回复。休假期一过,我的工作又将万分繁忙,但仍会时常回到论坛,留意所有与加国时政相关的精彩好贴,如各位有兴趣就一些热点话题辩论,亦可将论贴直接寄至如下信箱:Maidmarianvan@hotmail.com。这是一个集体用户名和集体信箱,是几个“适应”派的文化俱乐部,对台海问题、大陆政治等等并不热心亦不在行,相反,我们关注的是新家园的种种是与非、不同文化的相容与相异,追求人欲横流中的真情与真知,有限人生中的无限努力与奋斗。在新家园上下而求索的我们,期待着更多朋友的同行与相伴!谢谢大家![/quote:91d24f7f1b]
如果在网上都不敢表明观点,长此以往你这个俱乐部就有点多余,今后找靠山很难!
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在加国时政讨论中不是你能轻易绕得过去的.祖国和人民养育你那么多年,希望你在不得不面对大陆政治等问题时对得起良心! -
第 37 楼 / 游主任
- 时间: 2004-12-28 22:34[quote:96850d1645="人欲横流"]洋洋洒洒几千字写下来,居然不敢表明自己“主张”什么,或“坚持”什么,如果不是爱唠叨的婆婆妈妈就是把中国人的投机心态发挥到了极致!也难怪有人喝彩,不主张不犯错不得罪人,中国人的典型心态!!![/quote:96850d1645]
人欲横流大概很少看加拿大的各种分析文章吧?我认为这里的分析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常常通过分析,将事物本身的几个不同侧面同时展现给读者,作者只提供信息和证据,而由读者自己去下判断。分析文章不是评论文章。分析文章里作者本人的主张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使读者对所分析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尚虹这篇文章正是这种分析文章。她对移民面对的问题进行分析,但没有必要给出她个人的主张,因为每个移民都有自己的具体问题,每个人自身的条件和环境也都不相同。她个人的主张对其他人即使做为参考,其价值也非常有限。所以,我认为她在文章里不给出自己的主张,正是为了避免对读者形成不必要的干扰。
[quote:96850d1645="人欲横流"]我们的阅读能力原来决定于你的表达能力和解释能力呀,高见!那为何还要我们苦学英语?让西人多学习你的"义务"不就行乐?[/quote:96850d1645]
一篇文章不能被读者正确理解,里面可能是作者表达得不清楚,也可能是读者理解出现偏差。尚虹从严要求自己,争取避免由于自己表达不到位而引起误解,这有什么不对?当然,对于根本没有理解能力的读者来说,她表达得再清楚,对方也不可能理解,那就是所谓的“对牛弹琴”了。 -
第 38 楼 / 游客
- 时间: 2004-12-29 23:05Totally disagree on your comments. I don't think any authors don't put their own opinions into their articles. Although the authors do not explicitly emphasis on their opinions, they are trying to express some ideas behind scene. In a word, we are human so we can not write articles without the influences of the authors themselves.
I recommand our Chinese commentors read some articles about Canadian culture and Canadian written by Americans or the writers who have the same cultural background as Canadian. You will know more about what is Canadian.
Like what dyxxx said, hav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society and try to know more about so-called mainstream, but not necessary to mingle with it. -
第 39 楼 / Steve
- 时间: 2004-12-30 20:37The mainstream in Canada is much more varied than in China or Germany for example. People of all origins can come together in the Canadian mainstream. It is enough to want to be a part of it. But it does imply a choice. It does imply not wanting two passports for example! If involves feeling Canadian, period.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first generation immigrants to feel a part of the mainstream. But, in my opinion, they should make an effort to participate to some extent. They should make an effort to find some part of newspapers, TV, club activities, intellectual or social or sporting activities that bring them into contact with ordinary un-hyphenated Canadians.
Ordinary Canadians exist. They have their ways,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to Canada, which is their homeland (not some other "zuguo"). Of course they all have interests or traditions that separate them from other members of the mainstream. They may be of Chinese or Italian origin and maintain contacts with their ancestrail cultures without feeling that their ancestral homeland is their "zuguo". They may be right wing, left wing, into reading novels, or gardening, enjoy travel or whatever.
When you have friends in the mainstream, when you no longer always say "we Chinese" at every opportunity, when you stop carrying the flag for China and Chinese culture, when you are just an individual out to meet other individuals with whom you can share your life, then you are on your way to mixing with the mainstream
But you do not have to do that. You can pay taxes and obey the law and live in your ethnic enclave and claim entitlements under the broad slogan of "Canada is multicultural". You can regularly complain, like SUCCES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unfair to immigrants or unfair to the Chinese, and when you read the ethnic media you will likely find lots of headlines and articles willingly promoting these kinds of feelings. The more you read these articles and feel vicitmized by your own isolation, the further away you get from being part of the mainstream. It is just a matter of choice. -
第 40 楼 / 凡凡
- 时间: 2005-1-18 00:57文化的融合、文化的渗透-存在即合理
为尚虹之文补充
凡凡
尚虹曾经是我的同事,我为这样优秀的人文知识分子离开中国来到这里为中国感到惋惜。但个人认为,尚虹若是要从事加拿大研究,倒是件好事。她将比待在中国比如北外做加国研究更具备战略性和感性领悟,用她的生花秒笔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不仅具有研究性,更是雅俗共赏,可读性极强。
我基本同意尚虹的观点,只是想补充几句。
当我们回顾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殖民历史时,谁都不会忽视一现象:军事侵略的同时随之而行的是文化的入侵,最为直接体现的就是语言的侵略。纵观世界几大语言的分布格局,不能说全部但也至少折射出如此的地域语言分布:大英帝国日不落的殖民地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曾于十八世纪拥有“无敌舰队”称号的西班牙所辖殖民地如拉丁美洲,除了巴西因为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讲葡萄牙语外,西班牙语在南美及中美洲是铁板钉钉的官方语言。至于法国,它远军到了非洲,于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和广袤的中非及一些西非国家讲起了法语,至今的格局都未改变。
现在让我们把眼光放到北美洲。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些勇敢的哥伦布式的远征人士们,反正随着他们于几个世纪前踏上北美的土地,那些英国人,法国人,还有诸多欧洲小国的冒险家们在这个他们心目的“世外桃源”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大陆。可怜的法国人是真不争气,眼光短浅到以一块钱一英亩的价格把路易丝安娜州等出售给了英国人;要不,美国人及有可能令法语在地球上流行起来。而来到加拿大的法国人就没有那么脑子发昏了,于是是英语和法语各领风骚,成为今日加拿大的官方语言。
我们不难看出语言的扩张或者渗透其实是经济扩张的产物。在一个强大的美国经济主导世界的局势下,英语在全球尤其在中国已经蔚然成了一种新经济的代名词,国人给予了一个新的称号:英语经济。意思是通过英语教学,中国人、外国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赚钱流通环节,这个蛋糕有多大,据说难以估量,因为十三亿的中国人对英语的膜拜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千万不要以为“剑桥幼儿英语”是糊弄人的商业炒作,多少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巴不得其孩子从小讲得一口流利的英文。
我们来到了加拿大。没有人捆绑着我们来,一切出自自愿。加拿大政府的移民分数让我们天真地认为我们的英语够及格了。后来发现大事不好,找一个体面的工作比登天还难,而一切的一切的罪魁祸首都逃脱不了“英文”的干系。原来我们以为各各身手不凡,我们踌躇满志,我们认为在这片国土上,我们来了就是主人,我们同样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是铺天盖地的英文补习班的广告让我们依然以为没有踏出中国半步。突然省悟到,我们这些名牌大学毕业的“精英”分子充其量也只能是“小学”水平,-隔着那个“英文”的鸿沟,你的所有智慧都被“冰封”了。幽默、机智、插诨打科通通还原成了想尽力表达清楚的“大白话”。于是人生的危机好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考夫曼先生以语音学家的身份,在这个网站大声疾呼,要求我们每个人拿出当年靠高考的尽头来,对付这个“英语”。
偏偏,我们来对了地方,偏偏温哥华有这么多的华人。我们有自己的报纸,自己的电台,自己的电视台,还有一位能说自己话的“多元文化部长”。这个地球上还有什么比温哥华更适合华人居住的城市么?我们享受着温哥华的自然环境,把中国的人文环境包括吃喝拉撒全套搬了过来,再没有比这样的城市更适合“有闲有钱”的华人居住的了。可能考夫曼先生要失望了,他的美好愿望,他的诚恳要求,要求中国人尽力融入“加拿大社会”的良好愿望被这些大批量的“不思进取”的中国人冲击得支离破碎。但考夫曼先生是好样的,他不气馁,他在这个汇集加西华人知识分子的阵营中发出了他强有力的声音。在他发出声音的同时,我的思绪却游离开来,我想到了世界的历史,语言的历史,那种不为人意志力为转移的社会的进程和演变:文化融合的同时也包涵着文化的渗透。当中文的使用者越来越多的时候,政府的移民政策会不会因为某一族裔人口的剧增而感到些许的担心和害怕?有谁又能预料50年后,一百年后,甚至两百年后,地球上至少北美土地上华语人口的扩张所不自觉带来的汉语的扩张的后果呢?
这就是我为什么在开篇要讲一讲语言扩张历史的缘由。当一个族裔在外域固执地维持其原来的文化和语言后,在一个国家的历史演变上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进程?谁都知道文化的融合首当其冲的是语言的融合,来到了加国,有了体面的英语才有体面的工作,做个不恰当的比喻,也好比是物竞天择、人竞生存的必然结果。所以,英文是一定要好好学的,必须好好学,否则,在加国的生活寸步难行。但偏偏让许多人担心的却也让中国移民感到欣慰的是:温哥华的中文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尤其是政府从特鲁多时期开始执行多元文化政策后,中文媒体的势头非常凶猛,并不为个人的意志甚至良好的愿望所转移。这些问题已经超越语言本身,它折射出来的深层次的文化意涵应该是加拿大社会学家关注的问题。中文的发展势头在加西其实比法文来得更强大,中文媒体工作者或者说是让考夫曼先生“痛心疾首“的顽固分子在语言发展的原始状态中扮演了语言历史进程中启蒙者的角色。而中国移民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地都去支撑了这个市场。我们在拼命要求人人恨不得成为“语音学家”的同时,是不是忽略了人本身对于根文化的渴求和认同?他们并不拒绝融合社会,融合语言环境,但问题是以什么样的融合法?要求每个成人移民都付出3到5年的时间完全摒弃母语文化苦行僧似地投入英文,这是不是现实?既然大部分的移民没有这样的毅力,(考夫曼先生称为此写了大量的英文帖子鼓励人们到他的网站学英文,却收效些微)我们是不是该换个脑子和思路想想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我崇尚的生活态度历来标榜精神的自由,人在自由的精神状态下才会觉得生活的美好。所以,我主张的生活哲学可能有点消极。在加拿大,我经常感觉到一句我们老祖宗的话:天下本太平,庸人自扰之。移民来加的中国人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或者其本身的社会意识是多层面的,不可以一刀切。有些投资移民,也许来到了一片乐土,终于来到了山清水秀的外国,没有英文却照样玩得转:吃的是中国餐厅,川粤沪京菜系,样样具备。开的是奔驰宝马,名牌衣服比中国还便宜,更别说在国人眼里的高贵运动-高儿夫球的玩耍,真是便宜到了极点。他们的生活无可指责,他们愿意晚上看看中文电视,偶尔唱唱卡拉OK,他们会象考夫曼希望的那样去攻读英文关吗?他们也许也会去学学英文,那也是轻轻松松的,在生活中学习。而另有些移民,也许他们清贫,他们急于谋生,他们之学英文的紧迫心理比谁都着急。当然,更有一批不甘于沉默的思想者,和谋求良好社会地位的人士知道英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英文重要,非常重要,我不是想讨论英语重要不重要的问题,我只是想提倡个体的人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及对文化选择的重要性。他们在一个聚集母语文化载体中找到了其精神的自由,这就是“加西生活网”的凝聚力。而恰恰是因为有如此众多对文化精神生活有着要求的人士才推动了中文媒体的茁壮成长。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沙特的观点是:存在即是合理。如此推理,我们对什么都不必大惊小怪。文化融合,文化渗透,社会演变,语言演变,一切尽是天意,谁能预料明天的地球呢?谁又能预料未来的地球人讲说哪门语言呢?我们无需杞人忧天,文化语言的脚步照样不紧不慢地向前发展。
Email: carolinex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