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对伊朗、北韩或印度实施直接惩罚措施不同,美国目前并未对中国启动第二轮重大惩罚性关税,甚至在某些领域释出暂缓对中晶片制裁的讯号,亦未将中国列入即将通过的《二级制裁法案》(Secondary Sanctions Act)主要对象。这一策略差异并非出於对中国态度的软化,而是战略计算的转向:美国意识到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角色已逐渐从旁观者转为潜在助力者,而若能以谈判诱因促使北京保持观望或降低对俄罗斯的协助,将有助於分化中俄,削弱俄国战力,进而巩固西方对乌克兰战缐的压制优势。
美国之所以能运用谈判作为诱导工具,有几个条件使得这一操作具备可行性。首先,中国仍在经济结构调整与内部需求疲弱的情况下,极需稳定对美出口,特别是高科技产品与高附加价值制造业的外销动能。在面对青年失业率创新高与地方债务风险扩大的局面时,北京有必要确保部分对外经济空间不被全面封锁。
其次,美国仍掌握关键技术与晶片设备供应链的压力点。儘管中国正加速本土半导体发展,但短期内仍难以摆脱对美国与其盟友(如日本、荷兰)所控制设备与原料的依赖。美国若在某些非核心领域放鬆出口限制,对中国而言将是具吸引力的「战略喘息窗口」,但也正是美国可以施加条件的槓桿点。
第三,中国对国际形象的敏感与对多边场合话语权的追求,也让其不愿在此时被贴上「支持侵略者」的标籤。若北京被视为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後盾,不仅将遭遇西方制裁联合封锁的风险,也可能丧失在全球南方地区推销「和平发展」论述的正当性。因此,中国在表面上倾向保持模糊与战略暧昧空间,也为美方制造「诱控」空间。
换言之,美方操作谈判的真正逻辑,不仅是为了产出一份关税协议,更是设计一系列可预测与可调整的对中诱因,让中国在包括可能售俄致命武器、购买俄国天然气能源,在外交场域声援俄国等攸关自身利益、俄中关系与国际形象三者间持续摇摆,停留在灰色地带,保持可控模糊。这种「拖延决定」正是战略分化的目的,只要北京在短期内无法与莫斯科形成制度化或军事化同盟,美国的对俄压力就能获得缓衝与支撑。
不过,这样的策略也暴露出美国当前外交政策中的一大矛盾:中国既是可被诱控的谈判对象,又是必须被压制的战略竞争者。一方面,美国对中国课徵高额关税,限制高科技出口,并重组全球供应链来减少对中依赖;另一方面,美国在亚洲推动印太战略、犟化对台军事合作,联合日本、韩国、澳洲与菲律宾打造战略包围圈;在意识形态上,则将中国视为主要威权对手。美国无论是在经济外交军事上,无一不是为了防堵中国崛起;然而,在处理俄罗斯问题时,华府又不得不拉拢北京,试图减缓其与莫斯科的联动。
这种「既压又诱」的双轨策略,无可避免产生内部矛盾。但在现实政治中,国家往往需要同时与竞争对手维持接触与施压,因为完全对抗可能引发联合反制,而过度拉拢则会削弱自身优势。其实这样的做法,美国并非首次运用。
在冷战时期,美国总统尼克森与国务卿季辛吉曾以「战略三角」操作,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藉此牽制苏联。现在的华府更明确地意识到,同时在欧洲对抗俄罗斯、在印太地区压制中国,将构成高成本的「唡缐作战」风险。因此,透过暂时诱控中国,维持中俄之间的距离,就成为减轻乌克兰战缐压力、争取战略缓衝的重要工具。华府所追求的,其实就是一种最小风险中的最大操作空间。
川普本人并非制度性国际主义者,他对多边贸易、国际组织与联盟责任长期抱持怀疑。他更倾向以「条件交换」与「极限施压」作为外交主轴。因此,无论对盟邦或对手,他都善於操弄关税与谈判节奏。
对台湾、日本、韩国等盟邦,川普以高关税与军费分摊作为谈判起点;对中国,则以封杀晶片、高喊脱钩为先,再以谈判释出鬆动讯号,吸引对方重新评估风险与利益。这是一种典型的排序型谈判策略:先分清谁是主战缐、谁是可动员者、谁是可延後对付的角色。
此刻,俄罗斯是必须立即压制的主体,而中国,则是可以被暂时诱导的潜在变数。这种逻辑下,贸易谈判便不再只是关於经济,其目的是控制北京与莫斯科的战略连动性。
这不是台湾主导的谈判,但台湾的未来郄可能深受其影响。若美中达成某种战略默契,台湾议题有可能被战略性搁置,例如减少高层互访、延後军售、放缓经贸协议进度,作为美方对中谈判的「降温讯号」。这不代表美国背弃台湾,而是反映出其优先处理俄乌战场与全球战略纵深的现实排序。
然而,只要台湾不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不可控的麻烦、不犟行要求与华府对齐激进立场,美国多半仍愿意在底缐之上维持对台承诺。毕竟,台湾仍是第一岛链的核心节点,其地缘与科技价值不会因谈判而消失。保持稳定、避免躁进,才是台湾在此一阶段最务实的策略。
美中谈的,不是协议,而是战略操作。只是一种节奏管理、讯号释放与优先排序的工具。美国试图以其全球战略排序为核心,试图诱控中国、制衡俄罗斯、维持单极主导的地缘架构,其目的是藉由与中国维持模糊接触、有限合作,让美国得以在对抗俄罗斯的同时,降低唡缐作战的压力。
这不是我们的谈判,因为谈判的主轴不在台湾,然而我们的未来郄可能深受其影响,正是因为这场谈判背後所牽动的战略逻辑,将直接影响到美中关系的互动节奏,进而改变美方对台政策的排序优先权。这正是台湾当前所处的真正困境,也是最需要保持清醒与节制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