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的发言斩断所有猜测:“茅晨月女士涉及中方在办刑事案件,被依法采取限制出境措施。” 这纸官方定调,让富国银行紧急叫停所有赴华行程的慌乱举动更显讽刺——当美国司法长臂伸向全球时,似乎忘了别人也有执法权。
时间倒回7月3日,米兰机场的刺耳警笛声中,上海积塔半导体工程师徐泽伟被意大利警方按美国逮捕令羁押,罪名是所谓“窃取疫苗数据”。十八天后,毛晨月在浦东机场被拦下,两个看似无关的事件,在东西半球拉起一条司法对抗的引信。
富国银行表面低调处理,内部却已地动山摇。毛晨月掌舵的跨境保理业务年规模超26亿欧元,仅2025年上半年就为小米、蔚来等中企处理17亿美元融资。她精心构建的“本外币共管账户”体系曾获国际大奖,如今却被中方锁定为“灰色资金通道”嫌疑源。金融创新的华丽外衣,终究敌 不过监管的透视镜。
保理女王的双面游戏
在领英档案里,毛晨月自豪地宣称“搭建中美金融高速公路”。这条“公路”确实高效:通过API直连企业ERP系统,将传统15-30天的融资周期压缩至72小时;用区块链固化债权转让记录;甚至设计出多级证券化产品,让中国芯片企业获得低至4.2%的跨境融资。
光鲜背后藏着致命漏洞。她的“创新方案”通过天津NRA账户与FT账户组合,构建人民币与美元闭环;借道渤海银行“渤金通”系统自动结售汇;更以中国信保保单质押绕过外债额度监管。这套游走于监管缝隙的操作,最终触及法律红线。
更讽刺的是,富国银行2023年刚因反洗钱漏洞被美国罚没37亿美元,如今其高管却在中国面临同类调查。当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全球抓人时,中国《反洗钱法》同样长出了牙齿——执法的双标面具,正在新时代的照妖镜下碎裂。
中美博弈的司法战场
毛晨月案绝非孤例。2024年9月,野村证券高管王忠和被限制离境近一年;德安华高管迈克尔·陈遭遇相同处置;而美国正通过意大利、加拿大等第三国抓捕中国公民,七年累计超50人。司法武器化已成大国博弈新常态。
富国银行的应激反应暴露深层恐惧:紧急冻结赴华差旅、合规团队昼夜测算17亿美元业务风险、股价应声下跌。连锁反应席卷全球金融圈——彭博社疾呼“跨国金融合规风险飙升”,《华尔街日报》却罕见承认“中国程序符合国际标准”。
被镰刀割的韭菜说谁要公开自己是怎么被镰刀割的谁就是乃义务,这境界,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