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天,38歲的老李辭掉國內互聯網大廠高管的職務,帶著太太和 10 歲的兒子落地東京成田機場時,絕不會想到自己今後人生會在一紙簽證前摔得粉碎。
當時他移居目標很明確:自己用經營管理簽證先拿身份,再讓兒子留在東京讀書,自己50歲前拿永住,退休後最好還能在輕井澤買個小院。
但這個曾讓他沾沾自喜的"完美移居計劃",最終卻讓成了壓垮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然開始是很順利的!
因為經濟條件不差,所以500萬日元的注冊資本金很快就到位了。接著他又在東京千代田租了個辦公室,請了專業的行政書士和稅理士,幫忙公司注冊、稅務登記,流程方面安排的也無懈可擊。
幾個月後老李就順利拿到了經營管理簽證,一家人開開心心搬到了東京。
但在拿到簽證登陸日本後,老李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了家庭上。忙著安頓住所、為孩子辦理入學、熟悉周邊環境……忙碌而充實。
至於那家公司,他幾乎沒怎麼管過。而且他覺得,第一年嘛,主要是適應期,生意慢慢來。為了讓賬面好看些,他通過朋友的公司,做了幾筆不大不小的“貿易”,資金在賬戶裡轉了一圈,制造了一些流水。
公司的辦公室,除了偶爾去收發一下信件,大部分時間都是空無一人。電腦、辦公桌椅倒是配齊了,但幾乎沒開過機,上面落了薄薄一層灰。
他自信地以為,只要公司還在,有銀行流水,續簽就不會有大問題。畢竟他的商業計劃書寫得很真實,而且他確實有這個能力去實現它。
可一年的時間轉瞬即逝。老李在信心滿滿地准備了續簽材料,遞交續簽申請後,等來的卻不是新的在留卡,而是一封拒簽信。拒簽理由也很簡單:
“事業不具備持續性和穩定性,申請人實際參與經營程度不足。”
老李瞬間懵了。他立馬聯系東京入境管理局問個究竟,我公司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說沒有經營?”
在他反復追問下。審查官只是平靜地反問了他幾個問題:
“過去1年裡,公司的主要客戶是誰?公司的盈利項目是什麼?最大的一筆交易額是多少?現在有雇傭員工?公司員工的社保記錄在哪?為了開拓市場,都拜訪過哪些客戶?舉辦了多少活動?”
結果老李被問的啞口無言。自以為萬無一失,在入管局火眼金睛下不過是個透明的謊言。
其實老李的拒簽悲劇,也是很多來咨詢的用戶經常會出現的誤解:
認為經營管理簽證是個一次性的簽證。很多人以為,只要注冊個公司,有個辦公室,資金到位,就萬事大吉了。
但日本入境管理局,遠比想象的要嚴格一百倍。因為他們審查的,從來不是你有沒有公司,而是你是不是在真實地經營。
7月10日,日本經管簽又出新規,續簽懸了?
不過大家也能發現,其實在第一次申請經管簽證時,申請門檻還是相對寬松的。
因為日本入管局當時看的是大家的潛力和可能性。你的商業計劃書是否合理?資金來源是否清晰?你的准備工作是否到位?只要材料完整,邏輯自洽,他們願意給你一個機會去嘗試。
但在面臨續簽,尤其是在申請3年期的日本經管簽時,審查的重點就變成了你的能力。他們會像一個嚴苛的投資人,復盤你過去幾年的“業績”。
◆首先是公司的真實業務流水
日本入管局要看的是持續、穩定、合乎商業邏輯的業務往來。你的公司是否真的在創造價值?不是左手倒右手的資金轉賬,也不是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一年的投機交易。
年營業額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但通過小飛鳥接手的很多客戶分析來看。建議至少要達到1000萬日元以上,這至少證明了公司有基本的業務能力。
◆公司事業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你的公司是盈利還是虧損狀態?如果連續多年虧損,必須給出極其合理的解釋,並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扭虧為盈的計劃。
畢竟入管局不是慈善機構,他們不相信一個永遠在燒錢卻不盈利的故事。他們需要看到你公司事業是健康的,是能夠長期在日本發展下去,為日本經濟做出貢獻的,哪怕是微小的貢獻。
◆申請人本人的參與度
這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你是否真的在日本,花了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你的公司事業上?簽證是發給你這個公司經營者的,不是發給你公司的。
如果你大部分時間都在海外,或者對公司的核心業務一問三不知,入管局完全有理由懷疑你只是掛個名。他們可能會通過各種方式核實,比如審查你的出入境記錄,甚至電話抽查。
每年離境超過180天,就可能對續簽產生負面影響。
◆當然還少不了合規經營
這包括了規范的財務報表、按時納稅、為員工(如果有的話)繳納社保等。任何稅務上的紕漏或不規范操作,都可能被拒簽。
入管局是絕對不能容忍外國人一邊享受著日本的社會福利,一邊卻在鑽法律的空子。
當然因為最近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局宣布,從2025年7月10日開始,會對“經營管理簽證”的續簽手續,實施更嚴格的審查標准。
所以這裡小飛鳥也想通過老李的故事告訴大家:日本經營管理簽證,絕對不是大家想象的身份捷徑,而是一場認真的長期創業考驗。
雖然日本經管簽為普通人打開移居日本的大門,但進門之後的路,還是需要大家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