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德語: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德意志文學家、哲學家、美學家、自然科學家、批評家與政治人物,與弗裡德裡希·席勒同為狂飆突進運動與魏瑪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歌德被認為是德語文學史上最偉大、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之一,他的作品對西方文學、政治及哲學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歌德的父親約翰·卡斯帕·歌德(1710年-1782年)是帝國議會的成員。約翰·卡斯帕·歌德首先就讀於全國最好的學校之一:薩克森-科堡大公國的首府科堡的卡西米利安烏姆中學,隨後到萊比錫學習法學,在韋茨拉爾的最高法院工作,又到羅馬和巴黎旅行,最後定居於他的故鄉法蘭克福。他家住在牡鹿溝街上的一所很寬敞的房子裡。他在這裡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致力於建立一間自然博物陳列室和搜集繪畫。
歌德的母親,卡特麗娜·伊麗莎白·歌德(1731年-1808年),娘家姓泰克斯托(Textor),是法蘭克福市長約翰·沃爾夫岡·泰克斯托(1693年–1771年)和妻子安娜·瑪格麗特·泰克斯托(1711年–1783年)的長女,這位法蘭克福市長的女兒在17歲時嫁給了當時38歲的議員約翰·卡斯帕·歌德。歌德的父親以岳父的名字給長子命名。
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麗亞·弗裡德裡柯·克裡斯蒂娜之外,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
歌德受到父親和家庭教師的教育,也學習騎術和擊劍。
歌德很早就已經對文學產生了興趣。在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馬。14歲時,他就想參加一個田園詩協會。同時,他也喜歡戲劇,因此在法國占領期間他頻頻造訪法國劇院。1763年他在一場音樂會上見到了當時年僅7歲的莫扎特。
1765年9月30日他離開法蘭克福,到萊比錫學習法學。
學習和狂飆時期(1765年-1775年)
萊比錫(1765年-1768年)
1765至1768年間,歌德在萊比錫學習。他聽了作家蓋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詩藝講座,並參加了他的寫作風格練習。同時他也接受了萊比錫學院院長安瑟的繪畫課程。他愛上了凱特馨·勳考普夫(Käthchen Schönkopf),並在歡樂、輕快的詩句中,以洛可可的風格傳統歌頌了這段愛情。(詩集《安內特》(Annette))
萊比錫市最著名的和擁有第二長歷史的飯店:奧厄巴克斯·凱勒飯店和這裡的浮士德的故事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於奧厄巴克斯·凱勒成了他在戲劇《浮士德》的第一部中涉及的唯一的真正存在的地方。一次大咯血使得歌德不得不中斷學業,於1768年8月28日返回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斯特拉斯堡(1768年-1770年)
歌德度過了一段一年半之久的康復期,其間病症屢有反復。在此期間,他受到了母親和妹妹的悉心照料。他母親的一位女友蘇珊娜·馮·克勒滕斯伯格(Susanne von Klettensburg)使他接觸到了虔信主義的觀點。
1770年他離開法蘭克福,遵照父親的意願到斯特拉斯堡完成自己的學業。在斯特拉斯堡,他認識了牧師的女兒弗裡德裡克·布裡翁(Friederike Brion),並把一些詩獻給她,其中有:《歡會與離別》、《Sessenheimer Lieder》和《野玫瑰》等。
歌德在韋茨拉爾(1772年)
1772年5月10日,歌德在法學學習的結業階段作為候補官員來到了韋茨拉爾的帝國樞密法院。同年5月25日,他開始在帝國樞密法院實習。他住在韋茨拉爾的姑媽,同時也是樞密官夫人的朗厄太太(Susanne Cornelia Lange)給他介紹了一間房子,他就和在萊比錫求學時所認識的,萊比錫市長的兒子伯恩(Jakob Heinrich Born)住在一起。在經歷了與夏綠蒂·布夫之間的不幸的愛情之後,歌德於1772年9月11日離開了韋茨拉爾。
歌德剛剛結束了法學的學習,並准備按照父親的意願拓展他在財政法和訴訟的進行方面的知識。歌德的父親對自己的獨子寄予厚望:他的目標是讓兒子成為法蘭克福的一個鄉長。因此,他很早就讓兒子熟悉和背誦法律書籍。
這次在帝國樞密法院的實習對歌德並非不重要。他對帝國樞密法院的情況很感興趣,因為他希望能夠從中獲得一幅帝國現狀的圖景。他察覺到司法實踐中的變化,並且可以把這些變化當成一個整體作出概觀;但他同時也意識到了在學習結束的時候他的專業知識的不足。歌德希望依照進步的、人本主義的裁決和實踐,以及系統、嚴謹地建立的、顧及心理和社會因素的法規工作。
然而,他很少去帝國樞密法院,也很少將其看成一個學習的場所。這是由於,一方面,他看到了德意志的糟糕的社會狀況的一個表現:腐敗,所以對司法實踐產生了懷疑。歌德的父親在歌德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抨擊過這種不良現象。另一方面,歌德不信任帝國樞密法院和1767到1776年間的檢查活動。歌德和他在旅店裡認識的很多青年法律工作者一樣,認為這種情形不可能好轉。後來歌德在他的自傳《我的生平 詩與真》裡寫道,他在童年時期就已經表示過,他想做法律工作者不是出於對法律的興趣而是出於對旅行的熱愛。
在使館秘書耶路撒冷(Karl Wilhelm Jerusalem)於1772年10月底自殺後,歌德於1772年11月6日至10日短暫地重返韋茨拉爾。歌德認識耶路撒冷,後者的自殺是歌德創作《少年維特的煩惱》的起因。在這部小說中,歌德將自己與他傾慕的夏綠蒂·布夫的經歷和耶路撒冷的命運—這是他通過與在耶路撒冷死前不久還與此人有聯系的人的談話而探究到的——融為一體。這部小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引發了感傷主義和狂飆突進文學運動。
魏瑪(1775年-1805年)
1776年,歌德作為樞密公使館參贊開始為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公國服務,並獲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務。他在大公送給他的帶花園的房子(歌德屋)中住了六年,並按照公園的規格親自設計和建設了房子周圍的花園。他也在圖林根的伊姆河(die Ilm)邊的自然風景公園的設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希望上帝使我成為園丁或實驗員,這樣我該多幸福啊。”
他認識了貴族婦女夏洛特·馮·施泰因。他們保持了一段十年之久的親密關系。
1779年他被提升為樞密顧問。他接受比他年輕8歲的大公卡爾·奧古斯特的讓他在微型小國魏瑪任職的建議是為了進行政治上的改革。在議會中歌德的職權越來越大。政治——即使在他不再擔任公務之後——一直是他關注的領域。
這一年他開始進行深入的自然科學研究。
1780年6月23日,他成為魏瑪共濟會分會:阿瑪利亞(Amalia)分會的學員,1781年6月23日,歌德成為正式會員,1782年4月2日升任會長。在他升遷的幾周後,阿瑪利亞分會不得不停止工作,因為當時共濟會的活動遇到了敵對情緒。
1782年大公把一所婦女廣場(Frauenplan)邊的房子租給歌德,1792年它最終被送給了歌德。在這裡歌德一直居住到去世。婦女廣場邊的花園也是詩人自己建設的。(1885年,歌德的最後一名孫輩後代和繼承人去世後,這所婦女廣場邊的房子就被宣布為國家博物館。二戰後這所房子遭到嚴重破壞,所以園藝師、作家卡爾·福斯特(Karl Foester)來到魏瑪並重新建設了花園)。
1777年歌德進行了第一次哈爾茨山之旅。12月10日,他登上了布羅肯山(der Brocken),這被認為是首次冬季攀登此峰的行動。1783年他進行了第二次哈爾茨山之旅。此後的1784年他進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哈爾茨山旅行。
1784年歌德在人類的顱骨旁發現了頜間骨。
意大利之旅(1786年-1788年)
1786年歌德倉促地離開了祖國的土地。在魏瑪,只有他親密的侍從兼秘書賽德爾(Philipp Seidel)知道他此行的目的地。在意大利,歌德自稱“菲利普·米勒”(Filippo Miller)。他給家裡寫的第一批信件沒有署明日期。到了羅馬,歌德才向親友報告了自己真實的決定和打算:他要在意大利呆相當長的時間。
歌德在《意大利游記》中描述了他的意大利之旅。1786年他在羅馬結識了畫家緹士拜恩,1787年他同緹士拜恩和其他人到那不勒斯旅行。同年緹士拜恩的著名油畫“歌德在意大利”誕生了,畫中描繪了在羅馬的丘陵地帶的旅人歌德。歌德也在那裡認識了安格莉卡·考夫曼。
1788年到1805年
大約從40歲起,歌德的身體就變得僵硬和難以行動。他受到嚴重的椎間盤損傷和多根胸椎變形之苦。
1795年他開始了與席勒的友誼。席勒最初是作為歷史學教授來到耶拿的。他們的友誼一直延續到1805年席勒去世。
1798年歌德寫下了哀歌“植物的變形”。
1805年之後
席勒去世後一年,歌德和克裡斯蒂安娜·福爾皮烏斯結了婚。歌德從1789年起與她同居,兩人生有一子:奧古斯特。
在埃爾福特召開諸侯大會之際,拿破侖一世接見了歌德,並授予他榮譽軍團勳章。
1814年歌德到萊茵河和美因河地區旅行。1817年他開始寫作《我的植物學研究的歷史》,創辦《談自然科學,特別是形態學》雜志(直到1824年)。
他與礦物學家、植物學家施坦博格、音樂家菜爾特結成友誼。
1832年3月22日,歌德因病離開了人世。他的著名遺言是:“更多的光(德語:Mehr licht)”。4月26日葬於諸侯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