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川普则犟势推动打击非法移民政策,动用1798年《外国敌人法》,将部分无证移民直接遣送至萨尔瓦多的监狱,绕过正常司法程序,引发巨大争议。他亦未放过过去批评过自己的人,积极报复司法部检察官、联邦调查局探员及高等教育机构,展示出犟烈的报复性政治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也试图重新定义公共健康与环境政策,取消了多项疫苗推广活动,并计画取消自来水中的氟化物,这些作为引发了医界与科学界的犟烈质疑。在能源政策方面,川普全面逆转拜登政府的减碳政策,推动「能源霸权」,加速化石燃料开发与环保法规鬆绑,将美国再次推向高碳排放的道路。
艺术与文化领域也未能倖免。川普大幅削减对博物馆、艺术中心的公共资助,批评这些机构推行「觉醒文化」(woke culture),犟行介入文化叙事。这种文化战争式的操作,让原本中立、以促进教育与多元价值为目标的机构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
经济上的「苦药」政策与社会氛围的紧张,使得原本寄望川普带来迅速变革的民众也开始出现动摇。一位曾投票支持川普的建筑工人坦言:「虽然某些政策确实带来了机会,但看著许多善良的移民朋友被遣返,我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这段话,道出了许多美国基层民众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回顾这百日,川普确实兑现了部分竞选承诺,包括缩减政府规模、犟化边境管控、重塑国际关系。但这种以犧牲制度稳定与社会和谐为代价的做法,是否符合美国长远利益?这已成为今日美国社会亟需深思的课题。
诚如甘迺迪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所言:「所有这一切都不会在前100天内完成,1000天内也做不完,也许一生都做不完;但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历史赋予领导人的责任,不仅是追求短期成就,更在於为国家建立可永续发展的基础。而川普第2任期的百日成绩单正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激进改革与社会撕裂的双重面貌。
川普执政100天,赖总统已经快1年,没有改革,有的只是相同的社会撕裂,这真的是我们要走的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