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24.00]一生為民,晚年捐出200萬[/size]
[size=19.00]2025年03月27日 18:03[/size][size=19.00] 68人[/size]
[size=28.00]在新中國建設者中,姜春雲同志是扎根人民、服務人民的典范,他1930年生在山東萊西縣一個普通農家,自幼在膠東半島的田野間成長,目睹了舊中國農村的貧困與動蕩,也親歷了土地改革與解放戰爭,這種與土地、農民緊密相連的深厚感情,塑造了他一生關注“三農”問題的初心。1946年他進入萊西縣教師訓練班學習,次年便加入中國共產黨,自此開啟了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奮斗歷程。[/size]
[size=28.00]在基層工作的三十多年時間裡,姜春雲始終秉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從萊西縣土改宣傳隊員到縣委秘書,從青島外貿幹部到山東省委宣傳部指導員,他每到一處都深入田間地頭,傾聽百姓疾苦。1966年至1970年,他雖因特殊歷史原因被下放勞動,卻未動搖理想信念,反而在基層實踐中錘煉出更堅定的黨性。[/size]
[size=28.00]1977年姜春雲重返崗位後,歷任山東省委副秘書長、濟南市委書記等職,他以務實作風推動地方發展。1984年主政濟南期間,面對城市基礎設施落後、工業基礎薄弱的現狀,他帶隊赴上海、江蘇等地考察,推動“打開城門寨門”的開放政策,為濟南經濟騰飛奠定基礎,而他的領導才能與創新智慧深得中央領導賞識,在1988年時升任山東省委書記。[/size]
[size=28.00]主政山東的歲月是姜春雲政治生涯的重要篇章:他大膽推進改革開放,提出貿工農一體化戰略,將壽光蔬菜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並推動全省開發區建設;他支持創辦多所地方大學,為山東培養大批本土人才;在農業領域,他率先倡導科技興農,推廣農業產業化,使山東農業總產值在1990年代初期躍居全國前列。鄧公曾兩次在視察中肯定他的工作,稱贊“山東搞得好,發展快,我很放心”。[/size]
[size=28.00]1995年,65歲的姜春雲迎來政治生涯新高峰,出任國務院副總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面對當時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農民增收困難等問題,他將基層經驗轉化為國家政策,推動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科技推廣和扶貧開發。他提出“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強調“農民不能增收,領導不算合格”的執政理念,他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改革,為農村的繁榮與農民的生活改善傾注了極大的心血與智慧。[/size]
[size=28.00]姜春雲同志還展現出超前的生態視野,在兼任全國綠化委員會主任期間,他積極推動退耕還林以及水土保持等重大生態工程,並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是百年大計”的科學論斷。他大力倡導林業生態工程,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這些實踐為後來的國家生態文明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size]
[size=28.00]1998年轉任人大副委員長之後,姜春雲不遺余力地推動國家法治建設,他主持修訂了包括《農業法》和《土地管理法》在內的多項涉及農業的法律,並積極推動計劃生育的立法工作。在整個立法過程中,他始終堅持進行實地調研,並多次親自帶隊深入農村,傾聽民聲,確保每一項法律條文都能夠切合實際需求,真正惠及百姓、保護農民權益。[/size]
[size=28.00]姜春雲同志退休後並未停止奉獻:2010年,80歲高齡的他出版四卷本《姜春雲調研文集》,收錄397篇調研報告,系統總結數十年工作心得,為後來者提供珍貴參考。2016年,他將畢生著作稿費200萬元捐贈中國農業大學,設立“春雨教育基金”,並捐贈個人藏書建立“農耕書屋”,這份赤子之心,正是他一生心系“三農”的生動寫照。[/size]
[size=28.00]姜春雲同志的清廉作風貫穿職業生涯,從基層幹部到副國級領導,他始終住在普通家屬院,拒絕任何特殊待遇。主政山東期間,他帶頭執行“反腐倡廉”政策,嚴查幹部作風問題,樹立了“親民書記”的形象,即便退休後接受治療,也堅持住在老幹部病房,從不占用公共醫療資源,他克己奉公的精神令人欽佩又感動。[/size]
[size=28.00]2021年,姜春雲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他留下的不僅是斐然的政績,更是廉潔奉公、鞠躬盡瘁的精神遺產。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年輕幹部要學習前輩扎根人民的公仆情懷,傳承前輩實事求是、勇於擔當的優良作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奮斗。[/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