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白石华人

顺治帝
顺治帝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吴良辅,受到顺治帝的宠幸,因而专权把持朝政,顺治15年时,发生宦官与官员贿赂勾结的案件,吴良辅牵涉其中,但顺治帝袒护他而未依照他自己所订禁宦官干政的谕令处罚,但顺治帝逝世后,即于康熙元年由孝庄皇太后下旨依“变易祖宗制度”之罪被处死刑。有说在董鄂妃死后顺治帝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即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

康熙元年二月,朝廷发布吴良辅罪行:谕吏部、刑部等大小各衙门、朕惟历代理乱不同、皆系用人之得失。大抵委任宦寺、未有不召乱者。加以佥邪附。和其间。则为害尤甚。我太祖太宗、痛鉴往辙、不设宦官。先帝以宫闱使令之役、偶用斯辈。继而深悉其奸。是以遗诏有云、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朕凛承先志。厘剔弊端。因而详加体察。乃知满洲佟义、内官吴良辅、阴险狡诈。巧售其奸。荧惑欺蒙。变易祖宗旧制。倡立十三衙门名色。广招党类。恣意妄行。钱粮借端滥费、以遂侵牟。权势震于中外、以窃威福。恣肆贪婪。相济为恶。假窃威权。要挟专擅。内外各衙门事务、任意把持。广兴营造、糜冒钱粮、以致民力告匮、兵饷不敷。此二人者、朋比作奸。挠乱法纪。坏本朝淳朴之风俗。变祖宗久定之典章。其情罪重大。稔恶已极。通国莫不知之。虽置于法、未足蔽辜。吴良辅已经处斩。佟义若存、法亦难贷。已服冥诛。著削其世职。十三衙门、尽行革去。凡事皆遵太祖太宗时定制行。内官俱永不用。又刘正宗、亦当仰遵遗诏、置之重典。但念其年老。姑从宽免。其党类亦皆赦宥。尔等即传布中外。刊示晓谕。咸使知悉。


花篮

投诉


分享

  • 时间: 2025-3-21 10:36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 [13] [72]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74]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受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多尔衮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镶白旗旗主(后与弟弟多铎换旗,成为正白旗旗主)。 [64-65]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受封和硕睿亲王,十二月随皇太极亲征朝鲜,参与丙子之役,攻克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崇德三年(1638年),授奉命大将军,统兵入塞攻明。后在松锦之战中立下卓越战功。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他拥立年幼的福临为帝,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同为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统兵入关,联合吴三桂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随后派兵南下,相继灭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政权,逐步确立清朝对全中国的统治。他在入关后主持制定包括《大清律》在内的各项制度,维护和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同时实行圈地,逼民投充,强制剃发易服,厉行逃人法,激起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抗。 [72-73] [75]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多尔衮在围猎时坠马身亡,年仅39岁。福临追谥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次年诏削爵位,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82]


    花篮

    投诉


    分享

  • 时间: 2025-3-21 11:25

    顺治皇帝出家,还是他的近臣吴良辅代替他出家?




    顺治想出家,想逃离紫禁城,可是根据顺治在位的表现来看,顺治并非一个昏君,他不可能抛弃母亲和幼子,去寻找自己的自在。那个时候的大清也并非安慰,顺治不可能这么不负责任的逃离。




    (一)传言与家偈

    顺治是否出家?说起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可是大多数人更加认可顺治出家的结局,甚至在民间,对于顺治出家,也是有着极大的认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是因为在顺治在世的时候,曾经做过一首出家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足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谜,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亦无去,也无欢喜也无悲。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年差。我本西方一纳子,缘何落在帝皇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我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如果不是顺治想出家,向往远离红尘的生活,怎么会在至高无上的皇座之上,想去过那出尘的生活?又怎么会留下让人猜测的诗句?

    并且在康熙登基之后,曾经多次朝拜五台山。而相传顺治出家的地方就是五台山,而康熙朝拜五台山,只是为了去见父亲。还有一些寺庙之中,有着皇家的御用之物。这些都可以佐证。



    (二)出家的原因

    可是顺治为什么要出家呢?

    顺治的出生,是一个不被父亲期待的孩子,当时顺治的哥哥出生,因为是皇太极的爱妃海兰珠诞育,皇太极非常高兴,并且大赦天下。这是太子才有的待遇。

    再这样的光环之下出生的顺治,一直处于被冷落的对待。直到海兰珠的儿子去世,海兰珠病逝,皇太极也因为伤感离世,这位一直被遗忘的皇子,因为政治原因,才被大家看见。

    顺治的登基,是因为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争端,作为幸运儿的顺治,也是作为满蒙纽带的顺治,再这样的情况下,被推上了最高的位置。



    此时的朝堂掌控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掌控在母亲孝庄的手中,而小小年纪的顺治,在所有人还在玩耍的时候,他必须要每日日更不辍的学习,长此以往的压迫,让顺治开始厌倦这个天下人都羡慕的生活。

    顺治开始反抗。最初的反抗,就是顺治极其喜爱美色,直到遇见董鄂妃,才算得上收敛。可是这个时候的顺治性格已经长成,任谁也没有办法改正。

    在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竟然开馆鞭尸,可以想象顺治的内心有多么的压抑。紧接着,就是那个能读懂他的女子董鄂妃生子,而后孩子去世,董鄂妃也随之去世,种种打击之下,顺治只想脱离现在的生活。他认为是这个身份和位置,才让他有了所有的不幸。

    这个时候,陪在顺治身边的人,就是他的贴身太监吴良辅。



    (三)吴良辅代替出家

    古时有割发代首,而到了清朝,在顺治一心想出家的时候,吴良辅就代替自己的主子出家了。

    根据史实,在顺治去世前五天,顺治亲自送吴良辅到寺庙,剃了发,出了家。

    而后,根据记载,顺治突发天花,去世。而孝庄在顺治去世之后,随即杀了吴良辅。

    顺治想出家,想逃离紫禁城,可是根据顺治在位的表现来看,顺治并非一个昏君,他不可能抛弃母亲和幼子,去寻找自己的自在。那个时候的大清也并非安慰,顺治不可能这么不负责任的逃离。

    或许,对于中国人来说,宁可认为年纪轻轻的顺治的结局是出家,而不是因为天花,死在最好的年纪。这是中国人对于很多谜面,最好的答案,都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的温柔。



    花篮

    投诉


    分享

  • 时间: 2025-3-21 12:04

    我也偏向相信顺治出家说。孝庄皇后为了大清颜面把真相压制。这位扶三帝的奇女子做得出来。


    花篮

    投诉


    分享

  • 时间: 2025-3-21 12:21

    这是又要跪下请安了吗?


    花篮

    投诉


    分享

  • 时间: 2025-3-27 13:13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99]洪太主,生于费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旧老城)。 [98]后金第二位大汗(1626年10月20日 [110]—1643年9月21日 [109]在位,其间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大清 [105])。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 [100]
    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皇太极新政),加强中央集权。征服朝鲜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天聪九年(1635年)平定察哈尔部,统一了漠南蒙古,并且获得“传国玉玺”。 [104]同年 ,统一族称为“满洲”。 [103]崇德元年(1636年),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 [105]次年迫使朝鲜臣服。此后不断对明朝作战,崇德七年(1642年)赢得松锦大战,生俘洪承畴宁锦防线彻底崩溃,为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入主中原成为必然之势。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同年再次发动清兵入塞,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 [100]
    崇德八年八月庚午日(1643年9月21日 [109]),皇太极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在位17年, [106]庙号太宗, [100]累加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第九子福临即位。


    花篮

    投诉


    分享

  • 快速回复
    Facebook用户留言
    相关功能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