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加西網
(加西網綜合)2025年3月14日,加拿大政局發生重大變化。新任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對內閣進行了大幅調整,以迎接即將到來的2025年聯邦選舉,並宣布改組移民部長。
卡尼任命魁北克省Outremont選區的國會議員、自由黨新星雷切爾·本達揚(Rachel Bendayan)擔任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事務部長,接替前任部長馬克·米勒(Marc Miller)。這一人事變動正值移民政策引發廣泛爭議、公眾不滿情緒高漲之際,標志著政府在塑造新形象上的大膽嘗試。
此次重大內閣改組的宣布在全國范圍內引發熱議。隨著反移民情緒升溫,國際教育界等利益相關者也密切關注加拿大移民政策的未來走向。
馬克·卡尼執掌大權:新面孔,大膽願景
作為前加拿大央行及英格蘭銀行行長,馬克·卡尼以卓越的金融管理能力和全球影響力聞名。在2025年3月10日自由黨領袖競選中,他以壓倒性優勢獲勝,並於3月14日正式出任加拿大總理。
卡尼的政治風格與加拿大傳統政壇有所不同,而在自由黨經歷多年由賈斯汀·特魯多(Justin Trudeau)領導後,許多選民對此感到耳目一新。
特魯多在經歷與美國關系緊張、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可能引發的貿易戰等挑戰後,最終選擇退出政壇,留下了一個龐大的內閣團隊,其中包括他的親密盟友、前移民部長馬克·米勒。
上任後,卡尼迅速采取行動,將內閣團隊從37人縮減至24人,並撤換包括米勒在內的多位特魯多支持者。這一舉措被視為自由黨政府的“品牌重塑”。
Canada, meet your new cabinet. We’ve built a smaller, focused, and experienced team that is made to meet this moment.
pic.twitter.com/30ynczRnyh
— Mark Carney (
@MarkJCarney)
March 14, 2025
“我們正在改變工作方式,使政府能夠更迅速地為加拿大人服務。”卡尼在就職儀式上表示,“我們的團隊團結、強大,已經准備好迎接這一挑戰。”
然而,由於新內閣中僅有三名新成員,批評者質疑:這是否真正代表了自由黨政府的新起點,還是僅僅是對原班人馬的重新調整?
馬克·米勒的離任:一個充滿爭議的時代落幕
米勒的移民部長任期可謂動蕩不安。
在加拿大面臨住房危機、臨時工數量激增以及國際學生政策受限等問題時,米勒成為輿論矛頭的集中對象。
Marc Miller has been FIRED as Canada's Immigration Minister
pic.twitter.com/yMtLrJeoBd
— The Pleb 🌍 Reporter (
@truckdriverpleb)
March 13, 2025
在過去14個月裡,他推出了一系列備受爭議的政策——通常在周五下午晚些時候公布,令利益相關者措手不及。其中包括學習許可上限、研究生工作簽證縮減,以及對國際學生更嚴格的錄取要求。這些政策給加拿大高等教育體系帶來了重大影響,導致各大學和學院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米勒的政策讓加拿大對國際學生而言變得不再友好。”加拿大知名移民律師馬修·麥克唐納(Matthew Macdonald)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的政策給國際學生及其家庭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米勒的離任被視為卡尼向外界傳遞的明確信號:自由黨政府正准備翻開新的一頁。
然而,米勒不僅僅是一位政策制定者,他還是特魯多的親密盟友,代表著上一屆政府的核心領導層。米勒及其他特魯多忠誠支持者的出局,進一步凸顯了卡尼與前任領導層的切割意圖。
盡管如此,卡尼在移民政策上的立場並未表現出根本性的變化。他強調住房優先,計劃減少臨時工數量,這讓一些觀察人士懷疑:新任移民部長本達揚是否會成為“米勒2.0”。
雷切爾·本達揚接任:加拿大新移民部長的挑戰
雷切爾·本達揚是自由黨的一顆政治新星,她的上任象征著政府對移民政策的戰略調整。
Join us in welcoming The Honourable Rachel Bendayan as the new Minister of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pic.twitter.com/h8zhXimtfF
— IRCC (
@CitImmCanada)
March 14, 2025
作為前官方語言部長兼公共安全部副部長,本達揚在政治和法律領域經驗豐富。她於2019年首次當選國會議員,並成為第一位在聯邦政府任職的摩洛哥裔加拿大人。
她在法律和國際貿易方面的背景,使外界預測她將采取更有條理的政策導向,並優先考慮法語移民渠道,以迎合魁北克及法語社區的需求。
本達揚曾擔任財政部長及小企業、出口促進和國際貿易部長的議會秘書,她的履歷表明她具備應對復雜政策挑戰的能力。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