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1 楼 / 桃花岛
- 时间: 2008-6-11 16:33
-
-
第 22 楼 / 森炎森炎
- 时间: 2008-6-11 16:38
-
-
第 23 楼 / 一箭穿心
- 时间: 2008-6-11 16:47
-
第 24 楼 / 森炎森炎
- 时间: 2008-6-11 16:51
-
第 25 楼 / 一箭穿心
- 时间: 2008-6-11 16:54
-
第 26 楼 / anmedacn
- 时间: 2008-6-11 18:16
-
第 27 楼 / 李敖
- 时间: 2008-6-11 18:45农村中小学抗震标准
第三十三条 建筑结构
一、建筑结构要安全可靠。农村中小学校校舍建筑宜采用砖混结构,有条件地区的教学楼亦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适应教育发展对可变空间的需要。所有校舍建筑均不得采用空斗砖墙和生土墙体的承重结构。对于多雨潮湿地区、地震和台风地区的校舍建筑,在结构设计上应有相应设防措施。
二、砖混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有上下水设施的部位应采用混凝土现浇板。教学用房的楼板要具有一定的隔声性能。
尽管动用了超过700人调查地震中倒塌的学校,但四川省教育厅和德阳市政府还是不敢得出这样的结论:瞬间变成瓦砾的学校是由于建筑质量问题。调查仍在继续,而在得出结论之前,农村中小学建设的抗震标准,已经距离重新设定不远了。
“截止到目前为止,在国务院和中央部委的层面,还没有成立专门的调查组,调查倒塌学校的工程质量问题,现在只是四川省教育厅和当地的政府成立了一些调查组进行调查。”6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安司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不过,他透露,这并不影响《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的修订工作以及农村中小学设计、建设抗震标准的提高。
记者了解到,《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的修订工作,于2007年就已经展开,由当时的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具体分管,由原建设部标准定额司配合相关工作。“5·12”汶川大地震造成重大伤亡后,这项修订工作迅即提速,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完成了初稿。
参与此次修订论证工作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这份初稿当中,对教室的面积、结构、楼层以及住宿制学校的宿舍相关环节,都做了一些修订。他透露,这份初稿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农村中小学教学楼建设的层数,原则上控制在四层以内,以三层为宜,同时还列出了通过增加学生人均占有面积等指标,降低学生密度的一系列手段。
这份修订文件的初稿,虽未明言,但显然这些标准的重置,“5·12”汶川大地震难脱干系。一位曾到震区参与调研工作的建设部专家告诉记者,在德阳,他们曾经发现,一座已经完全垮塌的教学楼,根据当地建设部门批准的规划,建筑层数只有三层,但垮塌的教学楼却为四层,据了解,多出的一层系校方要求建筑承包方加盖的。
“加盖的一层,没有经过竣工验收,质量也很难有保障,学校、建筑商以及当地的政府部门,都负有责任。”这位专家对记者说。而在1997年颁布的修订前的《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当中,没有明确的对学校教学楼层数的规定与内容。
前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安司的官员告诉记者,目前,就这份初稿,国家发改委已经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方面组织专家力量进行论证,并召开论证会,他表示,“时间不会拖得太久”。
与此同时,有关部委方面也在考虑,对目前的乙类建筑抗震标准进行调整,在原标准抗震裂度8~9度的基础上上调1度,即可以抵抗9~10度的地震裂度。
记者了解到,所谓乙类建筑,即包括中小学在内。四川省教育厅曾经解释称,大量中小学垮塌的原因之一系“教室楼面负荷大,学生疏散时又集中在楼梯间,走廊、楼梯是建筑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依据中国现行《建筑荷载规范》,教学用房的荷载设计不低于每平方米200公斤;楼梯阳台等人群疏散要道,荷载不低于每平方米300公斤。
不过,对于这一问题,专家仍有不同意见。“以此标准来进行设计和建造,就可以保障安全。为达到抗震标准,学校在设计上,并没有类似抵抗负荷过大之类的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所谓因负荷过大而造成的垮塌,只能从建筑设计和质量中去找原因。”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一位教授表示。
尽管如此,但记者掌握的情况还是表明,目前抗震级别向上调整虽有争论,但“上调派”占据多数,因此重置的可能性较大。“提高标准的同时,抓紧建造环节的工作和监督,都是重要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专家向记者评价。
2008年5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质量管理。
《通知》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场址周边地质、交通、环境等主要条件进行科学评测。必须避开地震断裂带、低洼地、滑坡地段、泥石流地区、洪水沟口或泄洪区等自然灾害频发地段;且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生产贮藏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库房、物理化学污染源地段以及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附近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因选址不当造成安全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建筑设计严格执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国家有关建设规范的各项规定和要求。重点做好建筑项目的走道、楼梯、安全出口等关键部位的设计工作。各地校舍的建设和抗灾标准应适当高于当地一般建筑的标准,在特殊时期可作为公众避难场所。
《通知》还要求,工程项目要实施全过程监理,坚决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偷工减料、压低造价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对确因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提高等因素造成已批复项目投资不足的,在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进行调整,不得因造价不足而影响工程质量 -
第 28 楼 / 李敖
- 时间: 2008-6-11 18:54四 川 省 建 设 厅
川建科发[2003]323号
关于在民用建筑中禁止使用
预制混凝土板的通知
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华西集团总公司,省级有关厅(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9号)及《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建科[2002]222号)的要求,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消除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保护和改善环境、大力发展商品混凝土和推广散装水泥、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经研究,决定在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禁止使用预制混凝土板(预应力空心板、非预应力空心板、混凝土平板、混凝土槽形板等),推广使用整体混凝土现浇板,具体规定如下:
一、成都市外环路以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及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自2005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预制混凝土板作为楼地面板、屋面板和阳台板;成都市其余区、市、县城区规划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自2006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预制混凝土板作为楼地面板、屋面板和阳台板。
二、绵阳、德阳市城区规划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及绵阳、德阳市行政区域内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自2005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预制混凝土板作为楼地面板、屋面板和阳台板。
三、其它地级城市及设市城市城区规划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工程及其行政区域内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自2006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预制混凝土板作为楼地面板、屋面板和阳台板。
四、其余区、县城所在镇规划范围内及风景名胜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自2006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预制混凝土板作为楼地面板、屋面板和阳台板。
五、各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施工图审查和质量监督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此规定。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规设计和使用预制混凝土板,设计单位不得选用禁止使用的产品,施工单位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对违规使用预制混凝土板的建筑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不得通过,监理单位不得签字,建设单位不得组织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不得备案。
六、对违规使用预制混凝土板的建筑工程,视为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按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和建设部《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及相关规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二OO三年十一月四日
主题词:禁止 预制混凝土板 通知
抄报:建设部
抄送:各市、州质监站,厅内有关处(室、站)
四川省建设厅办公室 2003年11月4日印 -
第 29 楼 / 李敖
- 时间: 2008-6-11 19:03ZT
地震发生后总会有很多的建筑物倒塌,大部分死去的人就是被建筑物倒塌后砸死的,但也会有很多的建筑物并没有倒塌。
此次四川发生地震后,人们看到这些倒塌的建筑物后也都会以为是工程施工质量的责任,以为是房子建得不结实,其实大部分是建筑设计和房屋构造的问题。
从电视了看倒塌的现场废墟出现了很多的“空心楼板,”这就是房屋快速倒塌的原因。因为用“空心板”做楼板的房屋是最不抗震的,用砖砌完墙后就把空心板放上做楼板,上面再砌砖墙再放置楼板,就像是搭积木似的,所以地震时一晃动楼房就“散架”倒塌了。一所重点中学倒塌后,发现废墟中一排排断裂的预制楼板,而楼梯间就没有倒塌(楼梯间一般无法做预制安装,只好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设一栋楼房,用什么材料建?采用什么楼板?建成什么样子的等等,都是设计说了算的,盖房的人只是按照设计图纸干就是了。虽然在砌筑建楼时的质量也很关键,但是使用“空心预制板”的建筑结构,砖墙砌的怎么好也不行的,地震也是要倒塌的。这也就是县城、村镇、农村的房子为什么倒塌的多而剩的少的原因。
我国的古建筑大部分是木结构,是用卯榫相接,地震时晃动但不“散架”就不能倒下。以前的砖混结构是用砖砌墙,而后用钢筋混凝土做楼板,建筑的整体性比较好,也能抵抗一定的晃动而不至于很快“散架”倒下。以后在“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年代,被当作“新技术”采用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虽然施工的速度加快了,但是房屋的整体结构却被破坏了,住着倒感觉不出什么,但是一遇到地震就全成废墟了。
1976年唐山地震后,我国总结了房屋的结构问题,在设计中加强了抗地震的措施,尽量地不再用预制的楼板,还走回头路仍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房屋的抗震能力加强了。另外,在一些以前不考虑地震问题的地方也考虑地震了:同样的住宅楼,在设计时增加了很多的“钢筋混凝土抗震构造柱,”有的干脆就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方面就加强了很多。在电视中看到倒塌的房屋都是“老房,”是以前建的房子。从没有倒塌楼房的造型看,都是最近这些年建的楼房。在电视中看到一座酒店除了窗户损坏其外,个别的墙体有些裂纹,其它的还是很好的,这就是抗震的建筑物,就是“钢筋混混凝土框架结构。”
此次地震中学校倒塌的很多,就是建筑的结构问题。学校一般层数都不是很多,一般在四、五以下,但是高度却很大,四层教室的总高度相当于六层的住宅楼高度,而且一般还不采用“框架结构,”是用砖砌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做楼板和楼梯的“混合结构。”而学校教室使用空间要大,内墙的数量就少,特别是走廊的一侧根本就没有横向的支撑,当然就很容易被晃倒塌了。
此次四川省很多的学校倒塌,死亡了大量学生的悲惨教训,建议我们今后的公共建筑如学校、车站、商店等人群集中的地方,不论是几层,高度是多少,都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要为了节省造价而去“节省”了。
但是目前在全国民用建筑住宅中,采用“预制空心楼板”的住宅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房屋如果遇到地震时很容易倒塌的,是很大的隐患。 -
第 30 楼 / 一箭穿心
- 时间: 2008-6-11 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