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搬到新房子後 总是能发现这个不满意 那个不满意
平心而论 房子还是基本上算可以 但第一感觉还是没有原先的好"太多"
这个帖子提醒我 生命中有很多不满 但自己的心得调整一下 要好好掌握内心 要保持对周遭人事物的慈悲
自己修为还是不够呀 阿弥陀佛
平行空间 _BBCODE_WROTE: |
不过很粗浅的想法,看不看因果或者过去也要看个人精神的强弱。“弱者”找理由为自己不改变开脱也是生物自保的本能。
|
有道理。普通人不修行,心一直处在散乱的状态,很容易被 distract,这样的心是没有力量的。所以佛法修行中止(禅定)的修持很重要,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有了力量之后,可以成办很多事情,甚至是解脱。
平行空间 _BBCODE_WROTE: |
另外中外也有相近的看法,例如
德国经典哲学里有认为人天生善良,是尘世导致魔鬼出现,而抛弃尘世羁绊,又可回复圣洁。
|
这有点像“人之初,性本善”。。。
平行空间 _BBCODE_WROTE: |
还有中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这是六祖慧能针对神秀的偈颂所做的,是从胜义谛来安立实相。。。有点扯远了,以后有机会再聊这个话题。
佛法的基础是定上之慧,或对于世间心识状态的超越。慧发生于瞬间,故称顿悟,其发生其实并无任何实际的知识手段作保证,尽管祖师曾说参禅6日不悟割取老僧的舌头,同样,出离心菩提心喊得再大声,修圆满次第也不是保证,因为其发生并非仅仅涉及因果。除开机缘的因素外,佛法的知见由此顿悟而来,理则顿悟,而非由文字的学习思辨甚或观想的理会而来,尽管有理修一说,也非由传承而来,虽然可能会出现某种证悟后传承的印可,迷信传承从某种程度也是我们缺乏判断能力的表现,不是吗?定慧的修证从文字道理上阐述,再简易不过了,大道至简,从未听过参加过十日内观的人再有任何方法及道理上的疑惑甚至讨论,其教法是圆满的,大小乘的争论我另已有文。不幸的是,佛教传播的历史中形成了太多累赘的文字,(在汉地也不例外),加上政治文化宗教上的被利用,给人留下了太多佛学和“佛教”障碍,以至很多学佛者终其一生下来并无任何定慧的体会,留下满肚子的文字。南传藏汉我都认真接触过,我的体会藏地混杂佛学和宗教的成分太多,有人喜欢也好。汉地的佛法并不兴盛(表面的庙宇兴建不算),我想这也不是坏事,中国文化总体上崇尚儒家为好,儒释道本一体,佛家应该留给少数人去实践,否则阻碍社会发展,汉地佛家没有藏地的政治色彩,如印光并不是从小就被认定的,但毫无疑问他是证悟者,也是禅师。慈诚堪布认为中国自唐代后就没有禅宗了,并进而断定唐代后无人开悟,那是学者的外行话。开悟就有禅!有禅就有禅宗。禅并非由传承得,永嘉大师是由教入禅,“得”无师智,非师相授予,既非由师得,亦非由祖得,非由上师得,非由上师的口诀得,本自具足。以前有个禅宗论坛,我相信其中四位都有过所谓悟的经验,很遗憾我发现不久它就因技术原因关闭了,任何法门都能成就,回归定慧,我无宗派之见。
老拙 _BBCODE_WROTE: |
佛法的基础是定上之慧,或对于世间心识状态的超越。慧发生于瞬间,故称顿悟,其发生其实并无任何实际的知识手段作保证,尽管祖师曾说参禅6日不悟割取老僧的舌头,同样,出离心菩提心喊得再大声,修圆满次第也不是保证,因为其发生并非仅仅涉及因果。除开机缘的因素外,佛法的知见由此顿悟而来,理则顿悟,而非由文字的学习思辨甚或观想的理会而来,尽管有理修一说,也非由传承而来,虽然可能会出现某种证悟后传承的印可,迷信传承从某种程度也是我们缺乏判断能力的表现,不是吗?定慧的修证从文字道理上阐述,再简易不过了,大道至简,从未听过参加过十日内观的人再有任何方法及道理上的疑惑甚至讨论,其教法是圆满的,大小乘的争论我另已有文。不幸的是,佛教传播的历史中形成了太多累赘的文字,(在汉地也不例外),加上政治文化宗教上的被利用,给人留下了太多佛学和“佛教”障碍,以至很多学佛者终其一生下来并无任何定慧的体会,留下满肚子的文字。南传藏汉我都认真接触过,我的体会藏地混杂佛学和宗教的成分太多,有人喜欢也好。汉地的佛法并不兴盛(表面的庙宇兴建不算),我想这也不是坏事,中国文化总体上崇尚儒家为好,儒释道本一体,佛家应该留给少数人去实践,否则阻碍社会发展,汉地佛家没有藏地的政治色彩,如印光并不是从小就被认定的,但毫无疑问他是证悟者,也是禅师。慈诚堪布认为中国自唐代后就没有禅宗了,并进而断定唐代后无人开悟,那是学者的外行话。开悟就有禅!有禅就有禅宗。禅并非由传承得,永嘉大师是由教入禅,“得”无师智,非师相授予,既非由师得,亦非由祖得,非由上师得,非由上师的口诀得,本自具足。以前有个禅宗论坛,我相信其中四位都有过所谓悟的经验,很遗憾我发现不久它就因技术原因关闭了,任何法门都能成就,回归定慧,我无宗派之见。
|
补充一句,这里肯定有人不爱听,佛教兴盛的地方科学经济发展相比之下都落后。佛法的修证本应促进科学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点可能也有人不赞同)。。。
平行空间 _BBCODE_WROTE: |
如何解释?
是因果还是目的使然?或是其它?
|
总体上,佛法的目标是破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表面上佛法的教授重在前者,但前者的成功自然导致后者,并促进社会(科技)进步;若反过来看。。。。。
各地域因文化习俗不同而不同,这是会引起争议的题目。佛法是简单的,但我们所遇见的常常是被世间复杂化甚至曲解化的产物,这是我个人的印象,也是我在此论坛发声的一个原因。
老拙 _BBCODE_WROTE: |
总体上,佛法的目标是破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表面上佛法的教授重在前者,但前者的成功自然导致后者,并促进社会(科技)进步;若反过来看。。。。。
各地域因文化习俗不同而不同,这是会引起争议的题目。佛法是简单的,但我们所遇见的常常是被世间复杂化甚至曲解化的产物,这是我个人的印象,也是我在此论坛发声的一个原因。
|
书里讲不快乐与不想改变都是自找的。破除烦恼障也是针对这些吗?
遇到的佛法是“被世间复杂化甚至曲解化的产物”是不是也是正常?大道无形,佛法假如本身虚无,是否就要借人间各种演绎解释,而复杂化甚至曲解也是难免。
佛法是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的,依修行人的因缘而定。佛法修行者可分为随信行与随法行两类。随信行就是指修行人对佛陀所说的都能信受并依之而修,此为宿世善根所致。比如说净土行人相信佛所说的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因缘,发愿往生极乐而做念佛的修行。这类修行人对善知识的依赖比较强。随法行就是修行人对佛陀所说并不是一下子就全盘接受,而是要做思考分析。当能够以自身的经验验证佛陀依行者经验所说的法皆为正确,则可相信佛陀不依行者经验所说亦为正确(佛陀没有必要骗我们),这才对佛所开示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之说(此说并非我们作为凡夫能经验到,需仰赖佛陀的开示)能够信受,进而发愿往生而念佛修行。这类修行人就会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此二种并无优劣,只是不同的因缘。
佛法当然会被世间复杂化甚至曲解化,但佛法经论本身就可以很复杂,不是吗?比如《瑜伽师地论》中开示识的生起,虽只是一刹那的事,但也都是经过了率尔、寻求、决定、染净、等流之过程。眼耳鼻舌身各识的生起,都分别从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五个方面来分析,每个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这种对法的相貌的分析的细微程度,远非我们凡夫的智慧所能达到。而这种复杂化是需要的,对修行者认清诸法的相貌非常重要。当初我参加《瑜伽师地论》的研讨班的时候,带课的慈星法师曾说,每个学佛者其实都是有必要学习《瑜伽师地论》的,学完了之后,舌头就不会跟着别人转了(亦即正见树立了,就不会再被别人忽悠了)。当然《瑜伽师地论》部头很大,概念极多,要学下来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如果能对佛法直接信受,此人的福报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