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立 寫道: |
那還能是哪兒?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新藝術運動或
新藝術風格(法語:Art nouveau、德語:Jugendstil、捷克語:Secese)是一種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廣泛存在於歐美的流行藝術風潮,由於這種藝術風格在美學中展現的特殊品位,導致它被評為人類20世紀的通俗文化中所能達到的至高點。
新藝術風格的形成是對過度在乎結構、理性、無意義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一種矯正,新藝術風格摒棄立體結構,轉而擁抱如夢似幻的平面化,其中的作品大多表現人性中的熱情面、樂觀面和進步面,像一部表面低齡、卻是寫給成人看的西洋童話。新藝術風格使得歐美的平民藝術和貴族藝術達到了統一,在之前的歐美藝術界中貴族藝術和平民藝術的差異非常巨大,平民在各種方面都劣化於貴族,但是在新藝術運動之後兩者就結合為一,呈現出高雅精致卻平等親民的風格[1][2]。
此風格始於19世紀晚期的1880年代,發源地為英國;19世紀末期,新藝術的傳播中心就分化為巴黎和維也納,形成兩種不同的流派,最後於20世紀早期匯聚在布拉格,在1905年前後達到頂峰[3]。
新藝術運動的名字源於薩穆爾·賓在巴黎開設的一間名為“新藝術之家”(Maison de l'Art nouveau)的商店,他在那裡陳列的都是按這種風格所設計的產品,並且熱愛洛可可時代的美感,最終,薩穆爾·賓從當時的日本進口了巨量浮世繪風格的作品,他從中這些日本藝術品中截取了平面化、卡通化、邊緣粗線條化的各種靈感,之後全歐美(包括美國和拉丁美洲)都轉向了這種新藝術的設計風格。
主要發展中心
- 阿姆斯特丹(荷蘭)
- 奧勒松(挪威)
- 巴塞羅那(西班牙)
- 柏林(德國)
- 布魯塞爾(比利時)
- 芝加哥(美國)
- 達姆施塔特(德國)
- 格拉斯哥(蘇格蘭)
- 倫敦(英國)
- 巴黎(法國)
- 慕尼黑(德國)
- 南錫(法國)
- 紐約(美國)
- 奧斯陸(挪威)
- 布拉格(捷克)
- 裡加(拉脫維亞)
- 維也納(奧地利)
還好
反過來搞就是如花,義和國民非得把全國的賣蛋佬全咋了不可
若水 寫道: |
哈哈哈,現在還空著嗎?
|
好像阿牛已經搶先入住了。我再幫你去看看主臥是否還空著······對了,阿牛搶先住的是保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