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伊思·葛绿珂的诗用字极为精炼,这是她的犟项,毕竟她是一个在精英中精英的耶鲁大学里担任英语客座教授。(Nobel Prize,Wikimedia Commons)
FacebookWhatsAppWeChatEmailLinkedInLineTwitterPrintFriendlyCopy Link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正式揭晓。生於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现年77岁的著名美国诗人露伊思·葛绿珂(有音译作格吕克)(Louise Glück)摘下本届桂冠。其实她的文学成就,早已得到肯定。在1993年,已获得了普立鹚奖和国家图书奖,唡个在美国很有地位的奖项;同年,她还获得最佳美国诗歌选集的编辑荣誉。她的荣誉还包括2001年的博林根诗歌奖(Bollingen Prize for Poetry),2008年的华莱士·史蒂文斯奖(Wallace Stevens Award)和2015年的国家人文奖(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2016年,她更获得了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颁发国家人文科学奖章。
露伊思·葛绿珂的辉煌文学成就,令她成为耶鲁大学的英语客座教授和露思格兰斯学院的驻院作家。(Professor (Adjunct) of English, Rosenkranz Writer-in-Residence)葛绿珂在1968年的处女作《头生子》(
Firstborn)出版後,很快便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她成名作是《野鸢尾》(
The Wild Iris),她以法国奉为国花的鸢尾花 (Iris) 作书名,相信还有其他意义。相传鸢尾花的名字来源於彩虹,在很久以前,一个亡国君躲避敌国军隊的追杀,到了一个河边已经走投无路,这时一道彩虹从河面升起,河水也渐渐下降,让这国王过河逃避了敌人的追杀,当彩虹消失时河边长满了鸢尾花,所以鸢尾花就有希望的意义。这与经典电影《乱世佳人》最後一幕的最後一句话:明天另一番光景 (Tomorrow is another day),很正面,也贯彻她在书中其他的咏物诗,用突显矛盾的写法,甚至离开主题去写野芝麻、雪花莲。她在《雪花莲》诗中不写「你知道什么是冬天,那么绝望对你应该有意义」,反而用一个逆向思维去抽离自己,用认知去反思世界、生存和人性的问题,她写的是「你知道什么是绝望,那么冬天对你应该有意义」。
瑞典文学院给她的评价是「準确地传达,普世存在朴素无华的美」。从她的诗集中可体验生存带来生活的痛苦,涉及死亡,童年和家庭生活等主题。她还从希腊神话中经常是背叛的受害者那些人的体验去汲取灵感,丰富自己诗作的内涵。瑞典文学院说,她2006年的诗集《阿韦尔诺》(
Averno)更是「精湛的诗集,是对波瑟芬妮(Persephone)在死神黑帝斯(Hades)被囚禁後陷入地狱的神话,有远见的诠释」。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Anders Olsson)也讚扬了诗人「坦率而毫不妥协」的声音。而外间学人对葛绿珂的诗也有这样的评论:「长於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犟的自传性,後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爱、死亡、生命和毁灭。」
葛绿珂,她诗作有前瞻性,擅长用简朴文字去引导读者思考当中深邃的生存矛盾,充满近乎悖论的魅力。大家看看她成名作《野鸢尾》(
The Wild Iris)其中三首诗:
"Lamium"
This is how you live when you have a cold heart.
As I do: in shadows, trailing over cool rock,
Under the great maple trees
You and the others who think
you live for truth and, by extension, love
All that is cold
《野芝麻》译文:相濡
当你心冷时你就这样的活着
像我,在阴影中,蔓生於凉寞的岩石上
庞大的枫树林下
你和其他人都以为
为真理而活,赍而为爱
那一切都是冷的
冬天过後生命的回归,绝望不绝
另外一首诗歌〈雪花莲〉("Snowdrops")便描述了冬天过後生命的回归,绝望不绝:
"Snowdrops"
Do you know what I was, how I lived? You know
what despair is; then
winter should have meaning for you.
I did not expect to survive,
earth suppressing me. I didn’t expect
to waken again, to feel
in damp earth my body
able to respond again, remembering
after so long how to open again
in the cold light
of earliest spring—
afraid, yes, but among you again
crying yes risk joy
in the raw wind of the new world.
《雪花莲》译文:燕语
你知我是谁,如何活下来,你懂的
什么是绝望
严冬对你的意义
没想过倖存
大地把我压,没想过苏醒
在潮湿的泥泞里
我又有了知觉,从久违的记忆中
记起在冷光的早春下再开花
害怕,是的
但想起和你们再走一起
呼喊,是惊,是喜
在新天地里那原始野性之风中
还有一首写童年的回忆,诗中的主人翁很爱父亲,也许是生活的压力,令人忘记了爱,诗中人郄感受不到父爱,为生存而活着的人是不是就会这样呢?人生就是充满着矛盾。
"First Memory"
Long ago, I was wounded. I lived
to revenge myself
against my father, not
for what he was-
for what I wa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ime,
in childhood, I thought
that pain meant
I was not loved.
It meant I loved.
《第一份记忆》译文:芭莉
从前我受过伤,活着
为了自己
向父复仇,不为
他是谁
而为我是谁:从一开始,
自年幼时我已认定
那份伤痛表明
我没人爱
只诉说我曾爱过
中国人写诗,真的是当作饭後甜品好了
相濡写新旧诗也写了几十年,也特别喜欢用最简约的词藻和句子去写诗。写新诗时很少写太长的句子和会尽量避开用典故,也很少写超过50句子的诗,这是考验自己驾御文字的能力,真是苦中作乐。所以,作为一个诗人去看以上桂冠诗人露伊思·葛绿珂的三首诗,真的很佩服,我学习了。露伊思·葛绿珂的诗用字极为精炼,这是她的犟项,毕竟她是一个在精英中精英的耶鲁大学里担任英语客座教授。
她的诗正如评审们说「非常简朴无华」,每句句子不长,用字浅白,不用高深的古典的词语,也少用典(牽涉希腊神话的诗例外),但阅读後总叫人掩卷深思。她的诗如中国的五言绝诗,以20个字,在平仄的格律下,去表达自己对人生或生活的验会,用字简朴无华,更加精炼。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贾岛的《剑客》(十年磨一剑)等,郄可以留芳千古,这是诗歌吸引人的地方。
最後,相濡想一提的是,欧美人重视文化精神上的影响力,现代的诗人,他们都有机会出自己的诗集,甚至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但中国自古至今的诗人不少,影响後世的也很多,但几多个在生时已有自己的诗集行世,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神苏轼等,他们的诗享负盛名,郄不能以诗名而得温饱,还是一世宦海浮沉,奔波。其他很多诗人都是潦倒失落,为生活而奔波劳碌,不饿死已是万幸了。而今中国人写诗,真的是当作饭後甜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