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腰線
那天聽朋友說了個消息,以前的一位老領導,如今在某國做房產中介。
初聽這消息,我下意識地反駁,絕不可能。
因為領導當年在分公司已是高管,業務過硬,為人正直,年薪加分紅少說也有個幾百萬吧,憑他的資源和人脈,在國內吃香喝辣,再過十年就能退休了,何必要跑出去自降身價當什麼房產中介?假消息,一定是假消息。
再一想,人家大佬當房產中介,又不用背業績,可能是因為財富自由之後打發無聊時光呢?當年嵇康打鐵應該就是這種心境吧。
坦白說,在“拋下半生功名出國後階層滑落”這件事上,我的想法前後是有90度(不是180度)轉變的——雖然我目前依然不贊成盲目潤,但也開始理解一部分朋友的選擇了。
先說說我為什麼反對盲目潤、沖動潤、毫無准備地潤。
7、8年前,身邊人潤的氛圍感已經彌漫開來,同事群裡美國人的爸爸媽媽扎堆出現,在國外買房置業的也不在少數。甚至有同事專門做起了移民的生意,在群裡整天喊著“你需要的只是一張機票和黑下來的勇氣”,“犧牲一代人,幸福三代人”,“在國外掃廁所也比國內強”……
我對雞血言論總有天然的懷疑,您自己都沒有在歐美掃過廁所,就這樣鼓勵群裡的同事一頭扎出去?
大家好歹也都是全國學歷前1%的人精,闖過了重重獨木橋,在競爭激烈的北京買了房,前景無量的公司上著班,拿著不低的工資,創業的創業融資的融資,似乎沒什麼必要拋開一切去國外掃廁所吧。
我說過“底層出國的紅利高,中產家庭需要謹慎權衡”,因為底層出國後,子女躍升的可能性是100%,而中產想讓下一代躍升到精英只有1%不到的可能性。
兩者性價比可想而知。
有錢的人,早已財富自由,到哪都是資本游戲。東西海岸買買房,轉手一套就掙20萬刀,頂過白領苦哈哈幹一年。
現在澳洲加拿大已經怕了中國的土豪們,出台了各種新規限制,因為發現這些富豪新移民除了熱衷投資房地產和金融市場,並沒有為當地創造什麼實業和崗位,還拉高了房價,加大了貧富差距。
那些20來歲就出國讀本碩博的人,也不苦。只要你按部就班地畢業找工作跳槽,買車供房養娃壓力並不大,35歲後,既沒有互卷的氛圍,又沒有生死存亡的壓力,可不就是過上了整天琢磨釣魚打獵房車露營的日子。
底層的奮斗目標也很明確,反正在國內也是幹體力活和服務業,到這裡來了,累還是一樣累,但時薪卻翻了幾倍,孩子以後注定不用吃父母的苦了,怎麼想日子都有奔頭。
閱讀全文
其實你這種文章滿多的,說的也都沒有錯,可是,沒有一個講到了一針見血的結論。這個結論就是,人生的選擇只有一次!在你20多歲選擇了留在國內奮斗,你所有的成果都留在國內了。你想把成果移植到國外,那是非常困難,理論上不可行的。當然,如果你是富豪,把錢帶來就行了。即便是富豪,你也只能重複金錢能買到的享受,其他的還是沒有辦法移植。例如,你所有的人際關系以及社會地位是不會因為你在溫哥華買一套豪宅就可以重複了。另外再考慮社會習俗以及法律的不同,新移民的富豪有幾個不想回國的?說來說去還是一樣的結論,人生的選擇只有一次!就像種樹一樣,樹苗種下去以後,想要在樹長成以後再移植到別的地方是不容易的!
真的假的?美國不交房產稅的結果居然是小孩不能繼續念公校了?還什麼不管房主還是租戶?租戶還要交房產稅?只聽說過不交房產稅拍賣房子的,聞所未聞欠房產稅會導致小孩被公立學校開除的。難道是學了中國的某人一人違規要影響三代人?
最近很多這類國內爽文,激發愛國情懷哈哈哈哈哈,是外匯不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