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莊園歧視深,夾縫華人求生存
[align=-webkit-left]據1870年的美國人口統計,當時居住在美國大陸的華人約有六萬人。99%居住在西部,剩下的大多居住東部,而選擇南部的,則幾乎沒有。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黑人奴隸獲得解放,戰敗的南方進入重建時期。當局為了處理好和剛剛“翻身解放”的黑人勞動力之間的關系,采取了引入華人“苦力”對“被寵壞”黑人們施加壓力的政策。與此同時,加州淘金熱的降溫以及西部日漸囂張的排華潮又迫使來美華人向東、向南尋找謀生的出路。一小部分華人開始遷移到南方,在黑白兩色中謀生存。
最早來到南方的華人從事簡單繁重的體力工作,要麽在種植園種摘棉花,要麽養蝦捕魚,又或者修築鐵路。據統計,1869年至1870年間,南方種植園主招募了近兩千華工。1869年12月間有近兩百五十名華工來到休斯頓為德克薩斯中部鐵路工作,引起當地居民的好奇與關注。次年八月,又有一千華人到阿拉巴馬州鋪鐵軌。華工們願意辛勤勞動,但他們並不願意成為新的奴隸。種植園中華工經常罷工抗議工頭鞭打工人;一旦工作條件過於惡劣,華工們還會運用勞工合同賦予的權利解除合約。
早期南方的華人面臨的處境十分尷尬:他們為原來“黑白”分明的簡單社會形態帶來了第三種膚色。在白人至上的南方,華人不屬於白人,便被順理成章地列為被歧視的階層。美國內戰前,華人同黑人一樣在西部各州都遇到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他們既不能投票,也不能在法庭上作證。而南北戰爭結束後,黑人通過憲法第十四、十五修正案獲得了公民權和選舉權;而反觀華人,受1884年後一系列排華法案的影響,不僅歸化入籍的權利沒有,連自由出入美國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可以說,在早期的南方,華人的社會地位連黑人都不如。
南方的華人很快就認識到象前黑人奴隸一樣在種植園勞作是不會有什麽出路的。他們毅然離開種植園,開始了一種新的摸索:開雜貨鋪,成為小業主。據密西西比州的歷史記載,第一家華人開的雜貨鋪出現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當時華人的雜貨鋪往往是一間小店面,前面是店,後面住人,貨架上通常只是些最基本的食品用品。在“三角洲”地區當時有一位顯赫的開雜貨鋪的華商叫王昂,他娶了個黑人女子,在石村鎮開了家雜貨鋪。光顧其雜貨鋪的客人大多數是在種植園工作的窮苦黑人以及一些城鎮及周圍收入微薄的工人。
越來越多的“張昂”、“李昂”也紛紛離開遠僻的種植園,來到南方較大的城市。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在許多南方城鎮中都有華人從事貿易或是經營雜貨鋪、洗衣店和餐館等。洗衣店的主顧大多是白人,而雜貨鋪的服務對象則多是黑人。為什麽多數華人可以在社會條件惡劣的南方成為商人或小業主呢?這主要還是和奴隸制的廢除有關。南北內戰後,南方社會頃刻間面對的是成千上萬解放的黑人勞動力。與以前自給自足的種植園經濟相比,戰後多元化的經濟以及城鎮增長的需要使白人、黑人產生了對多種新型服務的需求。雖然白人的商品社會可以很快作出調整,以適應急劇增加的各種需求,但只滿足的是白人自己的需求。受當時種族主義的限制,沒有白人商人願與黑人顧客打交道;而剛剛解放的黑人們又大多“一窮二白”,既沒有創業資本,又無組織商業的經驗與文化。這便使得擁有少量資本又有從商文化的華人有機會作為“中間人”來填補這一空缺。
當時在南方的華人大多散居在黑人的社區,為其提供日常生活服務。奴隸制廢除後的近百年,南方仍執行的是種族隔離政策,黑人不能與白人共同使用公共設施,黑人子女甚至不能與白人孩子一起上學。在這兩元的社會,華人往往被白人劃入與黑人一類,受到歧視。同時,由於文化、宗教、膚色等其他原因,還受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例如,南方各州都規定華人不得擁有土地。至今佛羅裡達州和新墨西哥州州法中仍殘留有歧視亞裔的條款和字眼。
華人父母普遍希望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如果當地白人社區不明確反對,華人總是想方設法把子女送到白人學校。但是游戲的規則始終是由白人制定的,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任意更改。1928年在密西西比州的一所白人學校委員會就一致決定禁止任何亞裔學生入校。出台該禁令的直接原因只是由於一名華人學生以年級第一的成績從該校畢業。一向堅稱白人優越的白人家長和學校管理方當然不願繼續看到華人學生名列前茅的事實。
由於早期的南方華人大多數分散居住,沒有形成類似加州三蕃市、洛杉磯市那種規模的中國城,因而往往缺少文化娛樂活動。在加上南方長期壓抑的種族歧視氛圍,華人的生活更加如履薄冰,舉步維艱。甚至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這種壓抑的生活仍無大的改觀。在美國南方出生的華人子女只能在小小的華人圈內尋找生活伴侶。當時交友的重要方式是社交舞會。由於華人社區孤立且分散,當時的年輕人為了參加場周末舞會,往往要從各地開車上百英裡趕到德克薩斯州的休斯敦市或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奧爾良市。
在美國的華人通過自己的勤勞智慧的品格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在種族主義陰霾重重的南方深深地扎下了根。許多華人在二元的社會形態中找到了合適的經濟與社會缺口,成功地轉型成為了小業主或是商人。鑒於在西部遭到的大規模迫害排擠,南方的華人有意避免大規模聚居,通過分散到各個社區的方式盡可能保持低調的生活方式。雖然南方不同的州甚至不同的社區對游離於二元種族社會之外的華人的態度不盡一致,但不成文的規定是一樣的:華人必須服從白人為主導的具有濃重歧視色彩的各種社會規則。
<<上一頁 第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頁
下一頁>>
目錄 [size=13.5]
前言[/size] 第
[size=13.5]1[/size] 2 3 4 5 6 7 8 章
附錄
有心研究近代史的,有機會細心了解⋯!篇幅雖然系長啲,是謾n醚芯浚畝廖稿詘⋯!
古代華人有簽名賣身,以謂:「賣豬仔」前往美國各地幹建築汽車大道和火車路軌的勞苦工作!一去便是一生一世的勞動者啊!所以是美國建設的最大功勞的一個種族啊!
黃礽耀 sfiawong 寫道: |
古代華人有簽名賣身,以謂:「賣豬仔」前往美國各地幹建築汽車大道和火車路軌的勞苦工作!一去便是一生一世的勞動者啊!所以是美國建設的最大功勞
的一個種族啊!
|
恐怕不能這麼說,黑人對美國的貢獻很有可能超過華人。
華人也不是白幹的,很多人做金山阿伯衣錦還鄉。
平行空間 寫道: |
恐怕不能這麼說,黑人對美國的貢獻很有可能超過華人。
華人也不是白幹的,很多人做金山阿伯衣錦還鄉。
|
黑人體力好嘛,工作量應該比華人高是正常的,他們可能貢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