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工签买房只是这些改变中最次要的一个吧。
允许外资( up to 10%)买房 和 允许 外资买地 才是大头。
政策朝三暮四是民主国家的必然,列治文那个梅西大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诸位选民要习惯这种反反复复外加底效率
这些工签持有者难道不是之前那一年一百万里的一部分吗?他们买房还是租房会对市场存量有影响吗?开放外国人买土地?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商业地产CER是下一个待爆的大雷。地产投资大鳄黑石的房地产信托基金BREIT已经限制赎回了,在这样的高息环境下,谁还敢接盘?政府在这样的环境下出这样的政策是黔驴技穷了,整些没有实质意义的政策,无非是出口术安抚人心,避免挤兑抛售而已。毕竟房产如同美债,是加拿大的生命线啊。
硅谷银行在国债收益率极低时购买了太多国债,结果需要变现时不得不赔着卖,导致破产;房屋买在价格高点又凭着超低利率借了巨款的,等更新贷款时月供将是以前的几倍。二者颇有相似之处,结局大概也差不多。
有业内朋友说,不少找不到续贷银行的都跑到私贷去了,担心这是在酝酿下一个“次贷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