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曲本是一首俄國的歌謠,由作曲家波理斯佛民(Boris Fomin)根據俄國詩人康士坦丁波德雷夫斯基(Konstantin Podrevskii)的作品譜寫而成,歌名 Dorogoi dlinnoyu (Дорогой длинною)意即漫漫長路 (The long road)。
VIDEO
歌曲發表後,曾經由幾位俄國歌手予以灌錄,也是許多吉普賽樂團經常談唱的曲目,更在1958年因為被俄國文學電影「卡拉馬助夫兄弟們」(The Brothers Karamazov)採訅舄策凓而开是v詮噬弦鹱⒁狻
請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美國創作歌手金拉斯金(Gene Raskin)則為它填上英語的歌詞,以〈That's Just the Way It Goes〉的標題,發表在他與妻子搭檔灌錄的1962年專輯中,後來又改名為〈Those Were the Days〉,由加州民歌團體「舞台焦點」(The Limelighters)唱紅,但當時並不算真的轟動。
VIDEO
在大學時代主修建築的拉斯金,原本活躍於學術界,後來也曾跨入劇壇,編寫過一些舞台劇。
60年代初期起,他和妻子搭檔,以「金與法蘭契絲卡」(Gene & Francesca)二重唱的姿態,在格林威治村一代的民歌酒館賣唱。
請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1966年,他們夫妻前往倫敦表演,引起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的注意,唡年之後,披頭成立Apple唱片,開始為旗下的第一個歌手Mary Hopkin物色適當的歌曲,並且建議霍普金灌錄〈Those Were the Days〉,收錄在她的首張專輯《Postcard》裡面。
麥卡尼不但親自負責制作,更安排霍普金在英語之外,灌錄另外四種不同語言的版本,其中英語版本的單曲推出後,造成了空前的轟動,在1968年秋天奪下英國排行六周冠軍,在美國也獲得亞軍,使得這首歌風靡全球,締造了超過八百萬張的全球銷售紀錄,也成為Apple唱片除了披頭自己的作品外,最暢銷的搖錢樹。
不管有多少別的藝人也都翻唱過,霍普金當年的錄音仍然是這首歌最膾炙人口的版本。
VIDEO
唯一比較可以相抗衡的,或許只有桃莉芭頓(Dolly Parton)。
2005年,桃莉以《Those Were the Days》當作專輯的標題,翻唱一系列流行經典,獲得極高的評價,其中的單曲〈Those Were the Days〉特別請來Mary Hopkin客串和聲的部分,效果相當不錯。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