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tjh27
- 時間: 2023-1-24 11:24白龍尾島(越南語:Bạch Long Vĩ/白龍尾),17到18世紀西班牙人稱該島為德梅約島(Is. De Mejo),1950年代之前曾用名夜鶯島和浮水洲島(越南語:Phù Thủy Châu/浮水洲)[1]。 是南海北部灣上的一個小島,行政區劃上屬於越南海防市白龍尾縣。歐洲船只稱此地為“night in gale”(暴風夜),與英語“夜鶯”(nightingale)相近,訛傳為夜鶯島(Nightingale Island)。1771年,法國繪圖員裡戈貝爾·珀恩(Rigobert Bonne)所繪地圖上,已有此名。
-
-
第 2 樓 / tjh27
- 時間: 2023-1-24 11:25
-
-
第 3 樓 / tjh27
- 時間: 2023-1-24 11:25
-
第 4 樓 / tjh27
- 時間: 2023-1-24 11:26
-
第 5 樓 / tjh27
- 時間: 2023-1-24 11:26
-
第 6 樓 / tjh27
- 時間: 2023-1-24 11:29越南記載
由於缺乏淡水,直到19世紀末該島無人居住,該島只是海上漁民避風的地方[4]。1920年前後,在島的南部發現了一個淡水井。 1921年8月,廣寧省姑蘇縣Giap Nam村的居民提出了一項允許在該島低地種植的申請。從那時起,法國保護國加強了對夜鶯島的監視[4],法屬印度支那時期的法國海軍的巡邏路線一直包括白龍尾島[5],除日本占領時期外始終對其進行管轄[6]。二戰爆發後,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並解除了越南士兵的武裝[9]。1946年,法國返回印度支那,恢復島上的法治[9]。1947年,法國任命了華人裡長等官員。1954年,根據印支和平的日內瓦協議,越南敵對雙方以北緯17度缐為界。法國殖民力量在1954年8月劫持島民71戶、269人到越南南部。 -
第 7 樓 / tjh27
- 時間: 2023-1-24 11:29後續爭議[編輯]
1955年,解放軍占領了浮水洲島,並在該島成立政府機關——儋縣人民政府浮水洲辦事處。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儋縣,成為中國近代以後正式行使管轄的記錄和標識。據李德潮《白龍尾正名》一文記載:“1955年解放時,(島上)有居民64戶,249人(男127人、女122人)。居民全部是中國漢族人,講澹州(海南澹縣)話。島上有廟宇一座,奉祀天妃娘娘和伏波將軍(馬援)。”島上有兩個村莊,大村名“浮水洲村”,小村名“公司村”。[/align][/align]越南戰爭期間,1965年,中國領導人為中越兩國抗美援越共同目標[12],將位於廣西欽州地區的“京族三島”之一的同名島嶼白龍尾(半島)租借給北越[13],建一個雷達站,以便提前偵查到美國軍機。1979年中越邊界沖突後收回[13]。據曹保健著《叩醒中國海》一書記載:“越共中央委員會主席胡志明來到中國,通過周總理向毛澤東請求,讓我們把白龍尾‘借’給越南‘用’一下,建一個前沿雷達站,用以監視美帝飛機的行蹤。”[14] -
第 8 樓 / tjh27
- 時間: 2023-1-24 11:29
-
第 9 樓 / tjh27
- 時間: 2023-1-24 11:30[size=15.008]一種說法是:1957年[/size]越戰[size=15.008]前夕,“為了支援越南的抗美戰爭,[/size]周恩來[size=15.008]和[/size]北越[size=15.008]總理[/size]范文同[size=15.008]簽署協議,將北部灣裡的白龍尾島,出借給越南政府,讓其在上面修建雷達基地,作為預警轟炸[/size]河內[size=15.008]的[/size]美國[size=15.008]飛機,同時作為中國援越物資的轉運站。”另一種說法周恩來是“借島協議”的簽署者,[/size]毛澤東[size=15.008]則是“借島”的拍板者。還有一種“移交說”,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科研部1992年出版的《我國與鄰國邊界和海洋權益爭議問題資料選編》記載:“北部灣劃界涉及一個重要因素,即在海域中央的一個島嶼,原屬於我國,稱為浮水洲或夜鶯島,1957年我移交給越南,越改稱為白龍尾島。”[/size][17][18][size=15.008]高健軍著《中國與國際海洋法》稱,「白龍尾島……在歷史上曾屬中國領土,1957年3月通過『秘密移交方式』將該島移交越南」。[/size][19]
-
第 10 樓 / tjh27
- 時間: 2023-1-24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