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left]
2008-12-09 06:40:49| 人气1,617| 回应4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西方战术比较研究》
推荐 0收藏 0转贴0订阅站台
读下平志伟的博士论文《中西方战术比较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之<内容提要>,便知我在前评《西方战略思想史》为何敢言:
《西方战略思想史》可说是钮先锺在译研西方诸大战略思想家的基础上之代表作,若再加其《中国战略思想史》(断定中国战略思想自唐之後便衰),可说是影响著大多华人尤其台湾有关中西方战略思想史之论断(虽未必合史实,如前评有中国特色的中西战略思想史之贴文,尤其後评《孙子三论》《中西方战术比较研究》)
《中西方战术比较研究》<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中西方战术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及各历史时期双方战术内容的异同,分析了影响中西方战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中西方战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我军战术未来发展道路,作了前瞻性研究和探索。全文共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这是全文的逻辑起点和立论基础。主要阐述中西方战术比较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规定研究对象範疇,重新界定了战术的本质,首次提出了战术内容的四要素及唡条比较评价标準,最後阐明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中西方古代战术比较。主要比较中西方15、16世纪以前的古代冷兵器时期战术。中西方古代战术皆以方阵为最初形态,战斗程式简单,战斗隊形的演变为战术主要内容,均分别经历了三次飞跃,将冷兵器时期战术推向了各自的最高峰。中国古代战术形成时间远早于西方,发展水平始终领先于西方。中国古代步兵方阵结构复杂、外形多变,谋略运用内容丰富;西方古代步兵方阵以单元化结构为主,外形简单,少有谋略运用内容。中国古代骑兵以弓矢轻骑兵为主,轻便灵活,善机动突击,不拘隊形;西方古代骑兵多金戈铁马,笨重不堪,犟调严整阵形的驰突。
第三部分,中西方近代战术比较。主要比较中西方15~16世纪以来至20世纪初的火器运用战术。中国明代至满清初期、西方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双方均处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期,中国的“鸳鸯阵”战术、车步骑营协同战术等,均领先于同期西方的西班牙步兵方阵战术、瑞典古斯塔夫斯的缐式战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为第二阶段。中国满清政府推行骑射战术,限制火器发展,致使战术水平趋于落後;而同期的西方军隊大力普及火器,以散兵、纵隊隊形淘汰缐式隊形,战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为第三阶段。此阶段,西方自动火器问世,散兵群梯次攻击战术、野战阵地防禦战术形成,火器运用战术进入鼎盛时期;同期的中国,通过引进西方火器技术、模仿军制、学习思想而逐步进入火器战术时代,但总体水平仍落後于西方。
第四部分,中西方现代战术比较。主要比较中西方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战术内容。50年代前为第一阶段,此阶段,西方机械化诸兵种合同战术理论全面形成,中国人民革命军隊也创立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术。5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即双方核条件下的机械化合同战术理论发展时期,都犟调纵深立体战斗,但达成纵深立体的手段与方式有所区别。90年代以来为第三阶段,中西方军隊在赍续完善核威慑下机械化常规战术理论的同时,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战术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现代战术水平仍居于领先地位;从战术实践应用的角度看,我军战术在谋略运用、战法创新等方面,内容丰富,特色明显,创下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奇迹。
第五部分,结论与启示。全面总结了中西方战术超越历史阶段的总体特色与差异,并从技术发展、民族文化、地理环境、战略指导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促成中西方战术总体特色与差异形成的原因。在前文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随著信息时代的到来,多维空间力量的联合战术将成为未来中西方战术的主流,我军战术在下个世纪应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必将重新佔据世界战术的领先水平。
记得得阅读埋下一篇优良的文章:《恐癌症?》啊!
(请查看顶上右侧,按纽有分「上一篇」和「下一篇」便可以追查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