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进京已是九年前, 印象中冬日的北京,空气中弥漫著煤烟的气味。在东四胡同小巷子内的饺子馆,烟雾缭绕,人声鼎沸。一盘水饺,一瓶冰啤,再加上一盘卤牛肉,经济实惠,是当年每次进京出差的首选。
对北京印象深刻,不是因为它是首都,而是因为它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文化的承传,造就了北京特有的人文特征。京腔京味,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大气,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候,逆来顺受的百姓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不惧权贵,发出自己的声音。远的不说,七六年的四五和八九年的六-四两次天安门事件就是例子。
记得北京机场在京郊,两旁是农地,车子经过,尘土飞扬,印象中颇感荒凉。九年过去了,每天耳闻目睹的是中国的巨变,印象中的北京还在吗,北京变成什么样了?带著这个疑问,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北京的旅程,在机场的贵宾室要了一杯茶,一小盘水果,小憩片刻后,登上了加航的飞机...
共-产-主-义 写道: |
逆来顺受的百姓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不惧权贵,发出自己的声音。
|
这句写得不错,让我回忆起小学时写过……“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中,飘着朵朵白云……”这样的千古绝唱。
LZ这篇应该有看头,期待中……
飞机是中午时分起飞的,因为是公差,公务舱舒适宽敞的座位给漫长的旅程平添了几分轻松的感觉。因为座在最前面,可以看到加航的空嫂轮流用英文、法文介绍这次旅程。然后话筒传给一位华裔空姐,纯正的中文令人倍感亲切。
这位空姐是机舱的服务员之一,典型的东方美女,文静中透著谦虚和自信,和回程时的一位好张扬的华裔空姐相比大不相同,给人印象颇深。
上机不久就开始午餐,之后服务员不断推著小车问要喝点什么饮料,并介绍说有十数种名匍萄酒是否要品尝,偶只要了中国茶,茶快完了服务员自动满上,一路喝到北京。
飞机在云端飞行,时间似乎已凝固,中午时分离开温哥华的飞机,十几个小时的向东飞行感觉都是白天。来到北京上空,天气晴朗。冬天的关系,整个北京地区,看不到一点绿色,地面都是灰色的,有点象沙漠,这是离开多年之后,北京给我的新的最初印象。
在印象中,国内的机场火车站交通管理混乱,出租车司机宰客是常事。记得01年从广州经香港来加,在广州火车站去白云机场,在车站有数不清的出租车在拉客揽生意,为了防宰,特地在有保安维持秩序的车队前排队,说是去机场三十元,上车后开动不久,变成要九十元,说是有过桥费,想想是离境,赖得和他论理,给了司机100元,找回来的10块还是假钞。
北京机场的情况如何?这些年有改变吗?爱滋针要扎吗?下了飞机,出海关后是检疫的关口,有检疫人员把守但门是敞开的,爱滋针在北京起码没有执行,平安无事。
进关手续简单,速度奇快。每个窗口,都有一排按钮,问入境的旅客是否对办理入关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偶毫不犹豫的按了非常满意。
出了海关,来到机场大厅,来往的人不多,不知是否和南方大雪机场关闭有关。
在机场的自动取款机中,用加拿大的银行卡取出了人民币,回来一算汇率,比在银行换的还合算,中外银行业接轨的如此之快,对偶是个吃惊。
出了大厅,马上有人引导,大家都自觉的排队等出租车,出租车也是秩序井然,毫无混乱的感觉,看来为了奥运,政府还是下了一番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