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法的基本观念?拿什么印证?或者说,佛法与非佛法以及外道的差别在哪里?
流行的一种说法: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立论,发了菩提心,因为它种下了成就菩提之因,就是佛法;否则,未发菩提心,就是外道。
发菩提心固然重要,设立目标下定决心中途不退。但是依因果关系,立足于发心,把差别定义在因上,仿佛在籽中寻求西瓜与南瓜的差别,难窥全貌。值得注意的是,佛法的法不仅仅只包含因果关系之生灭法。佛法讲因果,但是反过来,借用因果关系讲佛法,建立佛法,表面严谨,实则有缺失。
佛法与非佛法或者外道的差别在于对世界本质认知的不同。佛法称世界真实的相貌为实相(实际),修行到家之时它会自然展现,古德用法印一词概括其根本。我们通常熟悉的有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行指有为,法指宇宙万有也包含无为,佛陀住世色身入灭之般涅槃(Paranirvana)与涅槃(Nirvana)常混用,但严格讲两字的用处不同。此处涅槃相当于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中的自性或自性涅槃,六祖的何期自性共有五句,诠释侧重于体;三法印则体用均衡。其实,佛法经论及教外别传之禅话由法印为主线横贯其中,即使不取法印一词而处处昭彰其义,详细简略显喻不同贬小(偏)显大(圆)而已。无论哪一种门派, 条条道路通罗马,方便有多途归元性无二,佛法有其观念的高度一致性,虽不似数学取统一的符号表达,但实相显现之后,言语的多样性却不妨碍其亲和力的生起,由点知面,智慧相通,了妄归真万虑空,悟去皆如鹤出笼,心同理则同,古今圣贤同一心。
老拙 写道: |
什么是佛法的基本观念?拿什么印证?或者说,佛法与非佛法以及外道的差别在哪里?
流行的一种说法: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立论,发了菩提心,因为它种下了成就菩提之因,就是佛法;否则,未发菩提心,就是外道。
发菩提心固然重要,设立目标下定决心中途不退。但是依因果关系,立足于发心,把差别定义在因上,仿佛在籽中寻求西瓜与南瓜的差别,难窥全貌。值得注意的是,佛法的法不仅仅只包含因果关系之生灭法。佛法讲因果,但是反过来,借用因果关系讲佛法,建立佛法,表面严谨,实则有缺失。
佛法与非佛法或者外道的差别在于对世界本质认知的不同。佛法称世界真实的相貌为实相(实际),修行到家之时它会自然展现,古德用法印一词概括其根本。我们通常熟悉的有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行指有为,法指宇宙万有也包含无为,佛陀住世色身入灭之般涅槃(Paranirvana)与涅槃(Nirvana)常混用,但严格讲两字的用处不同。此处涅槃相当于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中的自性或自性涅槃,六祖的何期自性共有五句,诠释侧重于体;三法印则体用均衡。其实,佛法经论及教外别传之禅话由法印为主线横贯其中,即使不取法印一词而处处昭彰其义,详细简略显喻不同贬小(偏)显大(圆)而已。无论哪一种门派, 条条道路通罗马,方便有多途归元性无二,佛法有其观念的高度一致性,虽不似数学取统一的符号表达,但实相显现之后,言语的多样性却不妨碍其亲和力的生起,由点知面,智慧相通,了妄归真万虑空,悟去皆如鹤出笼,心同理则同,古今圣贤同一心。
|
老兄,体、自性、实相,这些在佛法流布中的出现,都是辅助用的。正用可辅助于解脱行,趋向般涅槃(解脱)。不正用么,直接就与外道本源、归宿、恒常、冥谛等接轨。
总之,它们与般涅槃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
车老板 写道: |
老兄,体、自性、实相,这些在佛法流布中的出现,都是辅助用的。正用可辅助于解脱行,趋向般涅槃(解脱)。不正用么,直接就与外道本源、归宿、恒常、冥谛等接轨。
总之,它们与般涅槃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
|
对佛法的认知我们见仁见智,智是认识佛法的关键,却也是最被滥用的一个字,证得无我是前提,于此佛法开始现起,不被文字缚,否则,容易参杂自己的理解。所以五祖弘忍说,“能”者得之。
体、自性、实相,这些是由解脱的结果而来,而不是你所说的相反:“辅助于解脱行”。同样,“解脱知见”是解脱后的知见,证悟后的结果或知见(智慧),而不是如你前面所说的“其核心内容是怎么做”。当然可以反过来以结果(理论)作指导,古人称理行,理观,慧行,或禅等,但毕竟是将结果尝试拿来用,能否达成结果是另一个问题。
佛经的文字有行与证前后的对应,偶尔相互借用略施权巧,但不妨碍分野,你把后面的混入前面了。
有大德指出,证得的知见不易错,学来的总免不了瑕疵。我赞同此说,因而宁愿少学,只管打坐。互勉!
老拙 写道: |
对佛法的认知我们见仁见智,智是认识佛法的关键,却也是最被滥用的一个字,证得无我是前提,于此佛法开始现起,不被文字缚,否则,容易参杂自己的理解。所以五祖弘忍说,“能”者得之。
体、自性、实相,这些是由解脱的结果而来,而不是你所说的相反:“辅助于解脱行”。同样,“解脱知见”是解脱后的知见,证悟后的结果或知见(智慧),而不是如你前面所说的“其核心内容是怎么做”。当然可以反过来以结果(理论)作指导,古人称理行,理观,慧行,或禅等,但毕竟是将结果尝试拿来用,能否达成结果是另一个问题。
佛经的文字有行与证前后的对应,偶尔相互借用略施权巧,但不妨碍分野,你把后面的混入前面了。
有大德指出,证得的知见不易错,学来的总免不了瑕疵。我赞同此说,因而宁愿少学,只管打坐。互勉!
|
老兄你是把体实相自性那些东西当啥了?! 明心见性,六度万行体中圆,得体不愁用。。。这些话说的位置在哪儿?按你的意思是涅槃了! 但它不是啊,它是在中途,初地前,距解脱差8级呢。
车老板 写道: |
老兄你是把体实相自性那些东西当啥了?! 明心见性,六度万行体中圆,得体不愁用。。。这些话说的位置在哪儿?按你的意思是涅槃了! 但它不是啊,它是在中途,初地前,距解脱差8级呢。
|
前面你说它们都是辅助用的,没太看清楚你现在的意思,来拔高?
Anyway, 成佛以前都叫中途,但初地或见道已证得二空,成唯识叫它初照理,什么理?解脱二障之理。之后主要是二障现不现前的问题,8地前人空会退,但理(解脱知见)不退变,何况之后也无进一步引入第三或第四障。解脱知见由解脱而来,并非借此知见辅助解脱。
不知道你怎末体会涅槃。涅槃寂灭印,指一切法中,皆有涅槃性或寂灭性,同法华经的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并非一定解释为狭义的般涅槃事件。
老拙 写道: |
前面你说它们都是辅助用的,没太看清楚你现在的意思,来拔高?
Anyway, 成佛以前都叫中途,但初地或见道已证得二空,成唯识叫它初照理,什么理?解脱二障之理。之后主要是二障现不现前的问题,8地前人空会退,但理(解脱知见)不退变,何况之后也无进一步引入第三或第四障。解脱知见由解脱而来,并非借此知见辅助解脱。
不知道你怎末体会涅槃。涅槃寂灭印,指一切法中,皆有涅槃性或寂灭性,同法华经的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并非一定解释为狭义的般涅槃事件。
|
涅槃性, 佛性, 与事件不同啊。 没般涅槃没成佛时说这些性, 不是辅助是什么? 你先前说解脱了涅槃了才有实相、体等。 我说的是这些是辅助修持的,而修持的方向是般涅槃。 即使说有涅槃性,有佛性, 那又怎么样,当下涅槃当下解脱吗? 不是的吧! 只是说有潜力而已,对不对? 这些词在没实证前说了,不辅助它是干嘛用的? 说也说了,然后呢? 不还是奢摩它毗婆舍那止观么! 这些词不就在这时候用么,难道不经止观直接成? 客观真理呀?
车老板 写道: |
涅槃性, 佛性, 与事件不同啊。 没般涅槃没成佛时说这些性, 不是辅助是什么? 你先前说解脱了涅槃了才有实相、体等。 我说的是这些是辅助修持的,而修持的方向是般涅槃。 即使说有涅槃性,有佛性, 那又怎么样,当下涅槃当下解脱吗? 不是的吧! 只是说有潜力而已,对不对? 这些词在没实证前说了,不辅助它是干嘛用的? 说也说了,然后呢? 不还是奢摩它毗婆舍那止观么! 这些词不就在这时候用么,难道不经止观直接成? 客观真理呀?
|
如依你所说修持的方向是“般”涅槃,解脱的可行性以及解脱“后”的知见如何流传于世并让世人信服?我们坚信世尊死亡后解脱了?我们落得只能通过像相信一个基督而信仰上帝一样去对待佛法。大般涅槃经30卷多年前浏览过,般涅槃是个事件,世尊借此机缘讲法,解脱并不必然依赖色身的生灭,30卷中没有以“般”涅槃为修持的方向的文字,永嘉大师一句了知生死不相关是有道理的。
我们可以来点理想性,认定只有佛解脱了。 但你的质疑在于,如我前述多次,成佛或 “般涅槃”前我们此生可以有(短暂)解脱的体验,解脱知见由此涌现并受用,并自然变成自己的知见。你所说的学来的知识或道理可以辅用,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你没有吃到糖并不表明大家都没吃。这或是个证量的问题,你我需要精勤去求证,我尽量有一份证据,说一句话。
老拙 写道: |
如依你所说修持的方向是“般”涅槃,解脱的可行性以及解脱“后”的知见如何流传于世并让世人信服?我们坚信世尊死亡后解脱了?我们落得只能通过像相信一个基督而信仰上帝一样去对待佛法。大般涅槃经30卷多年前浏览过,般涅槃是个事件,世尊借此机缘讲法,解脱并不必然依赖色身的生灭,30卷中没有以“般”涅槃为修持的方向的文字,永嘉大师一句了知生死不相关是有道理的。
我们可以来点理想性,认定只有佛解脱了。 但你的质疑在于,如我前述多次,成佛或 “般涅槃”前我们此生可以有(短暂)解脱的体验,解脱知见由此涌现并受用,并自然变成自己的知见。你所说的学来的知识或道理可以辅用,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你没有吃到糖并不表明大家都没吃。这或是个证量的问题,你我需要精勤去求证,我尽量有一份证据,说一句话。
|
即然没有度生死程度的般涅槃,我们所说的实相、体等,在哪个位置? 也不用与佛比,与几地菩萨比,可能也低多了,不是中途是啥? 没检验过是否能度生死的这个那个,当然不等同于般涅槃了,努力方向是那般涅槃的程度,有啥错呀? 解脱知见我没说是般涅槃后有的,我说的是一分实证就可以树立,与你说的没哈不同。我质疑的是你把实相自性等同于涅槃档次,其下隐藏的是什么!涅槃是有情心行业力扭转程度的一个级别,如四果十地中的一个级。而你说的自性、实相又是什么,哪级的?只对高级别的涅槃吗? 还是根本与有情行持无关的客观存在? 你不要扯太远,说清你讲的这几个所指。
车老板 写道: |
即然没有度生死程度的般涅槃,我们所说的实相、体等,在哪个位置? 也不用与佛比,与几地菩萨比,可能也低多了,不是中途是啥? 没检验过是否能度生死的这个那个,当然不等同于般涅槃了,努力方向是那般涅槃的程度,有啥错呀? 解脱知见我没说是般涅槃后有的,我说的是一分实证就可以树立,与你说的没哈不同。我质疑的是你把实相自性等同于涅槃档次,其下隐藏的是什么!涅槃是有情心行业力扭转程度的一个级别,如四果十地中的一个级。而你说的自性、实相又是什么,哪级的?只对高级别的涅槃吗? 还是根本与有情行持无关的客观存在? 你不要扯太远,说清你讲的这几个所指。
|
佛法的交流通过文字,曾遇知见完全一致者,大约背后享有共同的经验。不一致者,通过言语也难说服彼此,令他人欢喜。 不以此论对错。
佛法强调证,如果依你所说,你有一分实证,与我说的没啥不同当然好。 否则,知见之争可能演变成知识之争。
这段时间忙,以后有机会再细聊。
道安!
老拙 写道: |
佛法的交流通过文字,曾遇知见完全一致者,大约背后享有共同的经验。不一致者,通过言语也难说服彼此,令他人欢喜。 不以此论对错。
佛法强调证,如果依你所说,你有一分实证,与我说的没啥不同当然好。 否则,知见之争可能演变成知识之争。
这段时间忙,以后有机会再细聊。
道安!
|
没人说话会完全脱离自身经验、观察,从这点上说大家都一定程度上凭自证。但是人的观察有局限,很多忽略了的。交流是为了辨析出各自观察认知上的偏差,不是为互相印证欢喜用的。
您开题里提到的“实相”,等有时间请细说这个。别到时候整出个“表达不出(但我实证了)”,这除了能自我造神外,没别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