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
点进来的你:
是不是刚吃完食堂的麻辣烫,坐在工位上,犯困想睡觉,动也不想动

?!
作为一名合格的社畜,午休时吃完就躺、躺下就睡几乎刻进了 DNA 里,把休息时间最大化地利用好,是每个打工人的隐藏职场技能。
但真的不建议你这样做!
因为……随着工作年限增加,你会发现,这样真的会越来越容易胖!

还有个更扎心的变化:
工作久了,越来越不爱运动——一放假就想躺着,一沾床就起不来。
但长期不运动,不仅会让人容易长胖,还有个意想不到的坏处——骨骼中的钙也在悄悄流失,变成「一把老骨头」真有可能!
不爱运动
这事儿也不完全怪你
听起来可能会有点绕,但是我们想告诉你:
不爱运动,会导致骨钙流失。结果……骨钙流失,又会让人越来越不爱运动。
没错!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
所以吧,不爱运动这事儿,也不完全是因为你懒!(bushi
它也和你的骨钙含量状况有关。要知道,骨钙对骨骼健康非常重要[1]。
骨骼是否强壮,关键要看骨钙含量。30 岁骨钙含量达到峰值,峰值越高骨骼越健康。
大概 35 岁后,身体开始衰老,骨钙也不断流失,体脂含量也会增加,身体有变懒变胖的隐患[2]。

数据来源: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生理上的变化无可避免,再加上长期不运动,不仅脂肪会增多,骨骼也会因为缺乏外力刺激导致骨钙丢失。
Fine,世界上只能又多几个中年大码人士了。
所以,别躺在床上刷刘畊宏了,不是本人亲自练,不会有效果的

。

当然,更重要的是合理增加膳食中钙的摄入。
这是增强机体骨密度的捷径,而骨密度决定了骨骼的强度[3]。
不过,就算这是个讨巧的法子,但很多人还是没拿捏好!
因为数据显示,大部分人每天摄入的钙都不达标!
更夸张的是儿童群体,根据 2019 年钙营养素专家共识显示,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推荐量(AI)的仅有 10% 左右[4], 儿童缺钙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营养学佝偻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小时候不补钙,长大徒伤悲。补钙就像存钱,身体存的钙越多,抵抗骨骼健康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因此,补钙最好的时间是现在!
拒绝盲目补钙
不同年龄补钙攻略请查收
补钙前,得先了解一下不同年龄阶段对钙的需求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
➊ 小宝宝补钙攻略
对婴儿来说,只要保证充足奶量,通常不容易缺钙,但要记得补充维生素 D。
未出生的宝宝,通过胎盘从妈妈那里获得维生素 D 并储存在体内,但这个量较小,大概能维持两周时间[5]。
因此,一般推荐宝宝出生 1~2 周时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 D了。
但维生素 D 要转化成 D3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家长们也可以直接选择 D3补剂,方便又高效。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
➋ 大宝宝及成人补钙攻略
日常饮食中,苋菜、菠菜、空心菜的钙含量虽然不低,但草酸含量高,吸收率较差,补钙最好的来源依然是奶制品[1]。
就拿牛奶来说,一杯纯牛奶(200 mL)的钙含量约是 214 mg[6],再搭配其他补钙食物,轻松吃够一天所需的钙。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吸收。
当然,运动也不能落下,规律锻炼能促使骨钙沉积,帮助我们提高骨骼强度。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六版第一、二册)
只要饮食得当、锻炼适中,钙补充就能达标。
不过一些大人、孩子挑食严重,或乳糖不耐受不能喝牛奶,有的妈妈就会买甜口乳饮料给宝宝补钙,效果非常有限。
市面上很多乳饮料配料表第一位水,第二位白砂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奶,妈妈们一定要擦亮眼睛,识别营养好牛奶。
除了饮食,科学补充钙片也是不错的选择~
饮食不够钙片帮忙
但选不对吃不对也白搭
➊ 钙与维生素 D3同补,更好吸收
钙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需要维生素 D3的协助。日常可以多吃富含油脂的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等,鸡蛋黄、动物内脏也含有维生素 D3;还可以通过钙 + 维生素 D3补剂,按配比同时补充,方便又快捷。

在健康骨骼中,镁、锌等作为关键元素,有助于帮助骨胶原合成[7]。
其中,镁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骨骼正常生长;锌广泛参与骨代谢活动,对骨胶原的生成至关重要。
除了镁和锌,骨骼健康也离不开磷。
作为骨质形成的必须元素,人体中 85% 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对骨骼构成、组织细胞等都有关键作用。
如果能额外补充这些营养素,对孩子生长发育也有裨益。
此外,补充钙片的同时,别忘了加强户外运动,适当晒晒太阳。
人体内的维生素 D,在紫外线的帮助下可以生成维生素 D3,增进钙在肠道中的吸收度哦。
➋ 易咀嚼的钙片更友好
结合孩子膳食钙摄入情况,合理选择钙含量合适的钙片予以补充;就口服方式来说,大片吞咽的钙片容易卡住孩子喉咙,口感也不讨喜。
相比而言咀嚼钙片更适合孩子,口服安全,方便长期补充。
本文合作专家
王文俏
浙江大学医院附属儿童医院 临床营养师
孙悦礼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脊柱病研究所
本文审核专家
刘蓬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骨科博士
童 鹏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
儿科副主任医师
姜 昊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王思竹,汤光宇.骨髓脂肪的分析技术及其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04):601-606.
[3] Tai V, Leung W, Grey A, Reid IR, Bolland MJ. Calcium intake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2015;351:h4183. Published 2015 Sep 29. doi:10.1136/bmj.h4183
[4] 秦锐.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2019年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03):262-269.
[5]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1):110-116.
DOI:10.11852/zgetbjzz2020-2118.
[6] 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六版第二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
[7] Pepa GD, Brandi ML. Microelements for bone boost: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Clin Cases Miner Bone Metab. 2016;13(3):181-185. doi:10.11138/ccmbm/2016.13.3.181
策划制作
策划:橙月
插画:第明季 | 封面图来源:第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