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涉及主观客观关系,本体(本源)论,认识论等根本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一切的本源,精神只不过是物质的功能,人如机器,人死如灯灭。与唯物主义相对的是唯心主义,例如,柏拉图将本体视为永恒的先验的理念。当然,还有将世界的本体归于非精神非物质的第三类元素,主张精神与物质由此类元素衍生而来。但是,总而言之,不管哪种哲学主义或主张,首先面对的其实是我们每个个人的存在,我思故我在。面对疑惑,哲学的探索,是以人的心灵的(自我)意识功能为出发点,在感官(对象),经验,理性(包括以非理性为诉求的理性文字表现形态)中做种种取舍以立足,再以逻辑的方式思辨展开,以期达成对人以及周围环境抽象的认知,甚或其它形而上问题的判断。
佛法了第一义,彻万法源。拨开附著的表相及迷信附佛等乱象,佛法实质上要解决本体,万物本质,认知,甚至生与死等人类必须面对的终极根本问题。但是,不同于哲学直接从意识心出发进而借助语言作逻辑展开,佛法认为由于受限于业力的污染,心已偏离了根本,知是妄觉,不知属无记,人类不可能纯粹通过思维找到终极的诸如本体的答案 (当代分析哲学于此有殊途同归之结论),而需经历心灵的修炼才能成功。也就是说,通过依教奉行,借鉴前人的经验,勤修止观,一旦妄执污染清除了之后,即认知能力的困境和束缚被突破之后,万事万物的真相就会自我呈现, 真心如明镜,万象历然。虽然佛法的道理或实相通过学习也可以从某种程度被理解或接受,学来的毕竟属于知识,佛法本不可思议,书本式的知识传承过程中难免错解和偏差。古贤云,【一句明,千句f句一时明】。佛理之掌握方式殊异于哲学及其它世间技艺。佛理源自顿悟,证得的才叫真见地,得真受用。《血脉论》云,【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可见佛法讲究修证,验证。既然佛法同样以回答哲学的根本疑问为目标,佛法可定性为实践的,实证的哲学。人们通常对哲学,或者宗教感兴趣,无非对生命及周遭的一切存在感到疑惑,生活中有烦恼,无助,精神上期待依靠。佛法以回归本体——本性或佛性,为根本目标,一旦返璞归真,自然产生以智慧为核心的认识论,以及弃恶扬善的伦理学,树立相应的世界人生观。佛法修证任重道远,虽然我们此生难于获得如佛一般的圆满智慧,不过,经过努力,我们都有机会浅偿毫无烦恼的本来自在状态,我们的修行,或工夫,以及我们的见地,终归有一天会与佛法的道理,与佛法的法印汇合,从而一举解决困惑已久的(哲学的)问题而获得根本心安,同时,对生与死有一个崭新的认知和坦然的态度,【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这个话题比较大

佛法有很多层面,哲学层面是其中之一。佛法最主要的哲学思想就是缘起性空了,当然依据不同的见地也会有其他的内容。
供却加 _BBCODE_WROTE: |
这个话题比较大 佛法有很多层面,哲学层面是其中之一。佛法最主要的哲学思想就是缘起性空了,当然依据不同的见地也会有其他的内容。
|
仅仅从哲学的角度略述佛法,哲学与佛法对望互判,佛法对于哲学也相应有个判定。
题目太大

,不好写。。。

佛法理简文繁,知易行难。佛法文字的表现虽不同,其见地却是一致的,常言佛法一味,不二,殊途而同归。从去除我法二执两步来看,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不重久习,不轻新学。佛法84,000法门,没有门门必学的负担,只需一门深入,古德言:【若行人深达禅门意趣。则自然解了一切佛法。不俟余寻。… 譬如牵衣一角,则众处皆动。】
以现在物理学的知识,唯物主义这一点就是错误的,有形的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表现方式,物质是无中生有而来,也可以化为无形的能量。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一切的本源,精神只不过是物质的功能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唯物主义(physicalism)也在与时俱进。
科学向外探索,在于发现,尚处于婴儿阶段。佛法首重身心净化,在于回归,进而发现,与知识汇合,两者其实不矛盾,问题在于像末时期修炼境界高者稀有,跟不上知识产生的步伐,远古文化不似后来知识产生与贤圣的根本脱节。前文提到佛法以智慧的升起作为认识论(epistemology)的基础,I do not have many experiences myself in this regard, so I am not going to speculate much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m and science. But it seems to me though,科学认知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属于佛法所谓相似慧的范围,此种相似慧的火花在文艺及体育等领域中也零星可见。佛家或道家的修炼很在乎具缘,将来科技的进步对此必然有所助益,古老的文明(佛法)就会重新展现生命力。
老拙兄对佛法有点理想化吧! :)
早期佛法专注苦的解脱外, 对世界是什么是不太关心的。 十四无记, 就是说对有些世界怎来怎去、本质是什么等所谓的哲学问题是不关心的。 有人问佛陀这类问题,佛陀也是要莫打断,要莫不回答, 所以是十四个问题无记载答案。
后来在传播过程中,十四无记逐渐就变得“有记”了。 人一多了, 就有人得不到答案就不信不受不奉不行,佛的传人也不得不给与回答这类问题,这就与哲学研究的地方重叠得多了。 但你要说佛法在这方面最正确、而其他宗教或哲学都差一截子,这是没法被公认的,也没法证明。 事实上,世界怎来怎去、本质是什么,佛法与其他比,可以说是“语焉不详”的。 基本上是收在“无始”、“无尽” ,这倒是很合今天的科学。
“语焉不详”不奇怪,因为佛陀出世为众生解脱, 而解脱不需要全知。 十四个经典问题无解,不耽误解脱。 什么因什么果,解脱凭正确行持。 能不能正确行持,前贤总结的要素是发心(意愿)、正见(应该怎么做)。 其中这个正见, 可以有世界是什么这些内容, 但其核心内容是怎么做, 所谓的“解脱知见”。
供却加 _BBCODE_WROTE: |
这个话题比较大 佛法有很多层面,哲学层面是其中之一。佛法最主要的哲学思想就是缘起性空了,当然依据不同的见地也会有其他的内容。
|
佛法与康德之后的西方哲学一派有共通之处:主观唯心论。
看见很多人尝试在两者中作相互解释,有意思有启发不过有没有意义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