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沙遜集團的華懋地產公司在這裡買地、建樓共花去425萬元,建成後每年的房租可收到33.7萬元,13年就可以收回投資並淨得整幢大樓。那時能住進這裡的都是身份高貴或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人。抗戰後日本政客和商人多了起來,抗戰勝利後,公寓一度被美軍後勤司令部接管。蔣經國、曾在1936年任上海市市長的俞鴻鈞,美國陳納德“飛虎隊”的數百名飛行員都曾在峻嶺公寓住過。
1956年峻嶺大廈歸市房地部門管理,改名茂名公寓,將一部分房間分配給高級知識分子居住。著名作家靳以、唐弢、峻青,翻譯家孫大雨、文藝評論家孔羅蓀、著名醫師周誠滸等都曾在峻嶺住過。錦江飯店建立後,是錦江飯店中樓。
茂名南路143、151號 阿斯曲來特公寓今南昌大樓

南昌路、茂名南路的交叉口東北角有座V字形的大樓,在南昌路和茂名南路上各有2個出口,這裡曾是上海灘赫赫有名的阿斯特屈來特公寓(AstridApartments),今天叫南昌大樓。南昌大樓始建於1933年,永安地產公司投資修建,由外籍設計師列文設計。
建築為平面楔形,高8層,占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196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南昌大樓兩面鄰街,樓的轉角處是大門入口。一樓原來是車庫,二層以上是住宅,每戶都有半挑半凹的陽台,屬於現代建築,簡潔而大方。外牆采用奶黃色面磚貼面。在大門入口的門楣和頂部尖塔,以及簷部、門廳地坪、門窗鐵花等處,都具有裝飾藝術派風格。
在廚房和客廳的連接處有3個多平方的獨立備菜室,那是為了招待客人,主人家的廚師可以把菜燒好放到備菜室中,再由傭人端上。沿街的處於南昌路和茂名路路口的“V”型南昌大樓的後面,可以說是被南昌大樓包裹著的是一幢四層樓的保姆樓,在南昌大樓的每個廚房裡,都會有電鈴的設計,從這裡可以和住在後面的“下人”聯系,隨叫隨到。保姆樓裡終日沒有陽光,每個房間都是標准的7個平方。
因其保姆樓和公寓樓分開和主仆分明的設計,南昌大樓當時被人稱為“等級森嚴的公寓”。1994年,南昌大樓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現在是黃浦區消費者保護委員會、黃浦區歸國華僑聯合會、市慈善基金會等使用。
茂名南路163弄
茂名南路163弄,是茂名南路上唯一有花園的弄堂,這裡曾是一條臥虎藏龍的弄堂。

弄堂呈不規則工字型,共有11個門牌,其中有7個是帶花園,只有弄堂底的6號到9號是沒有花園的長條聯體建築。
弄堂呈不規則工字型,共有11個門牌,其中有7個是帶花園,只有弄堂底的6號到9號是沒有花園的長條聯體建築。

3號樓原屬1937年中華民國司法行政部部長的謝冠生。6號樓內,租下一二樓的就是錦江飯店老板、解放後連續擔任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的董竹君。但這條弄堂裡最知名的,當屬6號樓3樓曾住過的一位傳奇“上海小姐”:王韻梅,據說當年開著小汽車來看這位王小姐的,能從她家門口排隊到弄堂外的馬路上。1946年,江淮發大水,上海難民救濟協會為籌措救濟款,舉辦了一次特殊的選秀活動:“上海小姐”選舉,而這位王姓上海小姐的傳奇故事,據說就是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王琦瑤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