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COSMO


张弘扬从事屏风画创作已经八年多了。国画专业科班出身的她,十年前从苏州来到北京。在胡同深处的院落里,她构建起一个雅致的诗意空间。
作画,品茗,逗狗,看书……闹中取静的生活与她开朗的性格形成一定程度的对比。画画改变了她的性格,北京改变了她的习惯。而漫长岁月里始终分明且温暖的,是屏风上那用心描摹的悠然图景,以及她对屏风画的热爱。
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在这个由Z世代主导新兴消费的快节奏时代,她用自己的信念与理念,把屏风画这门历史悠久的技艺传承下去。


记忆深处,江南的三月风雨和四月花草,像一股直达双手的强劲信息流,激励张弘扬拿起画笔。在她新近完成的2米×2米的《樱花茶室图》上,呈现着苏州老家后山上的景象。

■2021年|《樱花茶事图》|纸本设色
“我家附近的寺庙是梁朝的,梁朝的塔下面有一个铜观音,所以取名为铜观音寺,寺庙里面有一片樱花林。”
20世纪90年代,在那个社交软件方兴未艾,短视频平台尚未崛起的年代,即使是樱花盛开的4月,山中也不见游人如织的热闹。张弘扬在林子里无忧无虑地玩耍、拍照,享受无人打扰的初春时光。
沉浸在自然的亲近与浪漫里,张弘扬仿若置身仙境。尤其是樱花被风吹过的刹那,“有种飘零的感觉,物象特别唯美”。
学画之后,她下决心创作一幅关于樱花的画。今春故地重游后,她用几个月的时间潜心绘制了这幅屏风画,记忆终于照进了现实。
小时候,家长送张弘扬到书法班和长笛班上课,可她没有提起太大兴趣,所以学了不到半年就放弃了。后来,她喜欢上了美少女战士、一休等日本动漫形象,没事的时候就照着他们画。
“我一直跟家里说我喜欢画画,他们想,我的诉求怎么这么强烈。但是家长不知道画画还会有动漫等分类,只是打听哪里可以学画画。”
或许是冥冥中的缘分,父母找到的老师正是苏州吴门画派传承人顾荣元。拜师后,张弘扬才知道,国画跟动漫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尽管如此,国画中画马、小鸟等形象的体验,还是给了她很多乐趣。
在她学画信念动摇的时候,母亲用威严震慑了她。加上市级、省级美术比赛金银奖带来的荣誉,证明她是有天赋的。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上了国画。

如此一来,在大学选择国画专业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了。在那几年里,张弘扬初次接触到宋朝小品画,并在翻阅画册的时候,看到了让她的绘画材质产生巨大变化的《山馆读书图》。
画中的房屋很像她家乡村庄里的屋子,前后门中间没有门,或只有一个形同装饰的隔档。这个画面勾起了她的回忆。
“我小时候在老家玩,通常都是从前门冲到后门,就这样贯通以后,我在那里面休息,会有风的流动。有一次,我在那里趴着睡觉就冻感冒了。当时我想着,要是有什么东西把门的方向给堵一堵的话,可能风就不会直接吹到我身上了。”
《山馆读书图》中的屏风让张弘扬灵机一动:“要是那会儿家里有一个这么大的板屏,是不是我那次就不会睡觉冻着了?”
她的屏风画创作生涯,就在这遗憾与憧憬的对撞间拉开序幕。

2011年,张弘扬大学毕业,家人希望她报考教师资格证和公务员,找一份“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她遵从父母的意愿,到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任教。然而,每天上完课回家,她都感到身心俱疲。
重复而无聊的生活维持了大约半年,她不想一辈子都困在一个地方,张弘扬毅然辞职,决定重拾画屏风的梦想。
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一直延续到张弘扬寻找第一张屏风的时候。
由于好不容易才找到适合的屏风,她一激动就欠考虑地直接落墨了。
“那个屏风的金箔面,跟我预想当中的画面完全不一样,差不多像在塑料上画画一样,它也不吃墨。”
这类屏风不好处理的原因有二:一是金箔本身难画;二是在上百年时间里,其表面变化让作画结果难以预估。
一筹莫展之际,同行朋友建议她先在屏风上拍一层薄薄的婴儿爽身粉。虽然这一方式解决了上色问题,但效果还是跟画在宣纸上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她改变了磨墨作画的习惯,转而使用墨汁或黑色颜料。

■用水勺取水放进砚台中,用墨块磨出墨,用水调出不同的墨色
在不久后的一次创作中,她遇到了一点小意外——刚开始,墨色黑亮悦目,谁知不到两分钟就变得灰暗了。她试着用浓墨汁往上盖,结果还是一样。她只得向裱画店的师傅求教。最终,他们认定原因很可能是漏矾。
张弘扬边画边刷矾,矾水所及之处,瞬间恢复了新鲜浓艳的墨色。完成后,她开心地跟朋友喝茶聊天,只听大家一声惊呼:“怎么回事?!”回头一看,屏风全变花了,“原来是一个叶子的点点,现在看过去全是模糊的长条形,墨就像炸开了一样。”
经过一天一夜的焦虑等待,屏风终于阴干。张弘扬把炸开的灰色图案当作一个淡墨的层次,用浓墨勾勒出第二个层次。两个层次叠加,反而让原来单一的画面变得更有厚度。
“正面看,它是一棵有层次的树;侧面看,它的树叶和树干都是一坨一坨的。它会随着你走动和视线的位移,从一个模糊的画面,慢慢变成一个很清晰的画面,那挺有趣的。”

■桌屏《四时花事图》将桃、栀、桂、梅四种花展现在一幅图中,见画如见四季
如今,她不必再为作画工具而操心了,因为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会帮她介绍合适的屏风。
屏风画得多了,她也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通过互相介绍推荐,她也逐渐积累了一些喜欢她作品的客人,有时也会有人直接带着屏风来定制。她一般会让客人规定一个大方向,比如是山水还是花鸟。但过于具体的主题限制,她是不愿接受的。
对于自己的作品,张弘扬秉持“一边肯定一边否定”的态度。
“一个画家不能一直觉得自己画得很好,那样的话,我会觉得没有进步。”
因此,她通常会把作品放上一年半载再拿出来看,假如依然觉得喜欢,那才称得上一幅十足的好画。
有些画却是她一开始很惊喜,可后来感觉很没意思的。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张弘扬会在各类艺术展上搜集灵感,或去看看画家朋友们目前在画的东西,也会跟他们聊天。在这动静交替的沟通当中,张弘扬找到自己可以提高的地方。
眼下,张弘扬正在准备今年的画展,每天从中午12点画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不办画展的时候,她白天上课,晚上画画,想休息了就回老家,或者出去玩。
她从前大大咧咧,非常外向。把画画作为职业后,积累得越多,思考得越多,整个人逐渐安静下来,给人以性格内向的感觉。

■2021年|《应月感怀系列》|绢本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