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国画思维
除了基于写实的维度,古典妆容的构建过程里也增添了艺术思维。
现在人逐渐意识到了,可以在艺术中获得灵感,把艺术思维中和进审美中。前段时间某书上风靡油画风,油画美甲,油画裙等等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比油画风的丰富、缤纷、强覆盖,国画风因为过于淡彩、写意而少有人提,但它也能为我们在妆容和审美上提供一些以柔取胜思路。
▲工笔人物也可以写实
油画与国画的对比,更像是张扬个性对比取长补短,分明硬朗对比自然过渡,高明度重彩对比留白意境。
从这个维度看,中式古典妆容与国画的特性完全契合。硬朗vs自然,重彩vs留白,也更像是中式古典妆与现代妆、欧美妆、泰妆等其他妆容的区别。
国画的“秘诀”和思维,可以完美地应用进古典妆容中。
叔在看郭夫人的视频时观察到了她有这样一个习惯,在底妆上完之后,她会先勾勒出轮廓,比如阴影部分。
然后粗浅地用眉笔勾勒出大概的眉形,完成眼妆后再根据眼妆的浓或淡来完成画眉。
这对于我们画日常妆容来说也是个启发,因为眉眼的浓淡、浅深要时刻保持一致,眉重、眼妆浅就会有粗重的男相既视感,眉浅、眼妆重反而看着无神,显愁容。
整体的均匀把控,意在保持面部的协调感。同时,这也贴合了国画中的“画前定型,从树起根”“不可太浓厚, 不要太稀匀”口诀。除此之外,国画中近与远的立体关系,也能融合在古典妆容中。
“近松叶要明, 远松稍点清”可以构建立体度。
在眉眼这块画布里,眉骨就是“近松”。那么眉骨深,上下浅的画法,也可以形成纵深,让我们的眉弓更立体。
同理可得,唇部也应通过这种虚实和深浅打造出立体感、饱满度。
普通人如何有效复制?
复制的核心是,能准备识别自己的硬件条件是否是最适合这种妆容风格的?
前段时间港风风靡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乌青色眼影+红唇+雾面底妆是复刻港风妆的标配。
但在这个风格里大杀四方的大美女李嘉欣演起杨贵妃化古典妆却差点意思,少了点端庄华贵,多了些强横跋扈。
就算古典妆容和港风妆容拥有一些共同点,但它们核心呈现出的气质却完全不同,一个是和谐统一,一个是张扬明媚。
所以如同李嘉欣一样的宽颧+窄下颌在表达洒脱张扬情感时会更便宜,但颧骨与下颌宽度的极大差值也会相对难以拿捏住古典韵味的诀窍,所以这样的脸其实不太适合复制古典妆容。
这种情况,反而更适合古典纯度不太高的妆容思路。比如通过有宽度的发型与造型来视觉上缩短颧宽,利用碎发流畅面部线条等等。
相反,古典妆容对宽下颌的包容极高。如果下颌与颧宽差值极小,下颌只微收,整体脸型呈现协调、稳当既视感,那么这样的一张脸也更容易契合国画中的“留白”。
之前毛戈平老师也在采访中说过,适合古典妆容的演员,是需要足够大的脸盘,来撑起妆容中的大面积腮红,脸盘收的极窄的人是呈现不出这种美感的。
是否适合古典妆,其次还要观察鼻与唇的协调性 。
在古典妆容中,唇的形态相对来说要比鼻子更重要。蒋勤勤和嬛嬛都不是秀气小巧的鼻子,但叔相信在我提出之前,大家并没有感觉到鼻子让她们的古典气有任何的不协调。
反而是厚唇的人尝试古典妆容更容易踩雷,有违和感。
因为古典妆容核心重在取长补短,协调统一。
相比之下,小口裂+大鼻子的可调整程度更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嘴唇的饱满程度来协调均衡整体效果。
最后,是眼睛的形态。
其实古典妆容对眼睛大与小的要求都不高,眼睛不大也一样能呈现出古典韵味。
但不能出现过大面积的“遮瞳”或三白眼的情况,因为有美的冲击的古典眼妆的核心是“精气神”。
▲20%左右最佳
▲30%以上的遮瞳猫眼更适合现代妆容
周冬雨这次新剧的造型失败,除了其他客观原因之外,还有三角眼让眼睛缺少精气神的缘故,看着有股子丧气。
熟悉自己的脸,清楚自己与这个妆容风格的适配程度,才能驾驭住风格,而不是被风格驾驭,被推着走。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大家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