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測試自己的心功能,可以進行6分鍾步行測試,即六分鍾內,在平穩的路面上進行“30米折返走”。
6分鍾折返走能達到550米以上,說明心功能正常;
450—550米之間,有可能是輕度心力衰竭;
150—405米,有可能是中度心力衰竭;
如果低於150米,可能是存在重度心力衰竭。
心臓病最後的戰場 生存率低於多種癌症
隨著冬天的來臨,天氣越來越冷,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也隨之到來,心力衰竭便是其中之一。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汪芳介紹,心臓實際是一個收集和排出血液的“泵”,也像是一個發動機,推動血液在血管裡運轉,然後輸送至全身。當心臓負荷加重或心臓肌肉損傷時,心臓就像一只彈性減退的皮球,泵血功能降低,輸出的血量不能滿足器官及組織的需要,同時器官及組織中的血液也不能順利回流到心臓,這種狀態就是心力衰竭,簡稱心衰,由此可產生一系列缺氧和淤血的表現。
心衰是各種心臓疾病嚴重的終末階段,被稱為“心臓病最後的戰場”。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心衰患病率達1.3%,至少有1300萬患者人群。冠心病、高血壓、心臓瓣膜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均是心衰的高危人群,這些疾病在後期均可引起心衰,需引起廣大患病人群的警惕。
汪芳指出,如果心衰控制不佳,患者的生活質量非常差,“由於呼吸困難、足踝腫脹、乏力等症狀,患者睡不好、動不了、不能爬樓、不能幹家務,不僅如此,心衰還是引發患者住院的最主要原因,長期反復的住院治療給患者自己和家人帶來了極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心衰的死亡率也很高,有數據顯示,約有50%心衰患者在診斷5年後死亡,生存率低於多種癌症。
出現呼吸困難、頭暈、焦慮等警惕心衰
盡管心衰的危害不小,但公眾對心衰仍缺乏較為全面的認知,汪芳強調,心衰早期症狀也常常被誤認為是衰老的正常現象或感冒等“小毛病”,患者往往拖延到症狀加重才記憶,這個後續治療帶來更大的困難。
呼吸困難、食欲不振、浮腫、疲勞、運動能力下降,尿量減少,夜間尿量增多,頭暈、焦慮不安、情緒緊張等都可能是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狀,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醫。此外,不僅心衰患者要在冬季格外小心,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衰的高危人群同樣如此,應當提高對心衰的警惕。
對於已經確診的心衰患者,汪芳強調,在日常治療中建議使用列表、藥盒等輔助提醒方式來幫助每日准時服藥,患者不要自行隨意改變藥物劑量和種類,在前往門診就診時,要帶上記錄自己所用藥物的清單,自覺有藥物副作用影響時,應詢問醫生,不要自行突然停藥。
寒冬季節是心衰容易急性發作的季節,科學用藥之余,患者還要注重科學的疾病管理,保持情緒相對穩定,心情舒暢,睡眠充足,避免過度勞累,戒煙酒。冬季外出注意保暖,從溫度高的地方到溫度低的地方,高血壓患者更應注意保暖,“這是心衰的主要病因,降溫時血壓容易波動升高,堅持用藥控制血壓,也是對心衰患者的良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