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 写道: |
两人同性恋的证据
|
不见得。奥利弗也娶了个老婆。如果是同性恋完全多余呐。
BC测量师 写道: |
不见得。奥利弗也娶了个老婆。如果是同性恋完全多余呐。
|
就象当年听说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的演员是G一样,感觉很颠覆。其实现在看来一切都合情合理。
读书要趁年少。如今人们只耐烦抖音,多几分钟都不愿看。
我呢,最后看的一本纸质书是《三体》,且并不以为然。
平时和文字的交道: 70% 看网,10%听书(锻炼时),10% Kindle 电子书(订了好几种杂志) ,还有10%写点零碎。
受益最多还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大约是1983年读的。主要是洞开人生经验,其次是音乐的关联。
《红与黑》是早年性与爱的启蒙。其中于连.索黑尔的青年ego, 后来在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中也有体会。
《百年孤独》是近年听书的,虽感不错,已无办听完。只想吃快餐了。听书有很多切合时代的高评,很欣赏。
穿越剧啥的,就不读了。
顺便说一个读书的事。人气极高的金庸系列,试了几次都读不到一章,便放弃。
不喜怪力乱神。
近几十年,有关历史的,看得较多。不再文艺。
非常佩服。看过电影流浪地球,注意到刘慈欣,与时俱进,在喜马拉雅上听三体。
年少时听人家讲约翰 克里斯多夫,崇拜得很,现在这个年龄读,觉得说得思想深刻,描写各色人等细致,再没有励志的功能啦!
金庸的书是以消遣目的开始,最后是百科全书,学习很多东西。有点寓教于乐。
Calm 写道: |
读书要趁年少。如今人们只耐烦抖音,多几分钟都不愿看。
我呢,最后看的一本纸质书是《三体》,且并不以为然。
平时和文字的交道: 70% 看网,10%听书(锻炼时),10% Kindle 电子书(订了好几种杂志) ,还有10%写点零碎。
受益最多还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大约是1983年读的。主要是洞开人生经验,其次是音乐的关联。
《红与黑》是早年性与爱的启蒙。其中于连.索黑尔的青年ego, 后来在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中也有体会。
《百年孤独》是近年听书的,虽感不错,已无办听完。只想吃快餐了。听书有很多切合时代的高评,很欣赏。
穿越剧啥的,就不读了。
顺便说一个读书的事。人气极高的金庸系列,试了几次都读不到一章,便放弃。
不喜怪力乱神。
近几十年,有关历史的,看得较多。不再文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