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雙祺
《大宋提刑官》由闞衛平執導,何冰、羅海瓊、郭達等主演,講述了被譽為“法醫鼻祖”的南宋提刑官宋慈屢破奇案的傳奇故事。該劇於2005年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據央視索福瑞統計的收視數據顯示,其播出第二周的平均收視率超越了《新聞聯播》,名列2005年上半年央視在播劇收視率第一。15年過去了,豆瓣上仍有近6萬人參與評價,最終給出了9.2的高分,《大宋提刑官》在國產懸疑推理劇的地位可見一斑。

《大宋提刑官》
考究細節營造歷史質感
業界普遍認為,宋朝是我國法醫學最為發達的時代。宋代有關辦案治獄的著述頗多,其中的集大成者要屬宋慈的《洗冤集錄》,此書也是中國較早、較完整的法醫學專著。
《大宋提刑官》中11個詭譎驚異的命案便多為書中真實案例改編。其情節設置巧妙,懸疑叢生而又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宋慈用到的“焚屍驗喉”“蒸骨驗屍”“銀針探喉”等手法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相當程度的科學性。其中“李府連環案”中使用的“滴骨辨親法”(將血滴在骨頭上,看血是否會滲入骨頭),被認為是現代血清經驗法的萌芽。

郭達在片中扮演反派刁光斗
優秀的故事是該劇出彩的底色,精妙的表演更為劇情增色不少。《大宋提刑官》擁有豪華的演員陣容,劇中的每位演員都給觀眾帶來了很多驚喜。尤其是作為小品演員的郭達,將滿腹經綸同時又陰險狡詐的官場權謀小人刁光斗演繹得入木三分,讓人拍案叫絕。
劇情之外,《大宋提刑官》的細節也考究而精致:人物的服裝和頭飾風格及用料契合時代,花口瓶、出戟尊、盞托等道具有著典型的宋代風格,而多次出鏡的屏風也以傳世名作《千裡江山圖》為主題,頗具宋朝風雅。該劇畫面的整體色調采用唐宋山水畫風格,高度還原了宋朝時期的民俗生活與文化禮儀。
被網友們一直津津樂道的片尾曲,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編曲首次引入宋詞朗誦及吟唱,古意盎然的詞句配以悲壯華美的音樂,將故事的主題表達得淋漓盡致。除片尾曲外,《大宋提刑官》的配樂也十分出彩:鬼魅的配樂和密集的鼓點,輔之以閃回、電腦特技等手法,在制造懸念的同時更激發了觀眾的探究欲望。
畫面色調、服化道以及人物演繹及配樂設計等細節為該劇營造出一份獨一無二的歷史質感,不僅巧妙烘托了懸疑氣氛,更為全劇增添了一份歷史的厚重感。
嚴謹推理烘托真實氛圍
單就推理和反轉而言,同題材經典劇《少年包青天》系列和《神探狄仁傑》系列都更具戲劇性,但何以評分遠低於《大宋提刑官》呢?
在電視劇《少年包青天》中,包拯的推理過程偏主觀,破案靈感經常來自身邊人漫不經心的說話和舉動;《神探狄仁傑》中的狄公斷案更誇張,編劇過度神化人物形象、忽視客觀證據,狄仁傑在與元芳“你怎麼看”的對話中便可識破真相……相比之下,《大宋提刑官》無論是案件本身還是破案過程,都更嚴謹和真實。

宋慈在斷案
與同題材劇相比,《大宋提刑官》更貼近社會現實。“李府連環案”“毛竹塢無名案”“遺扇嫁禍案”等案件,均發生在普通百姓的鄉鄰之間,沒有迷霧重重的深層陰謀,只有人性的赤裸私欲,恰如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案例。
除了接地氣的劇情,貫穿全劇始終的“重證據實、人命關天”法學思想也是該劇脫穎而出的制勝關鍵。宋慈的父親是老刑獄人,他不僅繼承了父親推理斷案的技能,更承傳了父親的審慎和對生命的敬畏。這讓宋慈斷案更加理性嚴謹,他對待生命的這份嚴謹讓該劇有別於其他推理劇的娛樂性,給人以真實的嚴肅感。
深邃思想升華主題情懷
《大宋提刑官》不僅有精彩的破案內容,劇中蘊含的深邃思想賦予其歷史價值和社會意義,讓該劇立意更加高遠。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彼時的南宋王朝,積弊已久,官員貪墨,結黨盛行。官場利益盤根交錯,宋慈越深入破案,越接近黑暗。宋慈手中的刀,剖析的是屍體,也是人性,更是已病入膏肓的南宋王朝。該劇通過展現宋慈的境遇,腥辣諷刺了宋朝官員的腐敗和朝廷的昏庸。這樣的思想深度讓《大宋提刑官》成為同類作品中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大宋提刑官》劇照
宋慈與貪官斗爭的過程也為觀眾津津樂道。宋慈為人剛正、耿直,不慕權貴,屢平冤假錯案,是百姓心中完美的好官。這樣的角色設定下,宋慈不只是一個法醫,更是官場裡的照妖鏡,與官場中的反派產生強大的戲劇沖突。然而,當皇帝為維穩而燒掉官員的丑聞證據後,宋慈恍然大悟:先進的法醫技術可以洗刷冤屈,卻無法沖刷腐敗的官僚體制,也無法拯救這半壁已經搖搖欲倒的江山。宋慈“醫國”的抱負雖未能實現,但是該劇的屬性卻在此刻升華,這部推理劇正式升格為歷史劇。
隨著行業劇在國內影視劇市場的崛起,懸疑推理劇將會有很長的創作繁榮期。創作者們在向近年大熱的《法醫秦明》《白夜追凶》等網劇看齊之時,不妨追本溯源,回顧一下這部經典老劇。十五年前的收視冠軍依然能雄踞當今的推理排行榜,必然有其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出眾之處——《大宋提刑官》的貼近現實、細節精致、劇情嚴謹、思想深邃等特質,恰恰是當今同題材影視劇忽略的。(付雙祺)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