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岁的手足
多谢黄咝,到时到候总会搞一些新意思让我们重新认识香港,之前教识我们上水有个地方叫「新屋岭」,那是一个废置的非法入境者扣留中心,最近又教晓我们原来北区有个特别坟场「沙岭公墓」。
如果不是一班黑衣人清明节浩浩荡荡去沙岭公墓搞公祭,放下头盔猪嘴花束零食,说要拜祭那些修例风波以来消失的手足,我都不知道,原来文锦渡附近、罗湖管制站旁边的沙岭,有这样一个专门埋葬无人认领尸体的坟场。
那里的墓碑没有名字,只有下葬年份:二〇一八, 二〇一九, 二〇二〇……想像空间愈多,创作空间也愈大,於是一班黑衣人相信,黄土下不知名的亡灵,就是消失的手足。
也难怪,太子站的灵堂拜了半年,新鲜感已失,是时候要弄点新意思。无名公墓无名无姓又有诡异气氛,用来创作鬼故事是最好的场景。
其实如果用用脑、花花时间查证,你会发现,原来一具无人认领的尸体,并非随随便便就可以躺进沙岭公墓。先要警方到相关住址追查,再提取指纹、掌纹、DNA
样本及身上衣物资料作存档,再由警方联络其近亲,政府法医也会进行验尸确定死因,遗体存放一个月仍无人认领,入境处就会批出死亡证,殓房便通知食环署决定土葬或火葬。
所以,躺在沙岭公墓的亡灵都经过一连串严谨程序处理,而不是黄咝想像中的乱葬岗。最可笑是,食环署公布二〇一九年六月至二〇二〇年三月,香港共有二百六十七具无人认领尸体葬於沙岭公墓,当中二百多人是六十岁以上,七个为初生婴儿,四十岁以下的死者,是零个。
大家都说来拜祭黄土下的手足?六十岁的手足?还是想像的手足?
提醒一句,公墓埋的都是有憾的死者,你们来打扰,未必拜到想拜的亡灵,郄可能惹来不想附上的寃魂,有些遊戏,不该玩,也玩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