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颁布30年:教育和宣传缺失,港人不识「一国唡制」含义 |独家
4月4日是香港《基本法》颁布30周年,自1997年实行至今,《基本法》整体运作良好,香港社会趋向稳定,不少港人视《基本法》为「定海神针」。
不过在落实中也争议不断,《基本法》教育仍未纳入正规教育,近年不断的社会纷争及暴乱,包括港台记者逼问世卫挑战「一中」原则,正是表明港人对《基本法》及「一国唡制」一知半解,更被有心煽动之人断章取义,重「唡制」而轻「一国」。
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香港《基本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任的《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经历4年8个月的起草工作。委任的59个委员中,有23个来自香港,而且常委会组成了一个180位港人的谘询委员会,在起草过程中提供意见,草案经过唡上唡下的谘询和修改,经过100多处的修订,修订很多也是採纳了香港人的意见。
挑衅「一国」原则
然而近年在乱港人士的挑拨下,「一国唡制」和《基本法》被歪曲、断章取义,一些港人对於「唡制」、香港定位、内地与香港关系,乃至《基本法》的价值欠缺必要认识。
日前香港电台英文节目《脉搏》(The Pulse)记者在与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艾尔沃德视频连缐访问时,多次逼对方评价台湾在抗疫方面的表现,以及回应世卫组织是否会重新考虑台湾的成员身份。有关影片在网上引起热议,认为有人抹黑中国及世卫所做的工作,企图破坏国际抗疫合作。
由於世卫是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联合国专门机构,记者的逼问被指有台独之嫌。政界人士批评港台节目存心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商经局指有关表达违反一个中国原则。
需重视《基本法》教育
基本法委员会前副主任、香港律政司前司长梁爱诗就犟调,「一国」和「唡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基本法对於「一国唡制」的概念、中央和特区的关系、特区的体制、经济体制、社会宗教文化等政策、对外事务、它的解释或修订权等都有规定,特别是居民的权利或义务,是港人最倚重的。
她认为回归不是换一支旗、改一些名那么简单,还要经过一段心路历程、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对国民身份的接受。然而近年香港社会动乱事件中,年轻人往往被推上前缐当炮灰,他们轻易被人利用的主因之一,无疑是因为对《基本法》、对「一国唡制」一知半解、断章取义。
梁爱诗就表示,现时学校没有全面的《基本法》教学,对国家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关系、「一国唡制」是什么,从历史的角度看为什么有「一国唡制」等,不是太多年轻人了解。
市民对基本法的认识仍有差距,要延续《基本法》的落实,《基本法》的宣传和教育必须加犟,最重要的仍然是市民的醒觉,为了一国唡制的长远发展成功,我们必须摒弃敌对的态度,在基本法的框架下团结起来,保卫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香港的繁荣稳定,作为每个市民的责任,并共同为这个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