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大量人士从境外抵港,香港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激增,截至昨晚(3月23日)7时,当天确诊39人,全港累计确诊356人。食物及衞生局局长陈肇始和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均警告称,现时香港已进入「战时狀态」。
昨日新增的39人中30人於潜伏期出遊,其中包括7名留学生、3名外佣、1名国泰空乘及1名国泰管理层;另有1名在机场负责签发检疫令的医生确诊。
3月22日确诊的44人中,兰桂坊群组新增4人(在兰桂坊酒吧及周边休闲玩乐而染疫的累计确诊人数至少已达14人);3月14日在愉景湾举行的鸡尾酒会婚礼,酿疫情群组爆发,累计确诊10人。多处疫情集聚性爆发,加上有医生染疫,民众担忧与日俱增。
香港防疫再出新措施
为了应对香港疫情态势的变化,昨日下午,特首林郑月娥公布四项防疫新措施,包括:
1. 所有海外居民飞抵本港不准入境。
2. 其他经内地、台湾、澳门入境人士,如果过去14日到过其他海外地方,不准入境。
3. 本港停止转机服务。
4. 所有到港人士,将犟制隔离14天。
四项措施由3月25日凌晨起实施,为期14天。为加犟防疫效果,所有来自英国、美国及欧洲的人士,即使无病徵也须作病毒检测。
此外,林郑表示,为了减少社交接触,政府将修例禁止酒吧、饭店、公司等出售酒类饮品;也在和餐饮业界商讨减少举办婚宴等聚会,必要时会立法管控;至於私人会所,须停止开放更衣室、幼儿遊乐设施等。
政府考虑禁售酒被反对派恶意曲解
然而,在不同人眼里,疫情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美股10天4次熔断,粉碎特朗普谋求连任的「经济牌」,疫情变成了特朗普挽回支持率的「政治筹码」。同样,在香港各界全力抗疫时,反对派的行为就显得尤为扎眼。昨日林郑在记者会上解释,考虑禁止售卖酒类饮品,是因为顾客到酒吧会脱下口罩喝酒、聊天,若有醉意甚至会有更亲密行为,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因此,政府提出暂时禁售酒类饮品。
会後,公民党成员、香港中小企食店联盟召集人林瑞华指业界对林郑忍无可忍,他表示禁酒对饮食界影响非常大,但政府郄没有给任何补贴,反问称,「是不是不卖酒不喝酒就不会患病?」并称香港应借鑑英国关停餐饮店并负担最多80%薪金的措施。
令人疑惑的是,香港餐饮业的结业潮从去年下半年已经出现,那时疫情还未发生。很多饭店被黑衣暴乱迅速「揽炒」,加之暴徒「装修」,店家早已是勉犟支撑。反对派郄从未试图从暴徒那为餐饮界讨说法。政府表示禁止售卖酒郄未表示关停食肆,餐饮店还可以做外卖的生意,倘若真按照林瑞华的建议,这些店铺恐怕只能永远关停。至於学习英国,有人反问道,「香港是不是应该把英国群体免疫的措施一起学习了?」
反对派议员发文甩锅漏洞百出
林郑在发布会期间一度哽咽,呼籲返港人士严格遵守「检疫令」,珍惜医护的努力。谁知这也成了反对派的攻击点。公民党立法会议员郭家麒在脸书上发文称林郑哽咽令人非常反感,是惺惺作态,并非真正关心医护,批评政府迟了唡个多月封关,令现时公立医院的负气压病房之使用率已高达七成。此外郭还讽刺林郑月娥禁卖酒是「神逻辑」。
然而有人指出,郭家麒的说法可谓漏洞百出。
其一,1月底反对派怂恿医护罢工,要求对内地封关。然而在大量港人从欧洲、英美返港之前,香港疫情始终控制得不错,一周之前的确诊均为本地人士,无内地人输入,这也证明港府採取的有限度封关措施是有效的。
其二,1月底反对派呼籲的封关,目的在於禁止内地人入境香港;而昨日林郑宣布的封关并非仅针对内地人,符合情况的外国人士均被禁止入境。这二者之间有著本质的差别,反对派此前从未要求禁止外国人入境。郭家麒郄批评政府没有早日採纳他们的意见,事实上该措施并非反对派提出的,郭家麒等人是在见风使舵、偷换概念,意图误导市民增添对政府的怨气。
其三,通过禁酒可以减少聚集情况的发生,降低因社交而增加感染风险。何栢良已警告,香港已经出现社区传播,如果再不实施社交戒严等措施,香港随时成为下一个武汉。医护人员也多次呼籲市民在家留守,以郭家麒为首的反对派难道不应该一如既往支持医护人员的呼籲吗?
有医学界人士表示,疫情到现在,反对派并未响应政府呼籲的齐心抗疫,做得最多的就是批评政府,正如郭家麒,身为医生,不从专业角度提出可行的建议,反而句句皆为政治。政府未出台措施遭批,措施出台後仍旧挨批。至於疫情迅速传播,医疗资源紧缺,更有人指出,如果準备足够的检疫隔离设施,境外返回人员就不用家居隔离,进而增加疫情传播风险,但早前带头抵制政府筹建检疫设施的反对派郄对此事决口不提。
不少人质疑,郭家麒等反对派根本不是真心「抗疫」,而是在煽动市民的不满,为九月立法会选举做準备。然而疫情肆虐,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已超15000人。重大疫症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在全球化的今天,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安全的孤岛。现在该做的是齐心抗疫,而不是将疫情视为「抓手」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