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自PAI
谈及人生,时代是绕不过去的两个字。但在“爱折腾”的张京看来,人赶上什么样的岁月,出生在什么国度,都不由自己来决定。唯一能决定的是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我叫张京,今年66岁,曾任世界500强公司的软件主管,现已退休,长居美国。
在异国屋檐下回忆过去,往事洞若烛照。
我是68年下乡的老知青,我一直认为我的人生经验大都来自那个时期。
从初中没毕业到上山下乡,从工厂做工到考上大学,从外企辞职到美国继续求学,一路走来最后做到世界500强公司的软件主管,这其中虽然有几十年的打拼,做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最使我自豪的,却是我60岁退休以后的生活和改变。
01
1953年,我出生在北京的一个高干家庭,父亲是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母亲是一名军医。
这是我的全家福,右一是我
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年代。
身为将门之后,我血液里流淌着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我为父辈的业绩感到自豪,自己也热烈地向往着辉煌的业绩,从小受母亲影响,我很想成为那种能做开颅手术的脑外科医生,所以我不像一般的女孩子喜欢玩布偶娃娃,我最喜欢的事情是摆弄父亲的军功章,听父亲讲他的战斗故事。
父母忙,我5岁就上小学。后来60年全家随父亲的调动迁至吉林。
1965年,我刚上初一,文革开始,失控的校园再也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在航空学院当政委的父亲被批斗游行,接着被关进牛棚。母亲工作保姆离开,做为家中四个孩子的老大,13岁的我突然肩负重任,一边照顾弟弟妹妹,一边把做好的饭给父亲送去。
阅读全文
首先,1985年高考她拿到485分,估计连重点大学线都没有到,猜想重点分数线是510分。否则满分是 510分,她这个平均95,6分的成绩不是清华就是北大了。我google了一下,1985年考5门课,每门120分,就是600满分。
再有,她和前夫1990年离婚(没说几月份),和大差不多20的老外1991年年初结婚,5 月飞美国。。。。唔,没说恋爱多长,很有心机的了。
首先,1985年的高考政策可不比现在,25岁以下才能报考,张大姐怎么过的政策关?第二,当年文科总分640,语数各120,政英史地各100,487全国不算什么高分,也不算差,在北京可以进北大,天津还可以排进前三。
不过张姐胜在基因好,飞行员父+军医母=高情商+高智商,否则不可能自学一年就高考中榜,外语背景40岁学微积分还能拿下美国双硕
北大屠夫陆步轩1985年高考文科531分,陕西第1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