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了他來了,這神仙陣容走來了——“千面影帝”
梁家輝、“達康書記”
吳剛、“鰲拜”
徐錦江、“死了都要愛”的
信,居然齊聚了同一個
旅行真人秀。快帆加速器一鍵回國告別卡頓。原以為這些控場能力MAX的男人們,會把現場控制得死死的,霸氣四溢。
萬萬沒想到,這些第一次帶兒女參加節目的明星老父親們,竟然上演了一出笑死人的——
“老年版”《爸爸去哪兒》+《變形記》。不多說了,它就是——
海報由徐錦江設計
《一路成年》目前的分數,在最近一眾撲街的真人秀面前,簡直一股清流。
這種“青年+老年”的明星親子節目,以前不是沒有過。 不過,在《我家那閨女》《我家那小子》中,當年輕的明星面對年老的父母時, 大家的關注度,幾乎集中在年輕人面臨的困境上:催婚,空巢青年,代際矛盾…… 而老去的父母,真的只能作為年輕人的阻礙存在嗎?
《一路成年》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老父親們。
5對父子/女,一起旅行。
梁家輝,吳剛,徐錦江,信,李劍——兩個影帝+實力演員+流行歌手+素人父親。
其中四位明星父親,都是各自領域的實力派。想象中,《一路成年》的畫風應該像老港片,大佬帶著自己的崽出來歷練。大佬在前面大步流星,崽子們緊跟其後。但打開一看,emmmm……畫風,似乎哪裡不對???
梁家輝,作為一個不知道見過多少大場面的影帝。在鏡頭前,突然手腳不知道往哪兒放。
蘇見信(信),前信樂團主唱。曾經,他的《死了都要愛》火遍大街小巷。就算是在蹲坑的時候,都能聽見有人在放這首歌。只要站在舞台上,他就是全場最囂張的崽!
然而在面對自己的崽——
小丸子時,他卻一點氣焰都沒有了。老父親各種在線卑微求聊天,但常常還是會一句話把天聊死。
跟小丸子聊天、或跟別人談到小丸子時,這個在舞台上控場能力MAX的男人,還會緊張到嘴瓢。說好的霸道主唱呢???
當然,也有老父親,沒有梁家輝、信那麼緊張。但,似乎又走向另一個自信過頭的極端。吳剛,戲骨一枚,十年前就獲得了金雞影帝。這兩年憑借“達康書記”、“李維民”兩個角色,在年輕人中爆紅。 海外華人追劇追綜藝可以用快帆加速器,不會受到任何限制。他塑造的角色,以深沉著稱。 在現實中談到自己的育兒經驗時,也是自信滿滿。 然鵝……
吳剛的兒子吳羽卿
問:父子間有矛盾嗎?吳剛:沒有什麼矛盾。吳羽卿:肯定有啊。
問:父子間有秘密嗎?吳剛:他有些話也會跟我們來直說。吳羽卿:肯定有啊。
問:父子第一次旅行是什麼時候?吳剛:這是第一次。吳羽卿:2008年……
塑料父子,默契全無。而且,這個過度自信的老父親,看似自信,其實只是表象。一不小心,嘴瓢還是泄露了緊張。
您要熏臘肉嗎?
萬萬沒想到的是,節目播出後,在微博上爆火的,不是影帝,也不是實力歌手,而是——徐錦江。徐錦江早年演藝經歷頗為傳奇,後來飾演的角色,以凶殘著稱。從他飾演過的角色中,隨便拎一個出來,都令人聞風喪膽:《仙劍奇俠傳》中的拜月教主,《鹿鼎記》中的鰲拜,《倚天屠龍記》中的謝遜……本人的長相也十分凶狠,能用來嚇小孩的那種。
可以說,他留在大眾眼中的印象,絕對是一個狠人。
然鵝,他背地裡居然是個寶藏男孩——跟妻子的故事,堪稱現代霸總偶像劇。作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大師關山月的弟子,最貴的一幅畫,曾賣出過80萬。
更令人震驚的是,當鏡頭對准他的生活——傲嬌,社交恐懼症,粘人精。主持人問各位老父親的小名時,徐錦江面帶羞澀地說:“小綿羊。”
凶狠大佬在線化身軟糯小綿羊
不僅昵稱粉紅,心裡也住了一個小公主,經常上演內心小劇場——在攝制組到家前,他就已經腦補過攝制組會拍到的畫面。
但現實很殘酷。
(放段腦內小劇場的完整視頻,直接拉到1分5秒處開始)作為小公舉,生活自理能力自然是不需要的。一切都依賴兒子,奪命連環call是日常。打過去後找不到話說,只能說一句莫名其妙的話後,趕緊掛掉。如果兒子不在身邊,遇到事情,就會
自我懷疑,逐漸陷入悲傷的情緒不可自拔。
猛男落淚
然後會似唐僧般開啟自我鼓勵,自我催眠。
“(我不會做飯,)還好有這麼多人家的爸爸,我一個人,簡直生活不下去,我也不合群,不夠堅強,我什麼都不會,生活都不會,生存都不會,太沒用了。堅強,還是要堅強的,有什麼了不起啊——我就什麼都不吃也行,我就喝水就可以。”
總結起來一句話:
我太難了。活脫脫一出《變形記》。雖然感覺好可憐,但好想笑是怎麼肥四???
徐錦江的兒子徐菲,完全是他的反面。“00後”的徐菲大方、帥氣、合群能力MAX,更重要的是
情商超高。在去年,徐菲就因為高情商,上過一次微博熱搜。韓國綜藝《在當地吃得開嗎》在中國拍攝時,他作為路人,神助攻朋友,向節目組的韓國小姐姐表白。整個表白過程,不給小姐姐留一點心理壓力。
什麼叫典范,這就叫典范啊!徐菲助攻片段,直男們學著點
當“高情商兒子”遇上“傲嬌父親”,父子關系完全調換。常常是父親鬧小情緒,兒子耐心安撫。
可能徐錦江不應該叫徐錦江,應該叫——
徐·社恐·傲嬌·戲精·話癆·小綿羊·錦江。
這幾位父親雖然在各自領域,已經打拼了許多年,但都不常參加綜藝,不懂得“營業”。除了李汶翰,其他幾個兒女也幾乎都是素人,完全沒有鏡頭前的經驗。
但,正是這些生澀與局促,讓親子間的互動,更加真實。在真實中,往往能碰撞出許多出人意料的笑點。
然鵝,節目播出後,卻被不少人吐槽。因為許多有意思的地方,都不在正片裡。而在會員才能看的“plus版”中,和先導片中。
那正片呢?
我們來看看第一期正片是什麼樣子——五個家庭相聚在美麗的四川丹巴地區……沒收一切玩具、零食……抽簽選房子……保護雞蛋小游戲……父親做飯,孩子趕豬……???這流程,難道不是《爸爸去哪兒》???如果說,以上只是流程相似的話。
李銳的出現,完全可以把《爸爸去哪兒》和《一路成年》無縫銜接了。
《爸爸去哪兒》中的“村長”
李銳,也是《一路成年》的主持人。整場節目都稱呼這些父子/女們,為“爸爸和寶貝們”。一群二十來歲的“寶貝們”???甚至,兩個節目連logo,都如此相似。
顯然,《一路成年》想要復制《爸爸去哪兒》的成功。兩個節目中的參與者,都是父子/女。看似成功有跡可循。但,節目組似乎忘記了一點:
年齡變了。《爸爸去哪兒》中,參加者是
年輕人+孩子。
除了加強父子女之間的聯系,節目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一些合適的小游戲和游戲式農活,能寓教於樂。父親們也可以在游戲間,交流育兒經驗。一派和諧。
然而《一路成年》的參加者,是
成年人+老年人。做那些適合小孩子的游戲,只能感受到滿屏的勉強。
這些成年親子間需要的,並不是獨立能力的培養,而是代際之間的溝通。中國式的父子/女關系,長期處於尷尬狀態。孩子的生活,大都是母親參與較多。明星家庭,父親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更少。一個父親最心碎的,莫過於——
“一個巡演回來,她就長大了。”這種情況下,長期跟奶奶生活的小丸子,感覺父親信只是個“不熟的朋友”。
如果說小丸子和信,從小就聯系少。那李劍、李汶翰父子,就是從熟悉到陌生。李汶翰15歲前,和父親李劍“無話不談”。但李汶翰去美國讀書、去韓國做練習生後,父子一年都見不了幾面。父親甚至會悄悄到兒子公司樓下徘徊。漸漸地,還是抵不過時間。生疏了,陌生了。
這兩代人間不缺獨立,不缺生存經驗。缺的只是互相的了解與理解。面對傳統的中國式困境,《一路成年》中的一場旅行,一場溝通,或許能改善成年親子間的關系。而那些旅行中的獨白,更是一場坦白。徐錦江的傲嬌,原來只是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那些曾經山一樣的父親,也會孤獨,也會害怕。渴望孩子的關心。
孩子越走越遠,父親漸漸看不見。但終有一天,他們會分離。理解與放手,就變得尤為重要——
理解讓雙方牽絆更深,放手讓雙方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好這一生。如何做好這中間的一環,才是《一路成年》需要探討的。而不是再套路一出《爸爸去哪兒》。我們想看到的,不是艱苦環境中的意志磨練。
而是他們在最後,能互相擁抱而不局促,相視一笑而飽含溫暖。這或許才是這個節目的最佳意義吧。你認為呢?快帆加速器一鍵解鎖QQ音樂/網易雲/酷狗/騰訊/愛奇藝,海外回國,快人一步。
想看《一路成年》的,去
芒果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