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逸立
- 時間: 2019-8-26 10:19
-
-
第 2 樓 / 逸立
- 時間: 2019-8-26 10:20
-
-
第 3 樓 / 逸立
- 時間: 2019-8-26 10:21
-
第 4 樓 / 逸立
- 時間: 2019-8-26 10:23
-
第 5 樓 / 逸立
- 時間: 2019-8-26 10:23四大發明的意義
是技術,不等於沒意義。
而且,恰恰相反。
技術促進文明的進步,是常識。
比如計算機和互聯網,誰敢小看?
四大發明也一樣。
比如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意義就不亞於計算機和互聯網。
為什麼呢?
因為文化的傳承和文明的傳播,更容易和快捷了。
以前,書籍只能手寫,寫在竹簡和木簡上。
結果,一本書得裝一車。
學富五車,也就五本書。
有了造紙術和印刷術,便變成了薄薄的一本。
既方便攜帶,也價錢便宜。
因此,漢代讀得起書的基本上只有豪門大族,唐代以後讀書人當中的寒士則越來越多,科舉制度也才有可能實行。
曹操的政治理想——寒族代替士族登上歷史舞台,也才能夠在唐代開始實現,在宋代徹底實現。
這就要拜技術發明所賜。
而且,沒有造紙術,印刷術也發明不了。
因為絹和布都只能印染,沒法印刷。
就算能印刷,成本也太高。
文化傳播的成本高,文明就很難進步。
四大發明的意義,豈能低估? -
第 6 樓 / 本呐比經略
- 時間: 2019-8-26 10:24
-
第 7 樓 / 逸立
- 時間: 2019-8-26 10:24
-
第 8 樓 / 逸立
- 時間: 2019-8-26 10:25
-
第 9 樓 / 逸立
- 時間: 2019-8-26 10:26文後的留言評論摘錄
2175
FL.One—晁明坤
無論如何,因為意見不同而搞舉報這種卑鄙的行為是不符合傳統師生觀念的
1148
作者
是的,此風斷不可長!
887
大力水手
易老師,求真務實
606
作者
客觀,理性,公正,平和,對於學者來說是職業道德。
604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259
作者
517
珊
只有抓住問題的根本,才能找到突破和改進的方法!感謝老師的提醒!
231
作者
你這話也是抓住了根本,哈哈!
471
小神
自信並不僅是相信自己的什麼東西都好,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與質疑,也是自信的應有之義
178
作者
共勉!
419
興哥
用道德評判科學,本身就是錯的。
268
作者
你說得對!泛道德論害人不淺。
405
LOGAN
“學術研究要靠理性,不能情緒化。”說得太好了
273
程 聰
這個問題我常常跟各年段的學生強調。要用邏輯理性去分別不同的概念。
120
作者
加油
247
謝昊言
現在的學生難道思想都這麼狹隘嗎?按理說時代的不斷向前發展,思想應該越來越開放,包容,真是奇怪
184
顧華
“都9102年了,別總去翻給老祖宗編出來的優越感” 源自俠客島文章發布的截圖。個人想說的是,四大發明如何如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在大學這樣一個學術自由的環境下。如果老師說四大發明不咋地,也不領先,是當代人編出來的優越感,這當然可以,但是我希望老師可以給予一些論證和事實依據,而不是出言諷刺,畢竟討論學術不是市井爭論。
241
作者
同意!爭論的雙方都要擺事實講道理,而且誰主張誰舉證。
149
薛定諤的老狗
中國傳統常常過度重視技術,而忽視了科學的發展,致使現在很多人真的以為技術等同於科學。
164
作者
正是如此。重技術,輕科學,是因為太講功利,學什麼都要先問學了有啥用。
159
祥燈
易老師講的淺顯易懂,科學是學,是發現,是系統的理論;技術是術,是發明,是具體的實踐。
154
向光的梵高
做學術的人,首先要學會做人。老師雖敗猶榮!
148
子龍
技術問題,學術問題都可以討論。人品不正,另當別論。這是底線問題。
137
柯藍Connie
學術上有分歧是正常的,在被論證為公理前,所有的理論都是可以被質疑的,但是舉報為侮辱啥的,就是上綱上線了,無法認同!
121
有容恒大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20
南木先生
對待科學以及歷史的態度,應該是有一說一,實事求是。切勿用“中心論”的態度來對待科學和歷史
113
TM
凡事都要理性看待
105
Rainchild
我記住易先生的三句話:一要重概念,不要以偏概全;二是不能搞二元論,非此即彼;三是邏輯很重要,不要夾雜個人情緒。
85
李君
透過現象看本質,避免情緒左右判斷;理智客觀看問題,科學思維引導思考。謝謝易老師給大家做了精彩示范!
21
作者
謝謝支持!
84
恭喜發財,大吉大利
理性對待“舉報”問題,通常來說“舉報”是表達訴求的一種途徑,舉報人要對自己的舉報內容負責,被舉報人也要心平氣和的對被舉報的問題配合調查。
77
雨秋
從小就搞不清發明和發現的區別
57
作者
因為從來沒有家長或老師教這個。
77
小新mini
必須贊,一個?易老師敢說實話,喜歡。老師的書,買了一整套,您的書讀起來有思想,有味道,理解也相對容易,很喜歡!
74
梅助平
科學的問題就要有科學的態度來討論,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
71
魏老師
這種科普很有意義,因為很多人都不明白“科學”與“技術”的區別。此外,還有“病”與“症”的區別,也是需要科普的。
58
作者
這個有點難,因為“病”在上古,是倒霉的意思。現在說的病,古人叫疾。
65
閣中人
那位老師所講的話是不對,但是應該擺事實講道理跟他對論,而不是扣帽子,越辯越明才是正道
-
第 10 樓 / 逸立
- 時間: 2019-8-26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