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忍治家,家和万事兴!张家人你做到了吗?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7日 | 信息来源:张姓张氏 | 作者:|点击次数:9965
“圣谕十六条”作为“百忍堂”张氏家族的家训,传承了上千年。历史的沉淀中,张氏后人无论在家庭中、在工作中、在人际交往中,都以此作为准则。崇尚节俭,踏实务实,宽厚待人。

张氏宗祠
[b]张氏家训,“百忍”治家[/b]
张氏百忍堂
“我们现在居住在包河区常青街道的张姓一族叫‘百忍堂’张氏,源自清河郡张氏一脉。形成于南北朝初期,彰显于隋唐,唐高宗时声名鹊起,达到鼎盛。”今年74岁的合肥“百忍堂梳背桥桥头张”宗祠研究会副会长张友明老人告诉我们。
据张老介绍,河南寿张县(今濮阳市台前县桥北张村)人张公艺以“忍”、“孝”治家,相传九世同堂,全家900多口人在一起过日子,男耕女织,和睦相处。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冬十月,唐高宗偕皇后武则天,带文武百官去泰山封禅,归来路经寿张县访贤,当时张公艺已88岁高龄,当高宗皇帝问张公艺治家方法时,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字,并详细说明了“百忍”的具体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兄弟不忍外人欺,娌妯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
高宗听后备受感动,当即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封张公艺的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便赐号《百忍堂》。并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敕修百忍义门。“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将‘百忍’列为祖训。”张老说。
张氏家训是很早就传下来的,张友明老人为我们介绍说。对于我们“为什么把家训叫‘圣谕十六条’”的问题,张老解释道:“圣谕的意思,就是希望张氏后人把这十六条家训当做为人处世的‘圣旨’一样去遵守。在张氏家训中,教导人们要孝顺父母,尊重自己的宗族,来彰显和睦。对待乡邻,要和睦宽厚。在对个人的要求上,要崇尚节俭,做人要明事理,懂得谦让,不要与人结下仇怨,要以德服人。做错事情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以免家人受到连累。做事要踏实,不要好高骛远,做好本分之事,切记不可违反法律。”
朱子百家训,和颜氏家训是最多人知道的,那这个张氏家训亦应该一様有好的家规,但愿人们知道依照提议,大家尊守重要规则,做人办事都有规有矩,千万别行差踏错犯下大错,就是因为家中没有先人定下家规,无从尊守为家中规矩也!